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这样学(二)内功篇『黄帝内经』》
第51节

作者: 归然子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8-11 07:27:42
  第十三节  差后劳复与阴阳易
  一般大病愈后,都会康复的不彻底,会有些残渣余孽,这些余孽如果不去除,也会让我们不舒服。
  仲景说: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者,胃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大病差后,伤了阳气,脾胃虚寒,胃气上逆,口中生痰,则喜唾,宜用理中丸去其寒。
  理中丸方

  人参、白术、甘草、干姜各三两。
  上四味,捣筛为末,蜜和,丸如鸡子黄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
  理中丸用干姜去寒,人参、白术、甘草燥湿补中。 
  仲景说: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上一条是差后有寒,这一个是差后有热,壮火食气,所以虚羸少气,胃气上逆则欲吐,宜竹叶石膏汤清热益气降逆。

  竹叶石膏汤方
  竹叶二把,石膏一斤,麦冬一升,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粳米半升,半夏半升。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纳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竹叶石膏汤用竹叶、石膏、麦冬清热润燥,人参、甘草、粳米、半夏补中而降逆也。
  仲景说: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

  病后,伤阳,阴盛阳虚不能制水,所以从腰以下有水气。
  牡蛎泽泻散方
  牡蛎、泽泻、葶苈、商陆根、海藻、蜀漆、栝蒌根各等分。
  上七味,捣筛,更入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止后服。

  仲景说: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若有宿食者,加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
  大病差后,劳伤脾胃,脾胃壅阻,浊阴凝聚,郁而生热,枳实栀子豉汤降浊阴而清郁热。若有宿食,加大黄五六枚下其宿食。
  枳实栀子豉汤
  枳实三枚,栀子十四枚,香豉一升。
  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纳枳实、栀子,煮取三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渣,分温再服,覆令微似汗。
  仲景说: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病人刚愈,脾胃气还不足,消化能力还不强,食下之后不能消化,日暮太阳落山,人体的阳气也要下降,而食物在中阻碍阳气下降,则生烦,食物消化之后则自愈。

  大病差后,余邪未尽,夫妻交合,则又容易传染给对方,夫妻相传,称之为阴阳易。
  仲景说: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筋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裈散主之。
  伤寒新差,夫妻交合,肾水升泄,阴精则寒,阴寒之气,传于对方,阴盛则气滞,身体重浊。水寒木郁,则腹满里急,阴中筋挛,膝胫拘急。下寒则把阳气格拒于上,热上冲胸,虚乏少气,眼中生花,头重难举。其证为下寒上热,若男方传于女方,用男方的丨内丨裤近阴处,烧灰服之,取其同气相感,引阴寒之气外出,则身体平和。
  烧裈散方
  裈裆
  上,取妇人中裈近阴处,剪烧灰,以水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则愈。妇人病,取男子裈裆,烧灰。

  人之丨内丨裤近阴处,日久得阴之气,其气与传染之气同类,以其气引传染之气外出,则病愈。这个方子大家肯定认为太不科学了。但这就是中医的奥妙所在。我们看一个案例。
  《经方实战录》记载一案,王某,男,41岁。一日饮酒半斤左右后,于当夜子时与其妻房事,从第二天起,每到子时就发低热,体温波动在37.4至37.9度之间,到了丑时后自退,经服感冒通,安乃近等药,三至四天病愈。以后每与其妻交合,其病必作,缠绵四天后,其热自退。曾服抗炎药10余种,中药200余剂了无寸功,患者深以为苦。其发热时,自觉困倦乏力,小腹坠胀,头眼昏花,双腿拘急,二便调和,饮食尚可,舌脉如常。观其证状与《伤寒论》阴阳易之病相同,以烧裈散治之。

  告诉他取其妻裤头近阴处如手掌大一片布料,置瓦上烧灰,用热黄酒每日分2次冲服,三日后仅有双腿有些拘急,继进五日病愈。
  《伤寒论》讲到这里也就结束了。
  那学中医为什么必须要学《伤寒论》呢?
  我们都听说过一个故事,就是萧规曹随的故事。历史在重演,历朝历代都有一个规律就是后代的领导人一般都干不过第一代领导人。而第一个皇权王朝---汉朝的第一代领导人更是后世历代第一代领导人没法比的。那是因为有汉初三杰,刘邦的天下也就是这三杰给他弄回的,而刘邦封的第一功臣就是三杰中的萧何,因为萧何比较能镇国家,抚百姓,真正的大汉第一相。当萧何去世后,曹参当了宰相,可曹参当了宰相整日喝酒,啥都不干。宰相没急,可皇上急了,工资没少给你发一分,天天怠工,成何体统。毕竟曹参是元老,皇上没敢对着他发火,就让曹参的儿子去问问,结果曹参把他儿子揍一顿,皇上彻底火了,就去询问曹参,聪明的曹参一句话就把皇上的火给灭了。

  曹参说:请问陛下,是陛下英明还是高祖英明啊?皇上说:废话,我哪能跟我爹比啊。
  曹参接着问:那是我能治国还是萧相国能治国啊?皇上说:这个你好像干不过萧相国。
  曹参说:对嘛。我治国不如萧相国,可萧相国已经把治理国家的方针、路线、政策都制定好了,我们按照他制定的走就行了。
  这就是萧规曹随的故事,虽然是一个故事,却说明了一个道理。
  这个道理就是---如果你不行,就别瞎折腾。
  这个道理适合每一个行业,而医也是如此。仲景为医中之圣,其在医家的地位如儒家之孔子,也就是说在医林中没几人能干的过他,而他给我们总结出了治病的方针、路线和政策,这就是《伤寒杂病论》。如果说仲景是萧何,那我们连曹参都不如,曹参都向萧何学习,你说我们该不该向仲景学习呢?后世医家没有谁不学习仲景术而能成为大家的。就算你很牛,可以开宗立派,但是你那是小宗,仲景才是大宗。

  我读仲景书时,曾写下这样一句话---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伤寒杂病论》医中之绝顶也!欲成大医者,不可不习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