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河汉界------聊一聊秦末汉初那段岁月》
第10节

作者: klingkun
收藏本书TXT下载
  按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但是关东群雄对赵高并无认同感,人家本来就都复国了,还用得着赵高得这个顺水人情?再说秦始皇当年搜刮了那么多的宝物,如果不抢回来,这革命不就白闹了?从秦国本土说,太监当国君这种事太离谱,秦国上下并不能接受。赵高退而求其次,只能当幕后老大。但是天然萌的绝佳傀儡秦二世被赵高给杀了,这就不好办了。秦朝宗室都被赵高杀绝了,谁来当秦王呢?这才有了子婴当秦王的故事。

  关于子婴的身世,历来都有争论。我个人认为《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所描述的子婴为胡亥哥哥的儿子比较合理。当时秦朝近枝宗室人员并不多。秦始皇只有一个弟弟长安君成蛟,因谋反而亡,没有留下子嗣。秦始皇众多儿子当中,除了公子高之外都是全家被杀。只有公子高自觉上书请死,这才没有被灭族。因此子婴作为秦二世胡亥哥哥的儿子,那他父亲只可能是公子高。

  秦王子婴继位,标志着赵高报仇进入了新的阶段。只不过赵高没想到,子婴跟胡亥不是一样的人,这个从小担惊受怕长大的子婴,远比胡亥城府深的多。也正是子婴派出刺客杀掉了赵高,结束了赵高乱政的局面。
  赵高虽然死了,但是他并不遗憾。因为整个秦帝国已经被他从内部腐蚀干净了。大仇得报,赵高可以瞑目了。赵高从迷惑胡亥开始,忽悠胡亥杀扶苏、蒙恬、蒙毅、李斯、冯去疾、冯劫等大臣,其实相当于《封神演义》里边的狐狸精苏妲己迷惑纣王杀掉杜元铣、梅伯、赵启、比干等朝廷大员,忠臣都给杀了,这个国家不就完了么。
  赵高的所作所为,体现的就是报仇的最高奥义。即便是子婴杀掉赵高,没过几天,刘邦就杀进了咸阳,子婴投降,秦帝国宣布结束。赵高用生命告诉大秦帝国,全家净身之仇,不共戴天!
  理一理赵高的复仇人生,其实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杀李斯。玩了一辈子人的李斯是怎么被杀的呢?他的死对历史的走向有什么影响呢?欲知详情,请看下节。
  日期:2016-09-28 00:29:36
  十、只差一个回头的距离
  赵高的复仇传奇让我们认识了一个狠角色赵高,而李斯的江湖生涯也展现给我们一个狠角色李斯。同样是狠角色,赵高和李斯这对冤家自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李斯和赵高都是善于学习的人,赵高以奴隶之身不忘充实自己,李斯起点就是上蔡小吏依然辞职去找荀子求学深造。赵高和李斯都是做事有条理的人,俩人都精通刑律,整人害人手段再毒都能给自己找到法律依据。赵高和李斯都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赵高终于毁了秦帝国,李斯终究当上了秦相国。赵高和李斯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主,屠刀举起必见血,而且奉行挡我者死的原则。这两位狠角色终究要有一战,为什么李斯斗不过赵高呢?其实这俩人就差一个回头的距离。

  这个回头怎么回事,且请大家慢慢看下去。其实从牌面上看,李斯大战赵高是具有绝对优势的。论本事,李斯是荀子的高足,赵高是自学成才。论经验,李斯玩了一辈子人,当年敢在秦始皇身边安插卧底的,也只有李斯而已;赵高仅在沙丘政变的时候小试牛刀,目测经验有所欠缺。论地位,李斯是丞相,是秦帝国的政府首脑,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赵高阉宦一个,又无根基,怎么能跟李相国叫板呢?

