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这样学(二)内功篇『黄帝内经』》
第27节

作者: 归然子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由此可见黄芩善清气分之热。
  《神农本草经》记载:黄芩,味苦,性平,主诸热,黄疸,肠澼,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疸,火疡。
  日期:2016-06-23 22:44:29
  第二十八味  芒消
  仲景《伤寒论》里有一抗热无敌之方名为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的主药一味是勇冠三军的大黄,另一味就是冷如寒冰的芒消。
  大黄性寒,虽然也善于去热,但大黄之性善于冲锋,适合攻城拔寨,而芒消好比丨炸丨弹,在攻城的时候,可以扔过去炸掉敌人的军事设施,大大减少大黄进攻的危险,能让大黄迅速的拿下城池,当然大承气汤还有两味药,只不过那两味药就好比大将军大黄带的兵,真正勇猛的还是大黄和芒消,大黄和芒硝合在一起其抗热之力天下无二,其中更能去热的还是芒消,若无芒消不可谓之大承气汤,只能称为小承气汤。

  芒消生于盐碱之地,其初生为朴消,刮扫煎汁,过一夜之后其状如盐,再用水煎,澄清去渣,放入萝卜同煮熟,放入盆中,过一夜后结成白消,其状如冰,其上生细芒如锋者为芒消,其秉天地寒水之气而生,所以味咸,微苦,性寒,犹如寒冰善于除热。
  《神农本草经》记载:朴消,味苦,性寒。主百病,除寒热,邪气,逐六腑积聚、结固、留癖。
  日期:2016-06-26 22:20:34
  第二十九味  厚朴
  万物都秉阴阳二气而生,不过有的秉的阳气多,有的秉的阴气多,也有得纯阳之气和纯阴之气的,明末名医刘潜江说:草木能四时不凋者,或得于纯阴,或得于纯阳。也就是说得纯阴或纯阳之物由于自身的气比较纯比较足,不易受外界的气候的影响,不会因外界阴阳之气的变化而变化,一年四季都保持着自己的本色。
  厚朴味苦,性温,四季不凋,可知其得纯阳之气,又其味苦,辛开苦降,苦能下降下泄,其性为温,温能散寒,所以厚朴能降气散寒。其能降肺气,仲景用其治气上逆之喘症,又能降胃肠之气,仲景大小承气汤用其降泄大便,其实人身之气其皆能降。
  《神农本草经》记载其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中风,伤寒,头痛,寒热,为外感在表之证,表证应用发表之药,发表之药有表散之性,可厚朴却是降泄之性,是往里往下走的,那为什么能治表证呢?
  厚朴虽苦,可其苦后有点甘,所以能入中土降散结气,可以治中风、伤寒根于气结于中土者,也就是治因在里之气结牵连体表,造成表证不解的病症。
  日期:2016-06-29 21:35:59
  第三十味  枳实

  我国地大,各地气候环境都不一样,按照气候明显的不同主要分为南方和北方,南方热,北方寒,而橘在南方为橘,到了北方就成了枳。南方阳气旺,阳之气往外升散,橘生南方具阳之气,其味辛甘发散,吃多了容易上火,嘴上起泡;北方阴气盛,阴之气向内敛降,枳生北方具阴之气,其味苦酸敛降,可以去热降泄;橘枳之性也是因为气候的不同造成的。
  《神农本草经》记载:枳实味苦,性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如豆苦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
  枳实苦寒可以降泄,其除寒热结者,是因其降泄之性可以把寒热互结之处冲散开然后把它泄出去,其结于中部则脾胃损伤不能消谷长肌肉,其结于下部则肠胃结滞而为痢,枳实降泄其结,使肠胃流通,所以可以止利、长肌肉。
  大风在皮肤中如豆如麻为在外在表之症,表症应从外发散其邪,而枳实是往里往下降泄的,为什么能去表症?我们人身是表里相应的,皮肤之中为肌肉,肌肉为脾胃所主,脾胃有寒热则会现于肌肉,寒热结于肌肉间,被风所袭,则气不能流通,相阻相壅而如豆如麻,其病根在脾胃,枳实降泄脾胃寒热之结,拔其病根,治其里而除其表。

