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河汉界------聊一聊秦末汉初那段岁月》
第43节

作者: klingkun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1-17 23:20:49
  三十六、鸿沟议和之谜
  老话总说,XX之间有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这个鸿沟指的是古代荥阳东面的一条运河,由于刘邦和项羽曾以鸿沟为分界线而闻名,后来就代指各种形式的分界线。
  话说那是公元前203年的广武前线,项羽陷入了深深的忧伤当中。项羽为了逼迫刘邦出城决战,不惜在阵前用刘太公的命来威胁刘邦,可惜的是刘邦完全不上套,就算项羽当场炖了刘太公,刘邦也不投降,更不决战。这节故事,就从项羽要炖刘太公说起。
  项羽没少炖人,但是每回炖人,大前提都是项羽取得了胜利,把战俘抓来给炖了。这回还没分出胜负,项羽就要用炖人来威胁刘邦,说明项羽真的支持不住了。而刘邦的对应,并不代表刘邦是个不顾亲爹死活的畜生,关键在于刘邦没得选择。
  当场投降肯定不现实,如果那样,项羽炖的可就不是刘太公一个人了。不投降就得抛弃节操,让项羽认为刘太公对刘邦没价值,那还杀个什么劲啊,还落下一个罪名。

  这就好比明朝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首领也先俘虏。皇上让人家给抓了,就意味着也先可以卯足了劲提条件,整个明朝都陷入了极大的被动。那谁知道北京城里兵部侍郎于谦于老师居然奏请太后另立新君,景泰皇帝顺势继位。这样一搞英宗的价值就不复存在,连拿英宗当人质叫门也没人开,导致英宗很没面子。也先留着英宗也没什么用,所以北京保卫战之后,也先见好就收,把英宗送回了明朝。其实英宗之所以能全须全尾的回北京,多亏了于谦老师拥立了景泰帝。

  回到广武前线,刘太公之所以能躲过一炖,一来多亏了刘邦的高调扔节操,另一方面多亏了刘邦的亲家。当然了刘邦的亲家很多,不过这位显然是最重要的,他就是项羽的叔叔项伯。
  对于项伯这个人,历史对他基本上都是无视的。其实这个人在楚汉之争当中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项羽身边影响力最大的人物,没有之一。因为项羽身边的人,几乎都影响不了项羽。韩信努力了四年,依然混了个站岗。范增努力了四年,结果是失去范增的项羽比以前更猛,两年都没拿下的荥阳、成皋防线在范增离开后被项羽一举攻破。陈平在项羽身边混了这么多年,不仅没有影响到项羽,反被项羽影响的差点挂了。只有项伯可以影响到项羽的决策,怎么说一笔也写不出俩项字。但是在中国,自古以来杀人最不见血的就是祸起萧墙。指望外人害你,且费劲了。只有自家人出手稳准狠,害人杀伤力极大。项伯就是这样一个吃里扒外的人,项羽做梦都没想过,他亲叔叔居然是刘邦的人。

