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河汉界------聊一聊秦末汉初那段岁月》
第34节

作者: klingkun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你看刘邦表现的就比项羽强。同样是面对二五仔,项羽容不下英布,而刘邦就荣下了魏豹。刘邦不仅没有杀魏豹,还让他和周珂一起镇守荥阳。至于魏豹的老婆们,刘邦最起码把绝色美女薄姬带走了。若干年后,薄姬给刘邦生了个刘恒。当吕后和戚夫人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薄姬明哲保身。诸吕之乱以后,代王刘恒被拥立为皇帝,是为汉文帝,薄姬就当了皇太后。汉文帝为了证明自己继位的合法性,又把许负这个神婆子拿出来说事,把许负说薄姬一定能生个皇帝的言语大家包装,以至于江湖上传满了许负的传说。甚至是皇帝废掉周亚夫,也拿许负的测算说事,许负从此成了国家级的御用神棍,甚至传言她是黄石公的弟子,张良都不知道自己有这样一个师姐。只能说刘恒这手深得刘邦真传,只不过刘邦太多,实在没工夫再包装一个当年给吕后相面的老头出来。当然了,刘邦是不知道诸吕之乱的事。要不然老头说刘盈贵不可言的测算就穿帮了,刘盈这皇帝当的多窝囊,只有他自己知道,正儿八经的爹不疼娘不爱。

  回归我们的主线,韩信灭掉魏国之后并没有停下征战的脚步,下一站,代国。

  日期:2016-11-07 15:40:30
   二十九、风起云涌的灭代之战
  韩信破魏之后,有种在雾霾城市呆久了,忽然到环境幽雅的高山上大口呼吸新鲜空气的感觉。这感觉,爽。
  想想看其实韩信出道很早了,项梁刚宣布革命的时候,韩信就投奔了项家。只不过项羽不看韩信的个人简历,直接就根据韩信的体格把他安排在贴身侍卫的岗位上。侍卫是个很好的职位,尤其是韩信做的这个持戟郎,属于侍卫中的最高级别,用我们熟悉的清宫剧的台词说,韩信这是赐穿黄马褂的御前带刀侍卫总管。你看他用的武器也跟别人不一样,戟不仅是单纯的武器,还是礼器,只有君王身边的贴身侍卫才用戟。《水浒传》里边土匪头子宋江在身边安排俩用方天画戟的郭盛、吕方,就有点报复过去生活的意思了。

  在革命年代,当持戟郎的好处就是工作轻松,不操心,待遇好,风险低。你想吧,保护项羽的一定是数万大军,侍卫们更多的是当装使用,不需要他们冲锋陷阵。真要到了需要侍卫们保护大王的时候,那就赶紧跑吧,说明数万大军都没了。你看每到刘邦跑路的危急时刻,保护在刘邦身边的还真不是侍卫们。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总是樊哙、曹参、猛纪信,靳强、周勃、夏侯婴。
  韩信在这个安逸的岗位上一呆就是四年。这四年里边发生了太多大事,大秦没了,西楚来了。韩信突然间惊奇的发现:什么?大秦亡了?那我怎么办呢?

  四年里边,是人不是人的都在反秦革命中涂鸦一把,尤其是项在关键时刻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韩信,一直悠闲地领着工资消耗青春。明明那些在反秦涂鸦板上乱写乱画的人们手艺不行,却没人给书画家韩信递上一直笔。
  韩信不是没想过调调岗位,从保卫科往企划部挪挪窝也是极好的。四年来韩信没少跟项羽提出具有建设性意见的提案,但是项羽从不采纳。这都不是问题,因为韩信坚信项羽得有犯愁的时候,只要项羽犯愁,就得有用参谋的时候。但是残酷的事实让韩信绝望了,项羽这个人真不能用常理推测。每当项羽犹豫不决的时候,闷头出去打一架事情就奇迹般的解决了。这事一而再,再而三的上演。从杀宋义到收章邯,再到废熊心建立西楚王朝,项羽就是这么简单粗暴的成功了。那韩信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弄得韩信都有点怀疑人生了。

  其实项羽并不是不用谋士,只不过他用谋士的方式跟别人不一样。举个例子说,你看刘备遇到事情,就让诸葛亮策划方案,包括具体实施,都由以诸葛亮为首的谋士集团处理。项羽的谋士团相当于明朝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那是由老板制定好政策,让谋士们按领导的意图办事。这个方式不光韩信不能接受,范增也不能接受。陈平比较圆滑开始还行,后来他发现项羽还一个毛病。既然是领导制定大政方针,谋士去按照这个框框去办事。如果这个大政方针有问题怎么办?领导那是不负责任的,谋士全责。总之领导永远没有错,所以陈平一看这活没法干,跳槽。

  韩信也是因为这样,跳槽跟了刘邦。韩信终于当了大将军,出三秦击败了没牙老虎章邯,然后就没打像样的仗。终于,彭城惨败后的刘邦终于意识到战争不是闹着玩的,这才封韩信为左丞相,正式让韩信制定整个灭楚战略方案。韩信思路很清晰,《汉书》上记载韩信是这么说的:“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刘邦深以为然,让韩信单独开辟北方战场。这才有了韩丞相东进灭魏,活捉魏王豹的大功。

  韩信是个战略家,所以他不可能冲锋陷阵。灭魏之战的精髓是韩信指挥的汉军行军路线。真论到刀光剑影的战场上,猛将曹参冲锋陷阵是攻克安邑的大功臣。还有,曹参是刘邦的铁杆,有他在不怕韩信造反。灭魏之战结束,刘邦实在是顶不住楚军猛攻荥阳的压力,调走了韩信的精锐,而韩信和曹参的下一站就是代国,韩信只能以新招募的士兵作战。
  简单回顾一下,这个代国在今天山西境内,既不在楚朝,也不在汉国,属于楚汉之外的第三方势力。前边咱说过,田荣定三齐宣布山东独立之后,陈馀找田荣借兵,裹挟代王赵歇打跑了常山王张耳。陈馀和赵歇还挺五讲四美,互相的非常客气。陈馀立赵歇为赵王,赵歇封陈馀为代王。陈馀心说小样你别来这套,我就在赵国当丞相,至于代国,就让夏说以代相的身份去管理。就这样,赵王歇和齐王广成了盟国,同为楚汉之外的第三方大势力。当然了,这两方的实际掌权人是陈馀和田横。

  因为张耳的原因,陈馀和刘邦不可能在一个战壕共事。陈馀是儒将,恨透了刘邦用假人头忽悠他的伎俩。刘邦被拆穿了西洋镜,也不好再面对陈馀。所以韩信这次战争不用考虑太多,杀了陈馀就行。
  要破赵国,必先剪除代国。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按顺序来吧。镇守代国的是夏说,这是个陈馀的死党。当年就是夏说定计,让陈馀找田荣借兵破张耳。对于韩信来说,这个对手并不难打败。
  韩信的部队是有实际苦难,但是夏说也有难言之隐。简单说陈馀对赵歇来都没有放心过。韩信兵犯代国,陈馀有三条路可走。其一,带领精锐部队增援代国。然后问题就来了,只要陈馀前脚走,后脚赵歇就得闹独立。就算赵歇没这念头,保不齐别人或者别的诸侯有这念头。也就是说,陈馀是绝对不会和赵歇分开,除非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

  那么说陈馀带着赵歇一起去前线怎么样?NO.NO.NO.山西境内千沟万壑,去了守哪?没得守,又不放心河北的大好河山放在刘邦、田广、臧荼、项羽四家的眼皮子底下成真空地带,所以陈馀只能选第三条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