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末路 (细解与明亡有关的那些事)》
第3节

作者: Wubeifa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1-19 22:09:01

  “虚君”的政治理想在中国长期存在,历代在制度上也有一系列的规定,只不过随着皇帝权力的逐步加重,这个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越来越大而已。但至少在明朝之前,大多数时候皇帝还是出于各种原因,比较避讳亲自总理俗务。在士大夫那里,现实归现实,理想一直是理想。所以史载杨廷和在武宗在位期间时常劝谏,要他勤政,不要那么地不着调。在我看来,这一半是真,一半是假。真是因为自从朱元璋发飙把丞相废除之后,行政的最终决策权就收归了皇帝,与汉唐时期宰相直接决策,送呈皇帝同意不同,明代内阁只能拟定意见供皇帝决策,皇帝如果一天到晚乱跑不愿意理朝政,那无非就是两种后果,要么朝政空转,什么事都没法办;要么太监和亲信借机专权。这两种后果都是杨廷和等人非常不希望看到的。而一半是假是因为,从杨廷和对武宗的态度来看,从杨廷和代武宗拟定的遗诏来看,杨廷和从头到尾就不认为朱厚照的行政能力能够超过他本人。对于杨廷和这种十二岁就中举,十九岁就中进士的妖孽来说,很难想象他会打心眼里认为朱厚照亲理朝政会比他要合适。杨廷和做过朱厚照的老师,这个学生有几斤几两,我想他再清楚不过。那杨廷和让朱厚照不要到处乱跑,要勤政的真实想法其实就是你别给我乱跑,我把票拟给你的时候,你抓紧批红,千万不要让太监或者旁人帮忙,你自己批。批什么呢,批同意二字即可。这样的皇帝对于宰执,尤其是对杨廷和以及日后的张居正这样的宰执来说,就是最好的皇帝。说了这么多,回到朱厚熜的身上,杨廷和最希望朱厚熜就是这样的皇帝。但朱厚熜偏偏不是,他绝不要做神像,也绝不愿意像孝宗一样,因为没有办法掌控群臣所以反而得了个明君的美名。对于聪断的世宗陛下来说,权力一天都不可离手,而任何敢在他眼皮子底下玩花样的大臣都必须死得很难看。

  日期:2016-11-20 01:03:46
  既然世宗不是庸主,在此事上也绝不退让,那就注定了双方要发生冲突。但说到底,此时的朱厚熜也不过是个虚岁十五岁的少年,他再怎么天纵英明也还只是个刚从湖北乡下进京的土包子,毫无政治根基,面对的是以杨廷和为首的一帮久经考验的老臣,不论是人数、政治实力、政治经验,朱厚熜都处于绝对劣势,按常理看继续僵持下去他也没什么胜算。但幸运的是,他是明朝的皇帝,他有自秦汉以来就孜孜不倦地加强皇权的各位皇帝先驱们,也有一个彪悍的老祖宗朱元璋。在这些皇帝先辈们一千多年持续不断地努力之下,皇权这个曾经漏洞百出的破衣服已经被打上了无数个补丁,渐渐地从破衣烂衫变成了铁布衫。帝制到了明代,宰相的彻底倒下使得皇帝成了真正的独裁者,皇帝的名义本身就是巨大的政治资本和政治权威,任何政治势力,包括严嵩这样二十年权倾朝野的首辅、魏忠贤这样快要成仙的九千岁,都再经不起皇帝的一击。像汉朝那样的权臣把持朝政废立皇帝,像唐朝那样的宦官换皇帝换着玩,像宋朝那样的士大夫蹬鼻子上脸,这样的事在明朝统统不可能发生。所以看起来注定没有胜算的十五岁的朱厚熜,仅仅因为他是皇帝,其实就已经立在了不败之地。试想一下,昌邑王刘贺敢跟霍光这么对着干吗?如果刘贺敢在京郊就和大司马大将军讨论他是进哪个门即位的问题,那霍光绝对让他哪来的回哪去,说不定再找个机会鸩了他这个不识相的藩王,根本不需要等到若干天以后找那么些个理由来废黜他。所以杨廷和等人摆出来的架势虽然十足,内里却全是虚的,他根本没有改换皇帝的胆量,也没有改换皇帝的权力。从他代武宗拟遗诏让朱厚熜即位那天起,朱厚熜不管做什么,杨廷和都已经是无可奈何。

