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这样学(二)内功篇『黄帝内经』》
第19节

作者: 归然子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天在上,地在下,天地蕴含万物为万物之上下,阳从左升,阴从右将,左右为阴阳升降之道路,水为阴,火为阳,水火为阴阳之征兆,木主生为始,金主杀为终,金木为生成之终始。气有多少,形有盛衰,形气上下感召,万物之损益就会现矣。
  那么什么是气有多少,形有盛衰呢?
  黄帝曰:何谓气有多少,形有盛衰?

  鬼臾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形有盛衰,谓五行之治,各有太过不及也。
  气根据多少分为三阴三阳,也就是风、火、暑、湿、燥、寒,五行太过为盛,不及为衰。
  鬼臾区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
  木火土金水为五行乃地之阴阳,风火暑湿燥寒为六气乃天之阴阳,那六气是怎么一回事呢?
  日期:2016-05-12 19:38:47

  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年也就是从春天开始的,春天温暖,万物开始复苏,吹起了暖暖的东风,春天最明显的气就是风,也就是一年的初之气---风气,为厥阴风木。
  东风吹着吹着气候就从温暖变成了火热,就进入了一年的第二个气---火气,为少阴君火。
  气候变热之后,慢慢的就会进入暑天,也就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由于暑天太热不适合工作只适合生活,这时候我们一般都会放假称之为暑假,这就是一年的第三个气---暑气,为少阳相火。
  夏天之后有一个长夏,长夏之时地上面热为火,地下面凉(长夏之时地下水非常的凉)为水,水火交蒸而生湿气,这就是一年的第四个气---湿气,为太阴湿土。

  长夏之后进入了秋天,秋天天气转凉,开始收降,长夏之时的湿气就会被收降到地下,没了湿气天上的白云(云是水变的嘛)也就很少,秋天的天空基本就是晴空万里,湿气降了下来,气候就会显的很干燥,这就是一年的第五个气---燥气,为阳明燥金。
  秋天之后就进入了冬天,冬天就一个感觉---寒冷,所以一年的第六个气就是---寒气,为太阳寒水。
  冬天过后就又进入第二年的春天为风之气,所以千百年来风、火、暑、湿、燥、寒,这六气循环不断,周而复始,主宰天下万物。
  一年十二个月,六气分一下就是每一气占两个月。古人把一天分为一百刻,初之气是从水下一刻开始的,每一气为六十日零八十七刻半。岐伯说: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也就是说天地之气是从甲子年开始的。
  黄帝曰:愿闻其岁六气始终早晏何如?
  岐伯曰:明乎哉问也!甲子之岁,初之气,天数始于水下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
  二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
  三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
  四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
  五之气,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

  六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
  这就是六气运行所需的时间为三百六十五日零二十五刻,也就是我们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可是还零二十五刻呢?第二年接着轮。
  甲子年之后是乙丑年。
  岐伯曰:乙丑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
  二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
  三之气,始于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
  四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
  五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
  六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

  乙丑之年为三百六十五日多五十刻,也就是多出来半日。丙寅之岁接着轮。
  丙寅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六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丙寅之年为三百六十五日多八十七刻半,然后丁卯年接着轮。
  丁卯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六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丁卯之年为三百六十日多一百刻,一百刻为一日,正好四年之中,有一年为三百六十六天。
  到了戊辰岁,初之气,复始于一刻,就这样四年一循环,周而复始。所以地支为子辰申的岁气是一样的,丑巳酉的岁气是一样的,寅午戌的岁气是一样的,卯未亥的岁气是一样的。看一下我们的黄历就知道是什么样的气了。
  黄帝曰:愿闻其岁候何如?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日行一周,天气始于一刻,日行再周,天气始于二十六刻,日行三周,天气始于五十一刻,日行三周,天气始于七十六刻,日行五周,天气复始于一刻,所谓一纪也。是故寅午戌岁气会同,卯未亥岁气会同,辰申子岁气会同,巳酉丑岁气会同。终而复始。

  日期:2016-05-13 21:58:35
  木、火、土、金、水,是为五运。风、火、暑、湿、燥、寒,是为六气。
  黄帝曰:善言始者,必会于终,善言近者,必知其远,是则至数极而道不惑,所谓明矣。愿夫子推而次之,令有条理,简而不匮,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纲纪,至数之要,愿尽闻之。
  鬼臾区曰:昭乎哉问!明乎哉道!如鼓之应桴,响之应声也。臣闻之,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五运各主一年,首甲定运为土运,土生金,乙之岁为金运,金生水,丙之岁为水运,水生木,丁之岁为木运,木生火,戊之岁为火运,火生土,己之岁为土运,······。所以甲己之岁,土运统之,······。
  黄帝曰:其与三阴三阳合之奈何?
  鬼臾区曰: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巳亥之岁,上见厥阴。少阴所谓标也,厥阴所谓终也。
  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
  这是五运与六气之相合。
  鬼臾区曰:应天之气,动而不息,故五岁而右迁,应地之气,静而守位,故六期而环会。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
  黄帝问:上下周纪,其有数乎?
  鬼臾区曰: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
  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三十年为七百二十个节气,六十年为一千四百四十气,六十年天干地支组合完毕,气之太过不及皆在其中。
  地球围绕太阳运转所得到的这些气让地球有了生命,有了天地万物。

  岐伯曰:夫变化之为用也,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