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河汉界------聊一聊秦末汉初那段岁月》
第42节

作者: klingkun
收藏本书TXT下载
  韩信平定三齐,派人给刘邦送了一道奏折。上次送奏折,韩信奏请封张耳为赵王。这次有韩信不那么含蓄了,直接说齐地反复无常应该设立代理齐王镇守此地,这活也就不麻烦别人了,我韩信愿意在此为人民服务。
  刘邦此时焦头烂额的跟项羽在广武对峙,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接到韩信的奏章之后,刘邦再也按耐不住内心的怒火。这叫趁人之危,这叫坐地起价。本来韩信出兵灭齐就让刘邦吃了哑巴亏,现在韩信来这一出,简直不可原谅。
  刘邦当场大骂韩信。对于刘邦来说,骂街这种事根本不用论证吗,那是张嘴就来。刘邦刚一开骂,突然有两位风格迥异的大侠同时出脚飞踹刘邦的后脚跟。这二位一个是一身正气的张良,一个是一身邪气的陈平。这二位正邪人士意见很统一,韩信现在要称王,谁能拦得住?他能来下个通知就算是给刘邦面子了,如果刘邦不懂事,正好给了韩信造反的口实。
  刘邦心眼多活啊,嘴里虽然骂着街,但是话锋已经变了。那意思就好比正骂着韩信是王八蛋,骂街原因却改成了韩信太让寡人失望了,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应该当正儿八经的齐王,凭什么当代理齐王?这王八蛋太不像话了。今儿寡人非得置这个气,就封韩信为齐王,绝不答应让他当代理王!

  诏书即下,韩信如愿以偿,真的当了王。这是那个时代比较典型的逆袭,韩信做到了。在那个时代出现过的王们,韩信属于最另类的那一个。俗话说王分三六九等,肉分五花三层。那个时代的大王主要分五类,头一类是六国贵族后裔,代表人物:赵歇、魏豹、田儋等。第二类是社团大哥的转型,代表人物:刘邦、项羽、彭越等。第三类是革命生涯中的投机者,代表人物:陈涉、武臣、韩广等。第四类是项羽设定的摆设,代表人物章邯、司马卬、共敖等。第五类是要啥没啥自己争取型,代表人物有且只有一个:韩信。

  跟第一类比,韩信出身寒微。同样叫韩信,韩国的韩王信跟王族好歹沾亲,韩信的血统优势为零。跟第二类比,韩信年轻那会儿给自己定位很高,根本不屑当个古惑仔,所以没有原始积累。跟第三类比,韩信那四年一直当侍卫,根本没机会带兵纵横在反秦革命中。跟第四类比,韩信在项羽眼里,连当个摆设都不够资格。
  韩信要当王,只能做第五类。
  韩信有本事、有机会、人努力,理论上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当王。当然了,理论上的东西往往都是理想化的,跟现实基本不沾边。就像你买辆车,官方给出的平均油耗写8.0L/km,那基本上可以判定你在城市中使用这台车的油耗应该在10L/km左右。再比如说理论上我老老实实经商,本本分分做生意,一定能挣钱。但是现实中不存在守法商户能挣大钱的事情,这事别抬杠,哪怕开个小卖部,你起早贪黑辛辛苦苦一年都比不上旁边那个平时不开门的小店挣钱多,因为那家店的老板有个掌握某部门采购大权的亲戚。

  韩信那个时代没有公平,只能靠机遇。韩信是个按规矩办事的人,所以他一直很被动的等政策,盼圣意。自从他有了蒯彻,那真是腰不酸了,背不疼了,人生观也变得跟上时代步伐了。等圣意的结果就是龙且,死了都等不来封侯。所以要主动争取,人生苦短,不能偷懒。就打齐国,你管郦食其会不会死?他去齐国的时候也没考虑韩信的感受。就奏请称王,打死刘邦他都不敢不答应,要等着刘邦自觉给韩信封王,能等到山无棱天地合。