  日期:2016-11-20 16:10:48
  史载,朱厚熜在得知礼部所拟定的即位方案时对藩邸亲信袁宗皋说:“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也就是说武宗遗诏只说了让我承继皇帝大位,却没说让我做皇子,这里面的区别年轻的朱厚熜还未能够说得彻底明白,要等之后的帮手出来帮他深入展开,做出一篇大文章来。但此时也足以让朱厚熜觉得有底气,因此拒绝了礼部所提出的以皇太子礼即位的方案。杨廷和在代武宗拟遗诏的时候存在失策,给熟读经典,通晓礼仪的朱厚熜抓到了漏洞。但朱厚熜毕竟年轻,再怎么聪敏,也不可能就以这个漏洞就驳倒礼部那帮人,杨廷和也绝不是个老学究,凭你轻飘飘说一句就买账退让,所以指示礼部仍不退让,双方遂僵持起来。这样的僵持如前面所说,对于杨廷和方面来说毫无意义,因为他既不敢就此更立新君,那就只有迎立已经到了良乡的朱厚熜,而朱厚熜摆明了也不怕你换人上,所以对他而言基本没有妥协的必要和可能。杨廷和在双方僵持的初期也颇有些老神在在,在他看来,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能有多大的毅力和定力,眼看着天底下最大的肥肉在自己眼前还不赶紧去咬,非要较这个劲?朱厚熜这少年必然会屈服于利益,进而屈服于群臣的压力。换作是别的藩王来继位,杨廷和的如意算盘恐怕就算打对了,可偏偏在良乡等着的这位是大明诸帝当中有数的倔强之主。这种难堪的僵持必不能持久,在帝制时代皇位久虚是极其严重的事情,此前虚了三十来天让皇太后与杨廷和摄朝政就已经是非常之举,皇位再悬而不绝下去,杨廷和也承受不住各方的压力,不免就会有窃国之议要向他涌来。更何况,既然明摆着未来的皇帝就是这位,如果在此事上苦苦得罪新君,对于杨廷和等人来说也绝非好事。最终,权衡之下,此事最终只能以皇太后的名义出面调和解决,让双方都有个台阶可下。

  日期:2016-11-20 16:32:10
  皇太后或者实际上是杨廷和,给出的折中方案就是让群臣给尚在郊外的朱厚熜上笺劝进,让接受劝进的朱厚熜以无限接近合法皇帝的身份进入大明门,再在奉天殿即位。正德十六年四月二十二,朱厚熜在奉天殿完成即位大典,以第二年为嘉靖元年,随之开始长达四十五年的统治。此一阶段的争议,从结果看,基本上是朱厚熜完胜。也正因为朱厚熜的完胜,才引出了后续数年的风波,如果他在这一回合就败下来,那后面给死去的兴献王再想整出任何名堂来都是不可能的了。初登大宝的皇帝几乎立刻就以全部精力走上了长达三年的为自己的生父、生母维权之路。四月二十二刚登基,四月二十五,世宗就想妈了,给阁臣们下旨让他们派人去湖北安陆给圣母上奉迎笺,四月二十七,世宗再“命礼部会官议 兴献王主祀及封号以闻”,让礼部商议自己生父的主祀及封号。奉迎他生母的事情由于山长水远,暂且无事。五月初七,礼部尚书毛澄等人先把有关他爹称号的会议纪要给呈递了上来。礼部的官员翻查史料,积极地从汉家故事中找寻理论依据,提出了汉定陶王、宋濮王,也就是后来的汉哀帝、宋英宗的故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