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河汉界------聊一聊秦末汉初那段岁月》
第22节

作者: klingkun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早在楚王派宋义、刘邦两支人马出征的时候,就为鸿门宴埋下了伏笔。
  楚王熊心对宋义寄予厚望,希望他一战成功,关中王这个爵位,其实是给宋义准备的。而派去西征的队伍,很明显是陪太子读书。虽然秦军主力在河北,但是西征大军一路经过所要打的都是攻坚战。所以这路大军的统帅没人想当,大家都不当,没有资格拒绝楚王命令的刘邦被推到了前台,刘邦这才当了西征军上将军,理论上跟宋义平级。
  楚军的主力在宋义手里,刘邦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并不强。比如说刘邦两次攻打昌邑,即使加上彭越帮忙,但是都以失败告终。所以刘邦也没太把自己当回事,打起了游击战。可历史就是这么有戏剧性,宋义这个不争气的被项羽给杀了。而刘邦结识了郦食其,从此以后刘邦靠着郦食其的游说平定韩地,进驻三秦,这是谁也没想到的。

  刘邦其实理想没多大,能当关中王已经心满意足了。但是他怕这个关中王当不安稳,所以下令封闭函谷关,任何人都不得入关。
  但是闭关能解决问题的话,秦朝也不会灭亡。项羽直接带兵打了进来。这时候,刘邦和项羽之间才开始重新认识。
  刘邦所了解的项羽是怒杀宋义,击溃章邯,杀掉二十多万秦军的魔王,而且这哥们以鲁公的身份封章邯为雍王。可见项羽实力强的恐怖,而且张扬跋扈,不会把他这个西征军的上将军放在眼里。
  项羽了解的刘邦是投机取巧进入关中,几乎没打一场硬仗。所以项羽打心眼里瞧不上刘邦,就像他瞧不上宋义、范增一样,投机取巧算什么真本事。
  任谁都看的出来,项羽和刘邦必有一战。刘邦忍不了项羽的破关而入,项羽很明显就是来找茬。而刘邦那票人马,压根不够项羽打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愿意陪刘邦陪葬的西征军左司马曹无伤连夜派人去见了项羽,说刘邦想当关中王,还任命子婴为丞相,把秦宫珍宝都拿走了。项羽听完就火了,别的不说,秦宫珍宝怎么能落入刘邦手里呢?项羽决定,灭了刘邦。
  项羽跟曹无伤的人密会,范增可不知道。还没等项羽大军出动,范增来找项羽,说刘邦原本贪财好色,但是他来到关中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洁身自好不跟妇女打成一片,说明他想搞事情。而且范增还说刘邦头上有五色祥云,这是天子气象,必须弄死他。

  然后,项羽沉默了。曹无伤的人说刘邦把好东西都贪污了,范增说刘邦什么都没拿。那刘邦到底是个什么人呢?项羽想不通,但是他知道,曹无伤是个小人,卖主求荣。范增也不是什么好鸟,还说什么刘邦头上有天子气,我怎么没看到?而且项梁让项羽称范增亚父,并不是项羽想称范增为亚父。再一个,从项羽的角度看,范增有什么本事?人家英布、龙且、蒲将军在反秦战争中能打硬仗,范增行吗?

