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鬼鬼祟祟的爱情之第三部英雄辈出》
第4节

作者: 潇纵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继续柔声说道:“我确实离过两次……可你,还没结呢……”
  是啊,仅一昼夜的甜蜜让我以为我已经跟他结婚了呢!

  “这辈子都不会有人和你结婚啦!”我甩下一句狠话,哭着跑出食堂。
  想起昨天晚上他还爱意浓浓的警告我说,以后遇事不要再想逃离,他会翻江倒海的去找我。
  找个屁,我就不让你找到,这辈子你都甭想再见到我!
  我风驰电掣地辞了职,收拾了行囊,坐上了火车,慢慢的在远去中苦苦琢磨,我到底要去哪儿?
  日期:2016-07-30 22:05:34
  第三章 意外

  (一)
  【28】三年后。
  我已在K市不负责任地结了婚,应该说对人对己都不够负责,因为我不爱,只是为了背井离乡后的生活才不得已而为之。但我聪明的始终坚持不要孩子,因为我实在不知道这日子我到底能过到哪一天。
  父母一再催促我回乡省亲,说想见见姑爷。
  这是已经原谅我的表示。
  先是不辞而别,后又擅自婚嫁,我伤透了二老的心。
  那就回吧。

  其实他们不知道,我一直都在他们身边,从未走远。
  那天,我和老公正陪着我父母在超市购物,面食摊前十分巧合地遇见了一位前同事,她也是那天“新房”里围观我和陈锋亲热的一帮人之一。
  日期:2016-07-30 22:07:55
  【29】我把她拉到一边,拐弯抹角问这问那。
  她机灵地反问道:“你是不是想打听陈锋的情况?”

  她见我不置可否,又波澜不惊,有些不确定地问我:“陈锋的事你不知道?”
  “陈锋怎么啦?”我警觉地回问。
  她似乎有些后悔多嘴,但还是够意思的说:“他,他进去了。”
  我没反应过来,是因为实在无法预料还是不敢相信?我不知道,反正我虎了巴登地问她:“进哪儿去了?”
  她以为我受刺激了,更加后悔,但又不能不回答,便下了下决心,做出一不做二不休的样子,说:“进监狱了。可到现在还没判。具体情况我也不太清楚,好像是与沈阿姨有关。不过你也别去医院打听了,没用。另外告诉你,沈阿姨已经退休了。”
  说完,她急三火四地走了。
  ?!
  ?!
  ?!

  日期:2016-07-30 22:18:32
  【30】我很难相信。
  怎么会这样?难道因为我?
  可我怎么能不管?怎么会不管呢?
  找谁再打听打听?
  记得当年陈锋领我去见过他的老母,对,何不去问问她呢?
  我从来做事光明磊落,和陈锋的过去我对丈夫说过,丈夫是个十分宽容的厚道人。这次我也不想瞒着他,并且,我还期望他能陪我一起去。
  “我的儿子!”当一声充满沧桑、充满悲怆、充满情感的呐喊突然炸响在陈家客厅时,刚进门的我和丈夫心难都傻了。
  伴随着这骤然爆发的呼唤,陈锋的母亲张开双臂,向着我们扑来。
  即使素昧平生,你也能觉出老人的不正常。
  我吓坏了,忙放下手上提的水果去迎接陈母。

  但,更让我没想到的是——陈母抱住的,不是我,而是我的丈夫——郑心难。
  日期:2016-07-30 22:22:06
  【31】足足有七八分钟,屋里只有老人的嚎啕大哭。
  我上前把陈母和心难分开,并将陈母扶到沙发上坐下。
  良久,我们谁也没说话。
  不用问,一定是陈锋的事情对她打击太大,老人精神出了问题。
  但是……错了,我错了。
  因为,稍后,她正常如你我,并给我们讲述了一段真实而悲惨的故事:

  一九七五年,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即将进入尾声。国家对知青工作做了很大改进,具体来说有三个与以往根本不同的转变,首先,集体户不再由中学组建,而改由各单位组建,成员是本单位应届毕业子女;其次,落户地点由原来上级统一盲派改为各单位自己选择,这就叫做厂社挂钩;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统一加派了“带青老师”。这大概源自家长们在上述两条重大利好之后还不放心,还要单位挑选一位品格优良的职工陪同驻扎在集体户里,替家长们管理保护自己的孩子。

  日期:2016-07-30 22:25:09
  【32】郑心难的父亲郑秋天就是他们单位派出的第一位带青老师。
  郑秋天是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妇产科大夫兼讲师。

  当初派他去当带青老师争议极大。
  意见两边倒,家长们赞同,局外人反对。
  因为郑秋天是个专业人员,并且很出色,要放下安排好的教学计划和手术方案去农村陪孩子们玩儿,而且还不是玩儿一天两天,这无论对学院的工作还是对他个人的学业都是个损失。学院里那么多无所事事的行政后勤人员尽可担此角色,呆几年都不会被视为浪费,怎么就偏偏选中他了呢?——这是反对声。
  家长则有家长的想法。那个年代有一种安排孩子工作的名目叫做“接班”,就是,父母到了退休时家里如有待业青年,可以顶替父母的名额或编制到父辈的单位来工作。
  当然,那时的人们大多都十分热爱本职工作,何况这是神圣的医学殿堂啊,几乎没有人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子承父业。
  日期:2016-07-30 22:28:46
  【33】但孩子们却不这么想。尽管是在那个思想被严重束缚的年代,孩子们也还是有自己理想的,而且他们的理想五花八门,这在家长看来是不客观、不现实、不识时务的。所以他们要找一个品学兼优而且善于说教的业内人士去现身说法、去潜移默化、去谆谆教诲。翻来找去,这个人非郑秋天莫属。这不仅因为郑秋天具备上述优势,还因为他性格开朗活泼,好玩爱动,容易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况且他的年龄也并不比孩子们大特别多,那年他刚好27岁,很容易和这些十七八岁的学生沟通。

  那么,这么自私的设想为什么会得到领导那么宽容的安排呢?这一方面说明领导确实是明察秋毫体恤民情的,而另一方面,应该说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领导班子成员中有三个人的孩子该年应届毕业,陈锋的这位妈妈陈明丽就是其中之一。
  日期:2016-07-31 22:45:57
  第三章 意外
  (二)
  【34】事情由突发事件引起。
  孩子们下乡半年后,也就是一九七六年春节刚刚过后。
  陈明丽早早从家里返回集体户。
  同学们大多还没有回来。
  女生宿舍由于一个多月没人住,屋里布满灰尘。陈明丽和与自己一起搭结伴回来的好友徐淑杰动手打扫起来。

  当时陈明丽正站在凳子上,举着扫帚,打算扫天棚上的蜘蛛网。突然肚子剧烈疼痛,使她猝不及防地从凳子上摔了下来。
  开始,俩人都以为是偶尔岔了气,摔下时也许又被凳子硌了一下,很快都会好的。
  可观察了一会,根本不见好转。徐淑杰便急忙把正在社员(当年对农民的称呼)家帮人看病的郑秋天找了回来。
  郑老师经过诊断,初步认定为急性阑尾炎。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