《百年回看袁世凯》
第2节

作者: 缘起缘灭皆是缘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然再一个个分析每种动物的特征形态也有疑问,但这部小说终究不是人与自然,抓重点咱们只看最后一个,毕竟当年西山十戾的作者也是这么想的,平常口碑最差的癞蛤蟆(青蛙都不行,必须癞蛤蟆)就专门给袁世凯留着了。
  编传说丑化敌人是中国人的一贯传统,历史中的陈世美也是因为不肯帮同乡办事而被编进了脍炙人口的铡美案。但至少说明了一点,袁世凯够牛才会有人去丑化他。笔者我长这么大了从没有人想过不管好坏要给我编个传说。

  这传说编的相当的毒,把袁世凯打倒在地还不够,还要再踩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能翻身。让我们看看袁世凯到底干了些什么,让恨他的人这么做。
  日期:2016-05-10 08:58:08
  第二节 童年袁世凯
  聊完传说,让我们步入正题,去了解真正的袁世凯。

  袁世凯成长于一个封建大家族中,生于1859年,属于封建社会,几十号亲戚(还没算外人)住在一起,当然是大家族了,不仅如此,还有寨门,城墙,炮楼,占地几十亩(后期扩到270亩),号称“袁寨”。
  当然,炮楼,城墙,这些东西不只是为了美观,而是有实际意义的。1864年太平天国的首都南京才被攻克(袁世凯5岁),1868年捻军才失败(袁世凯9岁),在袁世凯小时候河南正在闹捻军,因袁世凯的叔祖袁甲三平定捻军有功,从此袁家开始兴旺起来。战争,对于袁世凯来说,打小就不陌生。
  日期:2016-05-10 08:58:54
  袁世凯的叔祖袁甲三立有军功,但并不是丘八出身,而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所以,整个袁家不仅是军事家庭,还是书香门第,非常重视后代的教育。袁世凯的父亲袁保中还制定过5条家规:
  1、袁家不准干涉政令,“无论谁家官事,吾家一概不管”;
  2、不准仗势到县衙为别人说情,“万不可用人持名片、拜帖到衙门说项”;

  3、袁家上下人等,不准对本地官员和官府的事评长说短;
  4、足额向官府缴纳税银,“按季全完,毫无拖欠”;
  5、按官府指令完成袁府应当承担的差役。
  现在看来,那俨然就是家风了,用一个词来形容这5条家规那就是“低调”。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做事滴水不漏,这也是袁世凯出生后耳濡目染的第一课。
  日期:2016-05-10 09:01:02
  袁家的大环境说完再说小环境,袁世凯排行第四,是庶出,就是袁保中的姨太太所生,出生的时候正好是其叔祖袁甲三攻占捻军的根据地临淮关(朱元璋的老家凤阳县),中国人传统的起名方式就是孩子出生时碰到什么就叫什么,既然碰到凯旋,就自然而然的叫凯了,小名凯儿。
  袁世凯从小就很聪明(不聪明哪有后来的成就),性格刚毅(当一把手的都这脾气)。他5岁那年,有一次正遇上捻军来攻袁寨,军事世家自然对这种事情习以为常,家人也顺便把袁世凯背上墙垛见见世面,面对寨外捻军喊杀之声震天的情景,人生第一次直面战争的袁世凯却“略无惧色”,可见天生胆气过人,按老话说天生就是这么块料,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强大的基因。
  日期:2016-05-10 09:01:52

  不仅如此,传说袁世凯在同辈兄弟中也骄矜无比,一语不合,便拔拳相向,不占上风,不肯罢休,家里佣人皆称他为“泼少爷”。传说很多,我暂且用这个,因为毕竟5岁的小男孩,现在来看都还不到上学年龄,玩自然是主业,兄弟间打架那更是家常便饭,谁小时候没打过架啊。
  由于其胞叔袁保庆在外做官,却一直被不孕不育症所困扰,年过四十还没有儿子,不能不急了。1864年,5岁的袁世凯过继给胞叔袁保庆为嗣子。办完过继的手续3年后,8岁的袁世凯就跟着其嗣父袁保庆去山东继续当少爷去了。
  日期:2016-05-10 09:03:24
  我们可以考虑一个问题,袁家那么多人,袁世凯也只不过是袁家众多子弟中的一个,为啥是袁世凯被过继给袁保庆了,而不是别人呢。我想原因大概分两个:

