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河汉界------聊一聊秦末汉初那段岁月》
第59节

作者: klingkun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2-09 15:44:09
  五十一、武士的尊严
  汉高祖九年,理论上这应该是一个太平年月的伊始。刘敬带了山寨的长公主北上和亲,其结果是终汉高帝一朝,匈奴不再入寇。再看国内,老百姓期盼了几百年的轻徭薄赋终于实现,活着,比什么都强。商人这个群体比较郁闷,因为刘邦下令,商人不允许穿华丽的衣服,不能坐车,不能骑马,不能当官,不能配备武器,不能有私人武装。异姓王中吴芮是最稳定一环,把守着帝国的南大门。彭越、英布都是乐得享受的人,也无反意。张敖、卢绾是刘邦的铁杆,都是自己家亲朋。总之,这是个太平时代的开端,理论上帝国要进入发展阶段。可就在这时候,出事了。

  邯郸市政府接到了群众举报,贯高等数名赵王门客谋反。有证据吗?没有,就听说来着。当年的条件还不允许有录音和偷拍。邯郸市政府为难了,这种事件太大,比匈奴入侵还要大得多,牵扯的人员也多。所以,邯郸市政府把此事和举报群众都送到洛阳,请皇帝陛下定夺。贯高是张敖的人,说贯高造反,必然牵连张敖。刘邦下令,逮捕赵王府所有人。
  这事其实不难处理,贯高去和揭发群众对质啊。行刺都是一年前的事了,断无蛛丝马迹留下。而且举报人和贯高素来有仇,这都是可以查的。但是这并不符合武士道精神,赵午等武士决定分分钟切腹自尽,以表达自己的勇武和忠诚。贯高大惊,真是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啊。贯高说了,他们自杀很简单,但是赵王确实没有造反,这帮家伙自杀,那赵王就说不清楚了。死很威武,但是连累了主人,那就是不忠。于是,贯高自首,雄赳赳气昂昂的去了洛阳跟刘邦说,他们确实是造反,但是这事赵王不知道。

  对于贯高谋反事件,刘邦企图定义为赵王谋反事件。廷尉在审讯此案的时候,把贯高全族一个个杀掉,企图逼迫贯高招供赵王造反。作为一个武士,贯高坚持自己的信念,赵王确实没有造反,坚决不能颠倒黑白。廷尉见杀人不管用,就对贯高用刑。数千棍子打下去,把贯高打的人种都变了,谁都看不出这是个黄种人。但是无论打多少棍子,贯高依然咬紧牙关,绝不屈打成招。
  要不说有信仰的人无敌,贯高坚定对主人的忠心,打死也不招。廷尉一看这是个硬汉,那就得下点猛药。狱吏用锥子刺贯高的身体,贯高依然不招,狱吏一直刺到贯高全身上下无可容刑之处,这才罢手。
  贯高的硬,让所有人感到震惊。这可一点都不次于战国四大刺客之首的豫让,豫让为主人尽忠,无非是自我毁容,吞炭改声,借以接近赵襄子行刺。而贯高这个不怕用刑的硬汉,让所有人都感到无法战胜。杀掉他很简单,不过那样不解决问题。
  中国传统的监狱,自古以来都是人间炼狱。那里面的恐怖,我们今天是难以想象的。犯罪嫌疑人进入监狱之后,多少带有心理变态狱吏完全不把嫌疑人当成人类对待,甚至都不当成生物对待。狱吏们全靠从折磨这些人身上得到快感,令人不寒而栗。这也就是为什么,赵午等人见东窗事发,第一时间想到自杀。
  刘邦想要借此弄死赵王张敖的计划被贯高的硬而无限期搁浅,拿不到贯高的证词,刘邦不好定张敖的罪。刘邦这个人,虽然不讲规矩,但还是比较讲法制。从他给关中父老立下约法三章起,刘邦基本是个依法办事的君主,这点他和后世暴君们还是有区别的。刘邦杀人是靠法律杀人,绝不是想杀谁就杀谁。别管他的法律多离谱,但是刘邦没有办出“蓝玉案”、“胡惟庸案”那样不讲证据直接定性的案子。