  项羽要杀刘邦,项伯连夜去报信。项庄要杀刘邦,项伯用生命去保护刘邦。项羽要杀刘太公,项伯玩了命的阻止。项伯为了刘邦,那是磨破了嘴,操碎了心。项伯跟张良关系铁着呢,有张良牵线,项伯一定会有大量的情报传递到刘邦军中。尤其是在广武前线,项伯有的是理由吃里扒外。
  咱简单说说广武之外的情况,当时韩信的骁将灌婴平定了楚将公杲,奉齐王之命南下骚扰项羽的大后方,灌婴连战连捷,一度占据下邳,离彭城一百六十公里。另一边,刚挨了项羽一顿猛打的彭越趁着项羽不在,快马加鞭的侵占项羽的地盘。彭越拿下了定陶、昌邑(今山东巨野)这俩钱粮富庶的地方,然后南下破睢阳(今河南商丘)、下邑(今安徽砀山)。看看地图我们就会发现,彭越和韩信基本上对彭城形成了合围之势,所有楚将都感到了恐惧。这是彭城周围的形势,那么说南方就太平了吗?那不能够,因为英布在刘邦的资助下,带兵攻下淮南。这时候的项羽必须咬牙坚持,但是项伯可没这个义务跟项羽陪葬。可能有人会说有项羽的楚朝在,才有项伯的荣华富贵。这其实是个错误的概念,项伯的利益从来都不和国家利益绑定在一起。有楚朝在,项伯享受楚朝的荣华富贵。如果楚朝不在也没事,因为项伯在就给自己铺好了路。若干年后,楚朝没了,项伯被刘邦封为射阳侯,赐姓刘。项伯以后就成了项羽最大仇人手下的射阳侯刘伯,他的利益跟楚朝甚至是项家划清了界限。所以我们简单盘点一下,项羽手下不缺叛徒,但是这些叛徒里边排名第一的一定是项伯。

  我们知道项羽已经坚持不住了,甚至提出了要和刘邦单挑而分胜负的要求。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吊诡的一幕出现了。占尽优势的居然刘邦提出了求和,派去的外交大臣是鼎鼎大名的陆贾,陆贾是郦食其死后的汉国第一名嘴,但是苦苦支撑的项羽拒绝议和。这在世界战争史上很少见,优势一方提出议和,劣势一方居然不答应。
  但是刘邦并不气馁,而是再派第二波议和团去求和,这次派去的是水平并不比陆贾的侯公,议和成功。楚汉两国约定以荥阳东面的鸿沟为界,以东归楚国,以西归汉国。这个条约如果按照中国近代史的标准看,对于项羽来说绝对是丧权辱国。因为钟离眛苦苦支撑的荥阳在鸿沟的西面,议和之后钟离眛得撤出荥阳,把荥阳拱手送给刘邦。而且被项羽扣押的刘太公、吕雉都还给了刘邦。
  那么说鸿沟议和到底是在一种什么情况下才促成的呢?咱们细细分析一下。首先说场面上的优势和劣势,我们是从上帝视角看出来的。事实上刘邦、项羽当时所掌握的情况并不比咱们多。尤其是不受刘邦节制的韩信、彭越到底在东方做了什么,刘邦并不知道。当时项羽提出要和刘邦单挑以分胜负,是项羽对粮食短缺的一声呐喊。刘邦当然不参与这个活动,虽然说刘邦本身功夫并不差,但是五十多岁的刘邦在武力上怎么都不可能比得上三十多岁的项羽。刘邦作为人中龙凤,如果连扬长避短都不知道,那就真缺心眼了。

  项羽一看刘邦不答应,就带着自己的心腹特种骑兵大队出来,提出让刘邦的部下出来跟他的部下比试一下。刘邦眼看战争正往奥运会的方向发展,感觉这样做太不严肃了,然后命令狙击手射击。然后,中国历史上差点发生重大改变的一幕出现了。
  秦汉时期,中国的铠甲很简单,有点像今天的麻将席。锁子甲是五胡乱华的时候由欧洲传到西域,从西域才传到的中原。也就是说,楚汉时期就算是项羽,也没有防护能力特别强的盔甲。刘邦的狙击手突施冷箭,项羽身边的特种大队全军覆没。其实汉军想射死项羽没有任何的技术含量,项羽如果当时被射死在战场上,很符合逻辑。如果那样的话,楚汉之争提前结束。在没有项羽的日子里,彭越、韩信、英布、临江王共尉、衡阳王吴芮、燕王臧荼、赵王张耳跟刘邦的关系就不好说了。

  然而历史并不能假设,当时的情况是孤身一人在战场上的项羽朝汉军弓箭手瞪了一眼,汉军弓箭手被项羽强大的小宇宙所震慑,放下武器就跑了,楚霸王这才叫霸气侧漏,感染了整个战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