  再看看范增的出道,他建议项梁立熊心为楚怀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尤其是北伐巨鹿的时候,宋义、项羽、范增三人为将,范增都不帮着项羽,所以范增是忠于项氏还是忠于楚怀王,项羽心里并没有底。
  但是,项羽要灭了刘邦,这事没什么可掩盖的了,毕竟项羽是从函谷关一路打到鸿门,很明显不是来和刘邦热情会晤的。这时候项羽的四叔项伯想起来了,他的救命恩人张良还在刘邦那里,千万别玉石俱焚。于是项伯连夜去找张良,让他赶紧跑。
  张良赶紧报告刘邦,说大难临头。根据中国传统的政治哲学,领导大难临头,必须得有临时工出现顶缸。张良赶紧问刘邦,谁出的这个关闭函谷关的主意?潜台词就是赶紧把这孙子交给项羽咔嚓掉,危机就能解除了。
  但是刘邦没法说啊,因为这个馊主意是他自己出的。他只能说是身边的小人瞎出主意,找不出具体负责人。张良一琢磨,那没办法了,只能向项羽低头认错装孙子,问题是,这么没尊严的事情,刘邦能干吗?
  能,当然能。刘邦约见了项伯,双方结为儿女亲家。然后刘邦坦言,自己到咸阳一毛钱的东西都没拿,全部放那给项羽留着呢。关闭函谷关那也是为了防止盗贼出入,完全是从社会治安的角度去办的。
  在项伯的引荐下,第二天刘邦终于到了鸿门和刘邦见面,鸿门大宴,正式开始。
  其实在这场宴会上,项羽并不打算杀刘邦。因为他完全没有这个必要,毕竟刘邦不堪一击,想杀他随时可以,用不着在酒席宴上动手落人口实。至于怎么收拾刘邦,项羽已经有了方案。
  刘邦是硬着头皮来赴宴,因为不来就是个死,来了尚有一线生机。
  范增是抱着必杀刘邦的决心来的,倒也不是范增看得出刘邦有什么大志。关键是刘邦身份敏感,先入关中从法理上就是王,就应该像杀宋义那样杀掉刘邦。
  刘邦毕恭毕敬的见了年轻的项羽,说自己不过是侥幸先进了关中,要不是小人挑拨离间,自己不可能和项羽这么见面。
  刘邦说的小人,指的是他杜撰的劝他封闭函谷关的人。而项羽觉得刘邦说的就是曹无伤。如今的项羽霸绝天下,楚王指挥不了他,范增指挥不了他,又何况小小的曹无伤呢?所以项羽立刻出卖了曹无伤,说就是曹无伤这个小人挑拨离间,要不然这事不至于闹成这样。

  既然解释清楚了,那就上菜吧。这时候我们得看一下入席的座次,这里面很有学问。当年宴会跟现在不一样,大家吃的是分餐制。一个人一个小桌,也没多少菜。秦汉之交,中国人的餐桌上还没那么丰富。以调味品来说,当初只有盐、梅子、褐芥末、肉酱、花椒。当时的菜也是以原味为主,生肉做成的脍非常流行。在当时,主人家要做在东面,以示尊贵。今天我们说请客的那个“做东”,就是这么来的。项羽和项伯当仁不让,直接坐到东面。再往下数,尊贵的席位就是北面,这个位置由范增坐。刘邦只能坐到南面,张良智能坐到不仅不尊贵还有些卑微的西面,大家都是坐在榻榻米上,别人能叫坐,西面的张良只能叫侍。当时就是这么讲究。

  都坐下了,上菜上酒开始吃呗。不消停的人开始出手了,范增数次给项羽眼神的传递,意思是动手干掉刘邦。按理说这一屋子人加一块都不是项羽的对手,项羽要拔剑,刘邦那是必死无疑。但是项羽不动手,因为他当年无论是杀殷通还是杀宋义,前提都是对方的实力比他强。项羽杀人为夺权。但是刘邦为人恭顺,军队实力又不强,就没必要这么干。项羽杀殷通和宋义属于下克上,以弱击强,英雄气概。但是项羽如果杀不如他的刘邦,那就是倚强凌弱,丢不起那人。再一个,项羽自从出道就是独立作战,项梁都不指挥项羽。所以项羽不可能听范增指挥做事,还是丢不起那人。再一个,范增让项羽杀刘邦,是忠心为项氏,还是为楚王熊心借刀杀人,项羽心里没底。

  日期:2016-10-17 21:18:33
  范增一看项羽无动于衷,顿时感到面子上挂不住了。宴席上范增都举起随身玉玦示意项羽了,就差明说杀刘邦的事了。这样一来,刘邦和张良都十分的紧张,只能眼巴巴的看着项伯求救。范增一怒之下出门找了项羽的弟弟项庄,让他上殿舞剑,趁机杀刘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