  正因为如此,随着贯高案件的僵持,吕后不得不出来说几句了。吕后相信张敖不可能造反,更不希望刘邦把张敖定性为造反。吕后有一子一女,儿子是太子刘盈,女儿是鲁元长公主。鲁元公主嫁给张敖为赵王后,如果张敖定性为造反,那鲁元公主作为元凶之妻,是要受到牵连被杀的。真要是细算起来,刘邦和吕后作为张敖的妻族,也在夷三族之列。吕后劝刘邦,说张敖就算看在鲁元公主的面子上,都不可能造反。刘邦大怒,说假如哪天张敖君临天下,你失去的就不仅仅是个女儿了。

  话虽这么说,但是廷尉对贯高是没辙了。必须请示刘邦,这案子改怎么结?刘邦也对贯高感到震惊,但是根据他多年混江湖的经验来看,要弄硬汉,得用义气,绝非酷刑。既然如此,刘邦派贯高的老乡中大夫泄公去看贯高,顺便套套话。泄公去探监,顺便跟贯高聊聊家常,谈谈生平快意恩仇之事。聊着聊着,俩人的距离就拉近了很多。差不多的时候,泄公悄悄问贯高,人家都说赵王指使你们造反那,真有这事不?

  贯高苦笑,说为这点破事,自己三族尽灭。他怎么可能为了自己的三族去保一个造反的赵王呢?实在是赵王确确实实没造反,自己绝不能为了自己而诬陷无辜的赵王。
  泄公回到朝廷据实以奏,刘邦沉吟良久,终于宣布经查实,张敖确无反意,故无罪释放,封之为宣平侯。贯高因为实在是硬汉中的硬汉,刘邦服了,不再追究他的谋反罪,赦之无罪。泄公兴冲冲去跟贯高报告这个好消息,本想讨个大人情。没想到贯高听说张敖无罪释放之后,压根对自己的结局不感冒。贯高说了,自己之所以坚持熬刑,并不是不怕死,只是怕死了没人给赵王深渊。如今赵王平安无事,自己的使命也就完成。说完之后,贯高抬起头,拧断自己的脖子,高傲的死去。

  贯高是死了,从他自己的角度讲,他死的悲壮,为主人尽忠,是个响当当的爷们,保留了武士的尊严。但是贯高的行为,却对张敖本人乃至整个大汉帝国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张敖和刘邦这对翁婿之间,是很有可能善始善终的。张敖对刘邦很孝顺,别管是真的还是装的,总之张敖感念刘邦的恩情。因为如果没有刘邦,张敖之父张耳就被陈馀给搞死了,关键时刻是刘邦救了张耳,忽悠了陈馀。刘邦封张耳为赵王,又跟张耳结成亲家。再算上刘邦年轻时去大梁跟张耳结下的亦师亦友的感情,张敖是忠的。刘邦就算削藩,也不可能先对张敖动手。但是贯高干行刺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那是因为贯高属于张家的门客。张家为什么会有门客?那是因为张家父子两代为王。所以,刘邦借此机会废了张敖的赵王爵,改封宣平侯。

  刘邦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当初无论他怎么侮辱张敖,他都觉得这是正常的。谁让张敖是他的女婿?但是贯高这么自以为忠心的一参与,整个事件就变味了。从家事一下就升华到了国事,让张敖百口莫辩。贯高的忠,害的自己主人张敖丢了王位。这是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就更大了去了。
  异姓王们刚刚平复的心情又变得惴惴不安。张敖既然没有造反,那为什么还废了他的王爵?显然这并不是造不造反的事,而是一件“怀璧其罪”的政治事件。那大家再联想到自己,皇上的矛头指向的到底是张敖?还是异姓王?
  除了异姓王之外,还一个人也开始担心自己的未来。此人就是代相陈豨,掌握着代、赵两国军队的陈豨。本来陈豨还想着太太平平当自己阳夏侯,贯高事件的发生,直接造成了陈豨的反叛。
  事实证明贯高为了自己的尊严,直接害的赵王张敖被夺爵。而以贯高事件的造成的大地震,不仅震动了中央和地方,甚至震动了刘邦的后宫。欲知详情,下节再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