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这样学(二)内功篇『黄帝内经』》
第21节

作者: 归然子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土厚重缓和,甘之性就缓,甘草就能缓急,物之气,和顺者,就比较美丽,急疾者,就比较丑恶,甘草能化急疾为和顺,使人身经脉通调和顺,气血匀灌全身,于是筋骨坚,肌肉长,气力倍。
  甘草性格甘缓,治病之力并不大,可是仲景《伤寒杂病论》二百多首方子,竟有一半用到甘草,为什么?
  甘草具有土之性,土厚德载物非常的有包容性,所以甘草也非常的有包容性,无论多么猛悍的药在甘草的包容下以其甘缓之性可以缓和其猛悍之性,就好比暴脾气的武将李云龙配一个性格和缓的文人赵刚当政委,所以很多治病的方子都会用到甘草来和百药,甘草也因此有国老之称。
  《神农本草经》记载:甘草,味甘,性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日期:2016-05-17 21:48:36
  第二味  姜
  姜,就是我们烧菜用的姜,不过我们在家里用的都是生姜,而在中药中有生姜和干姜之分。

  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也就是说姜味道是辣的,中医称之为辛,我们吃辣的食物一般都会被辣得出汗,阳加于阴是为汗,这也就说明辣的食物是阳性的,也就是热性的,所以归纳一下姜的性格就是味辛,性热。这是为什么呢?咱们看一下姜是怎样生长的。
  姜是在四月份取母姜种下,到了五月份生苗如初生嫩芦,叶很像竹叶,立秋前后,新芽顿长,如列指状,色黄尖紫,称之为紫姜,也叫子姜,霜后就长成熟了为母姜。姜怕湿,宜种在沙燥之地,而且畏日畏热,如果秋天太热就会不结姜,一般六月都要作苇屋盖住进行遮阳避热。
  姜在四月份才种下,四月已经进入夏天了,夏天属火,也就是说姜感火气而生,所以性热。
  接着就进入了长夏,这时姜枝叶茂盛,根株横溢,长势旺盛,长夏为土之气,也就是说姜感土之气而昌盛,所以姜色黄为土之色。
  到了秋天,经秋之燥气培充乃成,气才全,金为秋之气,金之味为辛,所以姜之味辛。
  经上我们可以看出姜是禀火之气,具土之体,而得金之用。火生土,土生金,具火性于土中,宣土用于金内,火土金三气合体。
  一般体燥者,不怕湿,因为有燥之气可以抵挡之,体湿者不怕热,因为有湿之气可以抵御之,姜味辛具燥之气,又有汁液含湿之气,可是姜却又怕湿怕热,难道是性热而畏热,含湿而怕湿乎。
  味辛,性热就是姜的本性,辛能外散,热能去寒,所以姜就能散风寒,仲景《伤寒论》里治伤寒的方子大都用到生姜。生姜不仅外散还能内降,用于止呕吐,坐车晕车时就会呕吐,用生姜就能止呕吐防晕车,不过加入半夏效果就会更好,生姜和半夏并用名为小半夏汤,为仲景止呕良剂。

  老姜去皮晒干为干姜,干姜为老姜,生姜为嫩姜,无论是味之辛,还是性之热,干姜都远远超过生姜。嫩姜像小孩善走,老姜像老人善守,生姜善走散外寒,干姜善守去内寒,体内寒的就要用到干姜,特别是脾胃寒的必须用干姜,干姜色黄入脾胃,仲景治脾胃虚寒的理中汤就是以干姜为主药。
  姜这味药的大象就是善于去寒,中药记住它的大象就行了,没必要记的那么细即治这病又治那病的,记的多了也不一定记得住。
  《神农本草经》记载,干姜,味辛,性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
  日期:2016-05-18 21:16:58
  第三味  大枣
  大枣,肉厚味甜是我们平时常食之物,也是中医里一味常用之药。
  我们应该都吃过大枣,可能并没有感觉到大枣有什么特别的功效,其实大枣要常吃才能见其功效,而且还不能多吃,谚语有云:一日三枣,长生不老。这说明大枣对我们的身体确实有很大的好处,因为大枣确实是一味补益之物。
  大枣,色红、肉厚、味甜、臭香,红为火之色,甜为土之味,香为土之臭,也就是说大枣为火土合德之物。
  枣树赤心有刺,而且发芽很晚,四月才生小叶,也是禀火之气而生,五月开白色小花,六月结实,中秋八月全红。

  六七月间为湿热弥漫之时,长夏之节,属土之气,而枣正好结实成长于此,所以枣具有土之气,味甘、肉厚、臭香。而人身属土的就是脾胃,所以大枣善补脾胃。
  其实枣肉乃红黄相间之色,红为火之色,黄为土之色,枣乃火土相合而成,土之气湿,枣也是含有湿气的,也就是枣的津液,不过枣的津液不像其它物的津液能榨取汁,枣的津液紧贴枣肉不能挤泌出来,这也就说明了枣有很大的补性。那枣补什么呢?
  枣色红,人身上红色的那就是血了,所以大枣能补血。
  枣一般和生姜一起用,因为生姜辛散调卫气,大枣甘平调营血,人身营卫调和,体表坚固,外邪不可侵。仲景《伤寒论》里治外感的很多方子比如桂枝汤、小柴胡汤都是生姜、大枣、甘草三药同用,甘草坐镇中州,姜、枣和营卫以驱外感之邪。
  生姜、大枣、甘草这三味药,在中药里属于弱兵小将,一般治不了什么病,但是这三位小兵组合在一起却能构成一个强大的阵,兵虽弱但是阵很强。
  这三味药最没用却也最有用,最易用却也最难用,能把这三味药运用自如的,那也绝对可以称得为医中上手。
  《神农本草经》记载,大枣,味甘,性平,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长年。
  日期:2016-05-20 22:11:08
  第四味  桂
  《神农本草经》记载的桂有两种,一个是箘桂,一个是牡桂。
  箘,大竹也,所以箘桂大为肉桂,而牡桂小为桂枝。
  桂产于南方,南方属火,桂秉南方火之气而生,所以味辛性热。辛者发散,热者去寒,桂就比较能去寒。桂也因此为火神派常用之药(火神三药---姜桂附)。
  桂枝为桂之枝,在上部,气薄,肉桂为桂之树身近根处皮,在下部,气厚。
  气薄则发泄,桂枝上行而发表,桂枝赤色条理纵横,好比人身之经脉系络,可以温通经脉,固表御寒,外感风寒就要用到桂枝,群方之首的桂枝汤就是以桂枝为主药,而且就是以桂枝命的名,可见桂枝在此方中的作用之大。
  桂枝只要记住它的温通之性就行了,桂枝性温气薄不仅能升,而且还能降,张锡纯治一女子二十余岁,和老公生气了,人小脾气大,怒吞鸦片,突发喘逆,气逆不降,张锡纯用桂枝四钱,让女子煎汤饮下,不一会儿就气息调和如常,可见桂枝善于降逆气。

  气厚则发热,肉桂下行而温肝肾,补命门之火,可以引火归元。而且善于平肝,肝属木,木得桂则枯(削桂钉树根,其树即死),可见桂善于平肝木。
  肉桂气厚,香而窜,其气可内达脏腑筋骨,外通经络腠理,于人身无处不到,可以引诸药透达周身,可为诸药之使者。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