  日期:2016-06-30 22:15:49
  第三十一味  栝蒌根
  栝蒌根为栝蒌之根,根在地下,地下为阴,栝蒌根入土最深,岁岁年年都以其根生发藤蔓,发叶开花结实,久在地中,生气不竭,得阴之气,性凉而润,可以清火生津止渴,其清火生津止渴之功如炎暑之时天降雪花,又因其捣碎之后尽成粉,所以又名天花粉。
  《神农本草经》载其味苦,性寒。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

  肺主气而生津,肺热则津涸而渴,形成消渴之疾,栝蒌根色白入肺,性寒,可以入肺清热生津止渴,所以主消渴。
  肺热则身热而烦满,肺热清则身热去,烦满消。
  其补虚、安中亦因其清热之功,《内经》云: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热为壮火,壮火食气,则气虚,栝蒌清热,使壮火变少火,少火生气,则气旺,所以可以补虚。
  安中亦因其除脾胃之热,脾胃之热除则中安。
  栝蒌根能输送津液到藤蔓尽头供花叶果实生长,藤蔓如人身之经脉,栝蒌根能补人身经脉之津,如《伤寒论》太阳病,发汗过多,损津伤液,形成痉病,则用栝蒌桂枝汤,就是用栝蒌根补其津液。
  日期:2016-07-01 22:49:14
  第三十二味  栝蒌实

  上一味我们讲了栝蒌根,这一味我们讲栝蒌实,一个是根,一个是实,根为物之始,实为物之终,根在土中吸收营养上升到枝叶花实,供其生长,实成熟之后落入地下又生根发芽,所以根之性升,实之性降。栝蒌实就具有降性,又因其形如瓜,内结重蒌,又名瓜蒌。
  栝蒌实有皮有穰有仁,成熟之后,其外皮干燥,而内穰饱含脂液,人身脏腑如穰一样空洞柔软的就是肺,肺在胸中,栝蒌实味甘,性凉,其性下降,能降胸间热痰,其穰含有脂液,能润燥,滑痰,生津。
  瓜蒌仁为栝蒌实中之仁,为实中之实,其开胸降胃之力更大,张锡纯治一人,年十三岁,患温病结胸,痰涎郁在胸中,烦闷异常,严重时目翻身挺,呼吸顿停,危在顷刻,张锡纯用瓜蒌仁四两,炒熟,瓜蒌仁新炒者气香能通,捣碎,煎汤两茶盅,分两次温饮下,其病顿愈。可见瓜蒌仁开胸降胃之力。
  日期:2016-07-02 21:51:00
  第三十三味  龙骨
  龙骨,按照名字的意思就是龙的骨头,但是有没有龙这个动物还不能确定,因为谁也没见过,就是某人说他见过,大家也一定不信,如果有,你让他捉一个让大家看看,拍个照也行,肯定弄不到,况且动物园里也没有,那为什么这味药材却取名龙骨?
  现代人研究认为龙骨为古时大型哺乳动物的化石,因为不仅有骨还有齿称为龙齿,一般认为是恐龙的化石,但是在《神农本草经》成书的时代显然中国人还不知到地球上存在过恐龙这个物种,可是却给它取名龙骨,显然这个龙指的不是恐龙,而是我国从古至今而且还往后一直流传的龙。
  龙,谁也没见过,就是个神物,由于其神通广大,很多人都想望子成龙。虽然没见过,但是靠我们人类的想象力,却想出了它长的模样,既然是神物,长相肯定不一般,长长的身体如蛇身,有鳞护体如鱼鳞,长着四只锋利的爪如鹰爪,有两只美丽的角如鹿角,两只眼睛如龟眼,嘴像狼嘴,能飞天、下水、入地,海陆空三栖动物。
  龙潜藏于水中具阴之体,能飞天又能吐火含真阳之气,其性能敛阳入阴,龙骨之所以叫龙骨就是因为其具龙之性,能敛阳入阴,而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

  《神农本草经》载其味甘,性平。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本经》所治皆因其敛正气以除邪气,龙骨质最黏涩,具翕收之力,能镇安精神,固涩滑脱,所以主咳逆,女子漏下,泄利脓血,又因其味微辛,收敛之中具开通之力亦除症瘕坚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