  其实在秦始皇暴毙之后,赵高的复仇之路上,就只剩下李斯这一个绊脚石了。赵高要想颠覆秦帝国,还必须得靠着李斯这棵大树剪除其他对手。于是赵高选择了和李斯合作。
  《史记》中记载了赵高是如何说服李斯的,其核心论点就是李斯功劳不如蒙恬,假如扶苏继位,必然任用蒙恬为相,到时候李斯混好了是光荣退休,混不好就是人头落地。但是赵高的理由其实很牵强,咱且不说当年百里奚、商鞅的时代,就说从吕不韦任相往后的秦国丞相,诸如昌平君 昌文君 隗状、王绾、李斯没有一个是将军出身,蒙恬又何德何能可以当丞相呢?
  李斯之所以会跟赵高合作,并非是担心蒙恬抢夺自己的相位,更不是因为赵高口才好,这里边有更深层的原因。
  做个假设先,如果扶苏继位,大秦帝国那真是文有李斯,武有蒙恬,假如人尽其用的话,最起码能保大秦一百年太平。但是,我们得往前倒叙一点。这位皇长子扶苏怎么就跑到上郡去了?假如扶苏跟着秦始皇出行,有扶苏和蒙毅在,就算秦始皇暴毙,谅赵高也翻不起浪来。假如扶苏没跟着出行,而是在咸阳由冯劫、冯去疾辅佐监国,那谁假传圣旨都不好使。让扶苏身份那么尴尬的去边关,完全拜李斯所赐。就是当年那场发生在周青臣和淳于越之间的辩论,导致了李斯大开杀戒,一手策划了焚书事件。扶苏因为倾向淳于越而获罪,这才被发配到边关。所以说如果赵扶苏王者归来,那就不是议论李斯和蒙恬谁的功劳更好的事了,等淳于越被平反,马上就得讨论李斯是自己死还是全家死的问题了。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赵高唆使,李斯也会给自己找退路。李斯谋反的可能不大,就他儿子李由手里那点兵,跟蒙恬没法比。我判断,如果没有政变,李斯已经萌生退意,他很可能会选择退休。
  当年李斯是上蔡小吏,再到后来官拜相国。对于李斯来说,已经达到了人生巅峰,人生再无遗憾。荀子曾经在李斯毕业之前谆谆告诫他:物禁大盛。李斯也曾经反思过,自己这一辈子,到底是对是错呢?从上蔡小吏开始,到后来位列三公封侯拜爵。李斯权倾朝野,连他儿子李由回趟家,门外送礼的车马都数以千计。李斯觉得自己到了大盛的境界了。但是权利这个东西很奇妙,这玩意儿跟丨毒丨品一样,沾上就戒不掉。李斯这一犹豫,就到了秦始皇驾崩。

  赵高找上门来要求政变,这也算是说到李斯心坎里了。退休远不及让扶苏随先帝而去让李斯安全。但是造反这种大事,李斯怎么可能和赵高一拍即合?所以李斯在知道赵高必反的前提下,百般拒绝,最后半推半就,把假圣旨送到了上郡。
  真要是忠臣,李斯一听赵高的建议就直接把赵高杀了,但是李斯不是忠臣,所以他就这样被赵高劝服了。李斯起到了沙丘政变的决定性作用。
  假如说赵高假传圣旨说秦始皇赐死扶苏、蒙恬,扶苏得琢磨琢磨,赵高是谁啊?这是个阴谋。但是李斯传来的圣旨,扶苏就不能反抗了。因为这事秦始皇和李斯这对君臣绝对做的出来。隐约中扶苏仿佛看到了秦始皇杀他不是目的,借此捎带着杀蒙恬才是真相。这种毒计李斯想的出来,秦始皇也干的出来。所以扶苏没有挣扎,为了帝国,扶苏自尽。扶苏一死,蒙恬就没了退路,只好赴死。而在远方的李斯和赵高听说扶苏死了,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史记》里面用两个字精准的描述了这二位当时的心情:“大喜”!这是毫无心理负担的大喜过望,胡亥、李斯、赵高就差开香槟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