  1.从袁世凯的父亲袁保中的角度来看,自己一共6个儿子,太太生的嫡子要继承自己香火的肯定不行,只能从姨太太的孩子里面挑,自己特别偏爱的也舍不得,正好凯儿是姨太太生的,平时经常打架给自己惹事,是个可以考虑的人选。
  2.从袁世凯的胞叔袁保庆的角度来看,自己毕竟是袁家保字辈中的佼佼者,此时袁世凯的叔祖袁甲三已去世了,自己已经是袁家新一代的顶梁柱之一了,要个继子肯定要挑个出色的,才能日后挑起自己的门楣。袁保庆成年后跟随袁甲三外出打仗,自然不会特别偏爱乖宝宝,而前不久面对杀声震天的捻军略无惧色的袁世凯自然最对自己的胃口。
  从两家来看,袁世凯的确是个最为合适的选择。
  日期:2016-05-10 09:04:21
  当然,也有人对这个决定不满意,那就是袁世凯的生母刘氏了。袁保庆常年外出做官,凯儿过继给他以后肯定要跟他外出,日后天各一方,常年不见,没有一个做娘的会愿意。但是自己是姨太太,家族里的事自己没有发言权,凯儿跟着做官的胞叔日后会更有前途,刘氏只能把眼泪藏在心底,强颜欢笑为儿子送行。

  对于只有5岁的袁世凯来说,最直接的感觉就是自己在兄弟之中的地位提升了,由不起眼的姨太太儿子变成了家族顶梁柱的继子了,原先在父亲眼里是众多儿子中不起眼的一个,现在在继父眼里的独苗一个,受到的关心多了,日后再跟兄弟们打架底气足了不少。
  由于过继手续办完的时候袁世凯才5岁,袁保庆并没有直接带其跟自己上任,而是先由自己的妻子牛氏在老家带袁世凯,再经过考察,政审,最终在袁世凯6岁那年选择袁执中(秀才,袁保中的远房族弟)教袁世凯四书五经。
  日期:2016-05-10 09:05:16
  我们可以推测一下这段河南老家的生活对袁世凯的影响:
  1.因为袁世凯的生母是姨太太,在等级森严的大家庭中肯定要受到兄弟的歧视,但袁世凯天性聪慧、好强、有决断,所以说他一语不合,便拔拳相向,不占上风,不肯罢休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在这种环境下,袁世凯从小就明白要自强。
  2.众所周知,袁世凯日后1妻9妾,在姨太太方面比他爹要强很多,他对待姨太太的态度是非常标准的一碗水端平,一个姨太太要买首饰,就要每人一份,一模一样;包括袁世凯死后,分遗产也是按人头一人一份。袁世凯自然不想让小时候自己受到的歧视也影响到自己的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袁世凯从小就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为别人着想。

  3.袁世凯过继给胞叔袁保庆之后,在家族中的地位有了更大提升,他也得到了继父继母更多的关爱,他学到的第三样就是感恩,纵观袁世凯一生的为人处世,他都是一个很厚道的人(虽然这么说争议很大)。
  4.现代流行的说法就是三代出贵族,为什么是三代呢,简单来说,第一代挣钱,第二代搞教育,第三代才有可能成贵族。袁世凯的先祖就在读书(虽然没中举),叔祖中进士立战功挣钱,父辈在家整家风,搞教育,到了袁世凯正好第三代。并且贵族一般不是一家,而是一个大家族,袁世凯也正是第三代中出类拔萃的,所以说袁世凯从小就带有贵族气质(以前叫封建士大夫)。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