  就这样,当年那个吃不上饭的穷孩子韩信,那个坚持完善自我属性不妥协的韩信,用自己的方式当了王。韩信还来不及凭吊自己的过往,他的王位逆转了战场的战况。

  韩信心满意足的当齐王,然后并没有带兵南下击彭城。但是,韩信称王极大的鼓舞了彭越,所以拥兵自重的彭越开始变得积极,他不再观望,带兵南下。刘邦和项羽在广武对峙,他坚持住的根本是守住了敖仓的粮食。彭越南下骚扰,劫了项羽的粮食。项羽顿时感到人生大起大落的太快,实在是太刺激了。刚才还占据了优势,粮食一告急,项羽仿佛要倒霉。彭越劫了项羽的粮食,又鼓舞了韩信。没了粮项羽就要完蛋了,既然刘邦这么讲究封自己为齐王,那齐王信也得表示表示。传灌婴,年轻人得多闯荡,动手吧少年,北上攻打楚将公杲,为干掉项羽扫清后院。

  项羽急于速战,但是刘邦坚壁清野。俩人不在一个节奏上,让项羽很烦。每到危急时刻,刘邦都会请教身边的谋臣,或张良、或陈平、或郦食其都能给刘邦指条明路。项羽不会这样,他觉得谋士都不靠谱,而且根据项羽出道多年的经验,天大的事没有打一架不能解决的,这多简洁明快效率高啊。项羽自出道以来,无论是杀会稽守殷通还是杀卿子冠军宋义,项羽根本不论证,杀了人问题就解决了。哪怕是面对神勇无敌大章邯,项羽也是不加论证,砸了锅就冲上去,一不小心又赢了,成为了一代霸王。就这样,项羽的霸业在简单粗暴中建立起来。他可以一声令下斩杀二十万降卒,可以不加论证直接攻破函谷关。他可以派人杀掉义帝,也可以带兵杀掉田荣。项羽带三万人就干掉了五十六万联军,一鼓作气就拿下了荥阳和成皋。只要他高兴,派人打败英布是分分钟的事,亲自干掉彭越也只需要十五天。

  但就在广武,缺粮少草的项羽陷入了深深的忧伤。他讨厌对峙,打一架就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对峙呢?一点都不爷们。为了激起刘邦的斗志,项羽决定玩一手绝的。当初彭城之战,刘邦仓皇而逃,项羽捉了刘邦的老婆和老爹。项羽这次就要拿刘太公做文章,逼迫刘邦出战。
  刘邦一直想攻进项羽的大营把刘太公接走,项羽想用实际行动告诉刘邦,刘太公接是接不走了,但可以端走。项羽下令,把刘太公押到阵前,告诉刘邦赶紧投降,否则的话,那楚军就要:点火烧开水,铁锅炖老头。
  这个事用四个字的评语形容项羽:下三滥啊。这事搁一般人就怂了,但是刘邦不是一般人。你想吧,他年轻的时候就编排自己爹妈,当年就说阵前这位刘太公被赤帝龙神给绿了才生的他。从刘邦编造故事的角度讲,刘太公都不是他亲爹。
  刘邦要战胜下三滥的项羽,就得比项羽更下三滥。显然在下三滥界,项羽跟刘邦不是一个等级。刘邦不仅不阻止项羽点火,还笑眯眯的让项羽炖完刘太公分他一碗尝尝咸淡。这就是呛火了,项羽真打算在阵前大炖刘太公,但是吃里扒外的项伯劝项羽淡定,留着这位老刘将来可以做个筹码。
  就这样,在广武对峙的刘邦和项羽互换了优劣形势。不过很奇怪的是,无论项羽所处的是优势还是劣势,他都很着急。韩信悍然称王,差点让刘邦翻脸。刘邦差点翻脸,就意味着刘邦差点退出历史舞台,故事的主角险些就变成了项羽、韩信、彭越三国争霸。

  在陈平和张良的飞踹下,刘邦保住了自己的戏份,下一节,将讲述鸿沟议和的千古之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