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河汉界------聊一聊秦末汉初那段岁月》
第36节

作者: klingkun
收藏本书TXT下载

  那是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韩信派了一万大军通过井陉口,渡过绵蔓河,背水列阵。
  转过天来,陈馀笑话韩信不会用兵,作为一个职业军人,背水列阵这是兵家大忌,韩信犯这样的错误,很快遭到了陈馀大军的打击,然后陈馀战败,张苍活捉陈馀。大家都夸韩信无敌的时候,韩信风轻云淡的说,这叫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个令后世津津乐道的布阵之法咱一会儿再说,先聊聊三国时期的两个经典战例。头一个是曹操、刘备汉中大战的时候,徐晃复制韩信的背水列阵,结果不仅没有激发士兵斗志,还导致军心离散,大军惨败,副将王平当了叛徒。第二个例子是诸葛亮一出祁山的时候,马谡依山设营,把军队置之死地,然后就没生,副将王平回去就找诸葛亮告状,马谡担了全责。
  那到底置之死地能后生吗?答案是不能,不信就问王平,两次这事都被他赶上了。韩信轻描淡写的一句置之死地而后生,蒙了多少人。其实韩信取胜的关键根本不是背水列阵进入死地,重点是当夜那一万大军出动的同时,韩信另外派了两千急行军潜伏到陈馀大营的两侧。战争一开始,陈馀带领大军扑向韩信的一万诱饵。另外两千急行军迅速夺了陈馀的大营,换上汉军的旗号。赵军顿时大乱,韩信的一万精兵在张苍的带领下发起冲锋,失去大本营的赵军君心浮动,这才战败。所以说背水列阵不是关键,关键是汉军奇袭了赵军的大本营。

  突袭大营这招用好了能制造不少奇迹,清乾隆年间,清军在平准噶尔的时候,叛军主将达瓦齐作战不力,带一万人退守格登山一带。清军副将阿睦尔撒纳带五千人悄悄逼近格登山,派阿五锡、巴图济尔噶勒、察哈什等二十二名骑兵侦查。骑兵们发现达瓦齐带两千来人驻守大营,主力七千多人驻扎外围。阿五锡等二十二人当机立断,马上趁着夜色对达瓦齐大营发起冲锋。达瓦齐惊弓之鸟,天黑又看不清清军有多少人,撒丫子就跑了,阿五锡等二十二人占据了达瓦齐大营,竖起了大清的龙旗。凌晨,阿睦尔撒纳带清军五千骑兵赶到,达瓦齐主力七千人趁着日出的光亮发现大营的旗号变了,当即选择了投降。这二十二名斥侯兵创造了一场战争史上的奇迹,取胜的关键就是夺了对方的大营,乱了叛军的军心。

  井陉之战以后,韩信也是出于技术保护的原因,愣说自己用的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坑了多少单纯的少年。在此战以前,韩信属于战场上的小学生,陈馀并不把韩信放在眼里。此战之后,韩信成为了当时的战神。这事一传十,十传百,越穿越邪乎。你想吧,一个人违背兵法规律背水列阵都能赢,这样的人还能用常理推断吗?千百年来,没人注意韩信派两千奇兵攻占陈馀大营的事,大家津津乐道的一直是背水一战。

