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麻辣烫 ——夏冬雪心理咨询日记》
第15节

作者: 夏冬雪2011年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主要看了二本书,一本是《现代心理学》,一本是《心理学基础教程》,我想从头学起。”
  我看了看时间,快中午了,便想结束聊天:
  “张老,快中午了,我请您吃饭吧,下午我还得回单位。”
  “好呀,我早饭还没吃呢,那走吧。”
  “您的早饭还没吃?您不会也像年轻人一样想减肥吧?”
  “哈哈,我经常想不起来吃早饭,也没有饿的感觉,就省了一顿。我们就到这家吧,吃快餐,怎么样?”

  张老指着一家快餐店说。
  “好的,就这家了。”
  这家快餐店是自助式,我看张老拿了许多荤类食物,数量也挺多,便提醒到:
  “您应当吃些素食,对身体有好处。”

  “哈哈,习惯了。”
  在吃饭的过程中,我问道:
  “您早上经常不吃饭吗?”
  “上班的时候单位有食堂,是吃早饭的。退休了不爱做,也就不吃了……”
  我想起我父母每天的早餐都是特别丰富和有营养的,便说:
  “早餐对您这年龄的人是挺重要的,做饭其实是挺简单的事,把它当成一项新的工作去做好了……”

  “这无法成为一项工作,因为它对社会没产生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只是为自己服务了……”
  “这怎么能说是为自己服务呢?这应当是为家庭服务。您不觉得为您夫人做顿早餐是件挺有价值的事吗?”
  他抬起头,看了看我,说:
  “我从没这么想过。对了,她从不在家吃早饭,都是在外面吃,我们家的厨房基本上是闲置的。”
  “您夫人工作挺忙吗?”我的眼前闪过了一位优雅的女士,凭直觉她应当是位事业有成之人。
  “忙吧,我也不太清楚。我们基本上是各忙各的,互不影响。”
  “您夫人是做什么工作的?”
  “律师。”
  “噢,那应当是挺忙的。您的孩子都在身边吗?”我想多了解一些张老的情况,看看在哪些方面能帮到他。
  “孩子都在国外。”

  我还等着张老往下说,可老人却没了下文,这有点不太符合常理。一般情况下,老人说到孩子时都会有说不完的话,尤其是这种生活在国外的儿女,更是老人骄傲的资本。可老人什么都没说,好像没什么好说的。
  我望了望张老,也不想再说下去了。
  张老的食欲特别好,很快便把所有的东西都吃光了,我感觉至少是我吃的三倍。
  日期:2015-12-06 13:39:36

  2015年12月3日星期四 晴
  又是一个洒满阳光的艳阳天。空气质量特别好,我迎着朝霞,迈着碎步,用了四十分钟,步行到了单位。虽然浑身发热,身体疲惫,但心情特别好,美好的一天开始了。
  午间吃饭的时候同事都在议论征收房产税的事,报怨声不绝于耳。我一点报怨的理由都没有,人家在北京都是二、三套房子,征收房产税势必会影响其家庭的收入,而我在京只有一套房子,所以也就丧失了报怨的资格。我突然有点悲哀:从家庭收入上看,我们步入了中产阶层,但从实际情况上看,我们只能算是京城的贫下中农,因为在决定家庭经济命脉的房子上我们的占有量太弱了,京城的许多拆迁户虽然拿着低保,但房子的占有量却是我们望尘莫及的,这就是中国特色。

  下午刚进心理咨询室的大门,张老便跟了进来。
  “您好!您是不是早就过来了?以后您要过来,就先给我打个电话,免得大冷的天让您在外面等。”
  我给老人倒了杯水,心里猜测着老人今天来的目的,来咨询?不太像。那是……我的思绪还没来得及往下运行,老人便说话了:
  “我向你汇报来了,昨天忘了,回到家才想起来,可你说下午有课,我只好今天来了。”

  “汇报?向我?”我真是很迷惑。
  “哈哈,你可能忘记了,我第二次找你时,你建议我到花鸟鱼市或宠物市场看看,这二个地方我都去了,花鸟鱼市很繁荣,每天的客流量很大,成交量也不小,由此看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提升精神生活的需求了,这是好事,值得鼓励。但宠物市场的情况却不容乐观,主要问题是监管不利,具体表现为哄抬物价、以次充好、证件不全……反正问题挺严重,我已经把问题反映到物价及工商部门了,他们均表示近期会给我答复。以前把目光盯在了民生上,现在看来这些小事情也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否则也可能会演变成大问题……”

  张老开始以“防微杜渐”为主题论证起来……
  我认真地观察着张老,我发现他在论述这些民生问题时思路清晰、敏捷,神态端庄、严肃,肢体语言适度,收敛,用词规范、严谨……这一定是位久居官场的人,否则是不会成为“时局控”的。
  我用认真的表情回应着张老的滔滔不绝。我知道这是张老的宣泄模式,是丢弃烦恼的最佳方式。但用专业眼光去探究,不难发现张老的宣泄是隔靴搔痒的,是表层的触动,真正的烦恼并未灰飞烟灭。
  最后,张老总结道:
  “这类问题是民生问题的基石,只有这些问题处理好了,老百姓才能真正安居乐业。民生无小事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行动才是硬道理。小夏呀,我特别感谢你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另一面,这也是最真实的社会,谢谢呀。”
  我的本意是让张老通过观察动物或植物的生长变化从而增强点新的兴奋点,没想到还是绕到时政问题上了。但从老人滔滔不绝的论述中,我强烈地感受到老人是需要倾诉的,只不过缺少合适的倾听对象罢了。为什么没有合适的倾听对象呢?过去的同事、朋友、家人不能成其听众吗?我的好奇心又膨胀起来:
  “您说的特别对,这些问题确实不能小觑。我有个问题想问问您……”

  张老认真地说:
  “问吧,我会知无不言的。”
  “这是个过了气的话题了,但我还是想问您,眼下您感觉幸福吗?”我想通过这一话题试图剥开张老紧裹着的心扉。
  我发现张老的眼神闪烁了一下,才慢慢地说:
  “眼下?眼下看怎么说了,别人都会觉得我特别幸福。可我真的没有幸福的感觉。前一段我看一篇文章,说感知幸福是一种能力,有些人早已丧失了这种能力。我大概就是丧失感知能力的一员吧。”
  “那您以前有过幸福感吗?”
  “当然有了。比如工作取得了成就,事业有了发展,都感觉挺幸福的。但现在不行了,现在对于社会和家庭来说都是可有可无的,没有价值了。”
  我本想说您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就体现了自身价值,但转念一想,这种误导会害了老人。当前并不是反映问题就能马上解决的时代,如果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会增强老人的挫败感,会更加感觉自身没有价值。
  “您是把自身的价值与幸福感联系在一起了,是理性的。我和您就不一样了,我的幸福感是和生活的点点滴滴联系在一起的,是感性的。比如今天早上我看到阳光明媚,我能沐浴着阳光前行,我就感觉特别幸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