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余晖 蜀汉帝国的最后十年》
第24节

作者: 陟云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1-05 17:47:43
  48
  事情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程度,对与孙綝来说既然孙亮不给活路,那唯有拼个鱼死网破。公历9月11日,孙綝连夜出兵袭击全尚,因全尚并无防备,因此很容易就被抓获了。孙綝又派弟弟孙恩在苍龙门外杀掉将军刘丞。等到天亮的时候,孙綝的大军已经包围了皇宫。孙亮知道事情已经败泄,于是上马带鞯持弓准备与孙綝拼个你死我活,但被左右侍卫和乳母等人拦了下来。孙亮恚愤之下将全纪召了过来,责让道:“你父亲昏聩无能,误我大事!”全纪无言以对,毕竟消息是从自己父亲那里传出去的,因此愤而自杀。

  孙綝让负责礼制的光禄勋孟宗宣告太庙,将孙亮废为会稽王,并于次日派将军孙耽将孙亮送往封地。孙綝还将朝臣们召来开会,并说道:“少帝荒病昏乱,不可以处大位,承宗庙,已告先帝废之。诸君若有不同者,下异议!”他这样用兵甲胁迫,诸人哪敢不从,只是在署名夺取孙亮的天子玺绶时,尚书桓彝不肯署名,孙綝因此而诛杀了他。孙綝还趁此机会大肆株连与此案相关的人员:将全公主贬到豫章,将全尚发往零陵,不久就诛杀了他,不知道全尚的妻子看到夫死子亡之后究竟是什么心情。

  国家不能一天没有君主,这时施正向孙綝建议立孙权第六子孙休为帝,孙綝也同意了。于是又派宗正孙楷和中书郎董朝去将孙休接来。孙休尚未来到,孙綝想进入宫中召集百官,因虞翻之子虞汜建议而作罢。孙休即位后,孙綝更加恣肆,甚至因孙休奖赏不到位而有悔不当日的感叹。孙休对此颇有觉察,只是时机不到内怀隐忍。对于那些告发孙綝的人,孙休一概将其交付孙綝处置,又给孙綝大加赏赐,且将孙綝之弟孙恩从卫将军改任侍中,与大将军孙綝同掌政事。孙綝一门数贵,且有要求掌管万余中军精兵,还让中书外出掌握荆州军事,孙休大笔一挥一概批准。所谓物极必反,孙休的纵容让孙綝志得意满自诩无所不能,却激怒了张布等朝中新贵。张布和武卫士施朔都密告孙綝的反状,张布还向孙休推荐了左将军丁奉(东吴十二虎臣的最后一位),称他虽然是个不通文墨的粗人,却计略过人能断大事。孙休于是问计于丁奉。丁奉说孙綝党羽密布朝廷内外,不能轻举妄动,只能在腊会那天有陛兵时才能实施计划,孙休表示同意。

  转年的1月18日是腊会的正日,在此之前孙休已派专人邀请过孙綝。因为头天有人谣传第二天有变,且当晚刮起了大风,孙綝心中嫌恶,第二天便称疾不到。孙休等了好几个月就为这一机会,当然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机会溜走,先后派了十多位使者以各种理由来催促。孙綝不得已准备入宫,临走之前他叮嘱同样不放心的亲信:“国家屡有命,不可辞。可豫整兵,令府内起火,因是可得速还。”孙綝的做法颇有点类似今天电视剧中的经典桥段,某人欲赴不得不去的场面,走之前告诉朋友某时给自己电话。到场之后朋友电话如约来到,即可借机向主办方告辞,既给了对方面子又不让自己有太大损失。孙綝本人是入了皇宫,可他准备见孙休一面即回,而且还预先埋伏下了兵马,觉得安排已经妥当。哪知他一见到孙休,孙休便与其不停叙话,使其找不到理由推辞,不久府中火起,孙綝急着回去,孙休答道:“外面兵马那么多,不足劳烦丞相。”孙綝觉出话中味儿不对,起身离席的时候,早有准备的张布、丁奉一使眼色,将孙綝捆了起来。孙綝这时害怕了,说道:“愿意徙往交州。”交州是吴国所属诸州中开化最晚的地区,时人视为畏途,孙綝企图到此地苟延残喘度过余生。孙休说道:“你怎么不让滕胤、吕据徙往交州呢?”孙綝退求其次,又希望被没为官奴,被孙休以同样的理由驳回。孙休于是诛杀了孙綝和他的党羽,孙氏兄弟的专权宣告结束。有大臣希望借此机会为诸葛恪平反,孙休说道:“诸葛恪盛夏出军,士卒伤损,无尺寸之功,不可谓能;受托孤之任,死于竖子之手,不可谓智。”于是将这件事压了下来。

  日期:2016-01-06 19:04:35
  49
  在吴国君权与相权发生激烈纷争的同时,魏国几乎经历了相似的一幕,所不同的是对阵的双方换成了曹髦和司马昭。曹髦和孙亮都是少年当国,又同样面对着权臣的威胁,只是曹髦面对的司马昭要远较孙綝凶恶,因此对于曹髦来说,这场斗争显然更加艰难。
  曹髦即位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忠于曹魏的大臣们对其颇寄予厚望。曹髦本人聪颖好学,常常率领群臣到太学之中,有时是行养老乞言之礼,有时则是与文臣们品评前代治政优劣,至今《三少帝纪》里还保留了大量他与宿儒们讨论五经的文字。但他所能做的也仅此而已,司马昭是不会让他触摸权力的核心的。因此在公元259年,当有人汇报说宁陵的井中两次见到黄龙时,群臣都以为是吉兆,曹髦却说道:“龙是君德的象征。现在黄龙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数次屈于井中,不是好的兆头。”曹髦因此还写了一首《潜龙诗》,诗中对自身的处境颇怀感伤,而对司马昭的专权大加讥讽。司马昭听到了这个消息后,心下甚怒。但曹髦并无明显过失,如果藉此废掉皇帝也难塞悠悠众口,因此他选择了暂时隐忍不发。

  进入公元260年,曹髦的境遇并没有丝毫改变,到了公历6月2日,他的忍耐终于到了极限。他在当天召见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这几位都是他常与其讨论问题的儒士,曹髦将他们看成心腹,并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王经明确表示反对,他说道:“当年鲁昭公不能忍受季氏专权,败走失国,为天下笑。现在权势处于司马昭的门户时日已久,朝廷和四方都愿意为他效死,这些人不顾逆顺之理,已经不是一天了。而且现在朝中宿卫空阙,兵甲寡弱,陛下您拿什么来办成这件大事呢?而且一旦如此,肯定众寡不敌,这不是想要除掉疾患而更加深化它吗?这样做将有不测之祸,陛下您应当再作考量。”曹髦将写好的黄素诏从怀中扯出来,厉声道:“我已经决定了!像这样的生活状态我死何惧,何况也不一定会死呢!”他禀告了太后之后即率领殿中宿卫出宫杀向司马昭。

  王沈和王业在这时显示出了墙头草的嘴脸,他们立刻去向司马昭汇报,使司马昭得以有所准备。王沈和王业本来想和王经一起去,但却被王经拒绝了。王经曾在雍州刺史任上被姜维打得大败,军事上碌碌无为,但至少在气节上他比王沈王业之流要强得太多。他明知事情的结果而不去向司马昭出首,正可见其对曹魏的一片忠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