  这一战,不是陈馀太怂,关键是韩信太狡猾。韩信听说李左车曾劝陈馀偷袭自己的辎重部队,感慨不是李左车计划不行,也不是陈馀作战没谱,关键是怎么去用李左车这样的人,韩信自认为比陈馀有心得。
  对于韩信来说,李左车非常的重要。因为从出三秦到平赵国,韩信练了不少兵,却没敢培养将领。这一路向东,韩信的副将都是刘邦的铁杆。李左车的到来,韩信有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嫡系。
  所谓千金易得,一将难求。李左车战败逃走,就是韩信悬赏千金让人把李左车活捉送来。韩信傲了一辈子,唯独对李左车在自己最专业的领域表现出了极大的谦逊。韩信以师礼待李左车,请教李左车对天下大势的判断。李左车久在赵国,对燕国、齐国都很熟悉。李左车告诉韩信,燕王臧荼节操低下;齐王田广,吃够了没靠山的苦,很希望找个组织依靠。现在汉军高歌猛进,韩信一战封神。在北方大地上,到处传颂着战神韩信的威名。韩信采用李左车的计划,给臧荼写了一封信,晓之以利害。臧荼正担心韩信带兵北上,见了韩信的书信,马上表示投降。然后,重点到了,刘邦和韩信的矛盾突然显现出来了。这个矛盾影响了后面所有历史事件的走向,甚至为将来韩信身死未央宫都埋下了伏笔。到底这是怎么回事呢?下节再聊。

  日期:2016-11-08 22:41:59
  三十一、荥阳之战
  韩信是个很含蓄的人,除了在战场上,韩信的说话办事其实都很被动,不是特别善于控场。这样的性格特点,很容易造成城府很深的假象,让刘邦不是很喜欢。你看韩信在他不喜欢的工作岗位上能干四年,就能知道这人办事有多被动了,这类人还有个特点,平时不怎么说话,一旦打开话匣子,那是滔滔不绝,能把积压在心里的话一次性都说出来。你看那些半路投奔刘邦的人,陈平一来就跟刘邦抛弃节操推心置腹,所以刘邦很喜欢陈平。郦食其一进门就摆出高阳酒徒的姿态,也深得刘邦欢心。陈平和郦食其有个共同特点,都是教刘邦如何夺天下。而韩信不同,韩信第一次和刘邦对话,就一个不小心话说的有点多。韩信讲讲怎么破项羽就好了,居然还教了刘邦这样一句话:“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这句话刘邦记住了,原来韩信惦记着封邦建国,所以一直以来,刘邦都有意识的打压韩信,让他官位一直高高的,就是不给他爵位。

  这就导致了出三秦成就了刘邦,战京索成就了灌婴,擒魏豹曹参封侯,灭赵国张耳封王。出三秦是韩信定计,围章邯是韩信出兵,战京索是韩信指挥,擒魏豹是韩信画策,灭赵国是韩信谋略,但是韩信并没有因为这些封爵,韩信也因为性格的原因没有主动争取。
  本来韩信资历就浅,当大将军压根不能服众,这又不受刘邦信任。那刘邦的原则就是能不用韩信,就尽量不用韩信。韩信开始还是继续发挥着性格上的被动,他希望刘邦能够自觉,所以依然不去主动争取什么。
  韩信并不是陈平,压根跟刘邦不是一类人,自然成不了朋友。韩信本事太大,项羽水平太强,刘邦还真不能没有韩信。所以刘邦玩了一出政治手腕,在韩信在资历浅、功劳少的前提下,先后被刘邦封了大将军、左丞相。可以说韩信已经位极人臣,在武将和文臣当中都是第一人,这让韩信没话说吧。
  但是在那个年代,爵位可不是像后来那样是荣誉称号。你看清朝就算爵位封到了铁帽子王,也圈在京城非奉旨不许出京。汉朝之前哪怕封个侯爵,也是让该侯爷在封地自立王国。所以,韩信可以做大将军,可以当丞相,但是不能有爵位。无论韩信官位多高,依然属于刘邦的直属臣子。只要没有爵位,就不能独立。

  韩信擒魏豹,刘邦捏了一把汗。韩信擒夏说,刘邦有些紧张。韩信灭赵,刘邦开始忐忑。韩信对燕国传檄而定,刘邦坐不住了。刘邦知道,下一步韩信该给田广、田横写信了。而且韩信还办了一件事,让刘邦很尴尬。平定赵国之后,韩信给刘邦写信,说此战张耳居功至伟,该封为赵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