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这样学(二)内功篇『黄帝内经』》
第13节

作者: 归然子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风火暑湿燥寒生成了天下万物。疾病也是万物之一,只不过在人身上和其它动植物身上,是不好的东西,会危害人和其它动植物的生命,但也是风火暑湿燥寒所生。
  所以黄帝说: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火暑湿燥寒。
  黄帝一句话说出了疾病产生的原因,就是生于六气。
  中医治病就是调节人的六气。
  西方人不懂六气,他们用科学技术观察到疾病都是病毒病菌造成的,所以他们治病的方式就是杀菌灭毒。菌杀了毒灭了,可是造成菌毒的环境六气没有变,疾病依旧会复发,所以我们都知道西医治标不治本,就是这个原因。
  中医就不同了,在中医生眼里没有病菌也没有病毒,只有六气---风火暑湿燥寒。是六气给病毒病菌提供了生存的环境,改变了六气也就改变了菌毒的生存环境,菌毒失去了其生存环境自然也就完蛋了,疾病也就没有了。这就是中医治本的原因。
  疾病可能是六气中的一气所生,也可能是六气中的几种气合在一起所生的。
  我们这节谈论的痹病就是几种气合在一起所生的。是那几种气呢?咱们看岐伯和黄帝的问答。
  黄帝首先问岐伯:痹是怎么生的呢(痹之安生)?
  岐伯会答的也很简洁明了。岐伯说:是风气、寒气、湿气,这三种气合在一起产生的(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痹,也就是闭塞不通的意思。上节我们说了风气在人体内与卫气相干就会造成堵塞,现在又加入了寒气和湿气,寒气能使气血冷缩凝固,湿气濡润粘滞,三气合在一起就更加闭塞不通了,就形成了痹。
  风、寒、湿三气各有特点,风善行,寒凝滞,湿濡粘。痹虽然是风寒湿三气合在一起所生,但是如果风多的话,这个痹就具有风的特点善行,为行痹(风气胜者为行痹),也就是在人体内到处跑,今天在这,明天在那,没有固定的部位。
  如果寒气多的话,就具有寒的特性凝滞不通,不通则痛,这种痹病会很痛,为痛痹(寒气胜者为痛痹)。
  如果湿气多的话,就具有湿的特性濡粘,濡粘在什么地方就待在什么地方了,成了着痹(湿气胜者为着痹)。

  所以痹就分为行痹、痛痹和着痹。
  日期:2016-04-21 21:39:13
  痹会存在于我们身体上的哪些地方呢?
  我们前面讲过,肾生骨,肝生筋,脾生肉,心生脉,肺生皮,五脏生成了我们的皮肉筋骨脉。

  骨立起我们的体干,筋束缚我们的关节,脉以流通我们人身的气血,肉以培其部分,皮在外包裹我们的血肉之躯。
  我们的身体就好比一座房子,骨是混泥土,筋是混泥土内的钢筋,钢筋混泥土构成房子的主干,肉是建房子的砖头,脉是垒砖头用的的沙灰,皮是房子外在的粉刷涂料。皮肉筋骨脉是我们身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风寒湿之气就容易伤我们的皮肉筋骨脉。
  风寒湿之气伤在皮为皮痹,伤在肉为肉痹,伤在脉为脉痹,伤在筋为筋痹,伤在骨为骨痹。骨痹则重,筋痹则不能屈伸,脉痹则血凝而不流,肉痹则气血不能滋养肌肉而麻木不仁,皮痹则气血之温气不能到达皮肤就会寒。
  皮肉筋骨脉内与五脏相连,病久了就会传于五脏,皮痹不已就会传于肺为肺痹,脉痹不已就会传于心为心痹,肉痹不已就会传于脾为脾痹,筋痹不已就会传于肝为肝痹,骨痹不已就会传于肾为肾痹。
  如果痹已经伤及到了五脏那就已经非常严重了。痹在皮毛在外部比较容易治疗(其留于皮肤间者易已),在筋骨间者就比较严重了,筋骨间的疾病都会比较疼(其留连筋骨间者疼久),比如风湿性关节炎也就是痹病而且还是痹在筋骨间,遇见阴冷潮湿的天气就会痛,如果治不得法就会成为伴随终生的顽疾。如果痹在五脏就更难治疗了,病在五脏一般都会要人命(其入脏者死),因为五脏是人的根本所在。犹如树之根,树没了枝叶依旧能存活,要是没了根很快就枯萎了。所以我们生了病一定要及早治疗,等到伤及了脏腑在去治疗那就来不及了。

  岐伯说: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也就是说病在外容易治疗,越往里越难治疗,等到伤及到五脏六腑基本也就无药可救了。
  养生也就是养我们的五脏,我们中国武术比如太极拳都属于气功,修炼的是我们的五脏。外国人习武炼的都是外部的肌肉,其实肌肉越发达死的越快,因为他把五脏之真气提到了外面,里面却非常的亏虚,又怎么能会长寿。
  我们都知道运动员体格都很健壮,肌肉也很发达,但是我们也都知道运动员一般都不会很长寿,就是因为他们过早的过量的消耗了体内的五脏之气,缩短了他们的寿命。
  日期:2016-04-23 14:35:55
  在我们人体内滋养着我们的脏腑和皮肉筋骨脉的就是气和血,其实我们人体最主要的就是气血,要是没了气血,我们人体也就报废了。
  黄帝说:人之所有,气与血而。可以看出气血在我们人体内的重要性。
  西医是科学的,科学都是认实理的,讲的是有理有据,眼见为实。而血看的见,气看不见,所以西医认为人体内只有血,没有气。
  那我们人体有没有气呢?
  我们知道,当我们的生命快要挂掉的时候,都会说:我快不行了,就剩最后一口气了。意思是说:我一没气,就挂了。
  没有谁在死的时候说:我就剩一口血了。可见是气对我们的生命有多重要。
  所以中医在治疗快要断气的危重病人的时候,都会用到一味补气的药。这味药就是中国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且都想得到却又不容易得到的人参。
  人参气血都补,但补气之力远大于补血。
  张锡纯说:化学家实验参之成分,谓其中含有灰色糖质,其补益之力在此,不知灰色糖质者,乃人参之所以能滋阴补血也。至人参补气之力,实倍于补血,特其补气之良能无原质可验,东人(日本人)遂不信其补气之力。即其卓卓名医猪子氏,竟谓人参征诸病床上之实验,若在病危急时毫无作用,惟数日或数周间接续服之始觉营养稍佳。夫人参为救危扶颠之大药,原能于呼吸之间挽回人命,猪子氏犹昧而不知甚矣,医学之难也。

  可见气看不见,就连人参的补气成分也看不见化验不出来。但气却又真实地存在着。
  那我们人体内的气血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们前面讲春夏秋冬的时候说过,是土生四象,也就是说春夏秋冬离不开大地。
  我们人体内的大地就是脾胃(脾胃居中属土),脾胃消化食物化生气血,滋养着我们体内的春夏秋冬---肝心肺肾。
  也就是说气血乃脾胃所生,脾为生血之本,胃为化气之原。
  脾胃消化食物化生的精华滋养着肝心肺肾,这些精华在肝为血,在心为神,在肺为气,在肾为精。中医讲肝藏血,肺藏气,心藏神,肾藏精。为什么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