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余晖 蜀汉帝国的最后十年》
第22节

作者: 陟云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12-31 20:27:24
  明天就进入公元2016年了,在这里恭祝大家新年祺祥,元旦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
  但诸葛诞却赞同文钦的观点。前面他中了司马昭的诡计还可以说是思虑不密,此次犯错却着实不该,所谓“一为已甚,其可再乎”,这次决定直接将他推入了死亡的深渊。蒋班、焦彝作为诸葛诞的心腹,自认为有义务向主公指点明路,他们不看文钦的脸色,反复劝谏诸葛诞。文钦是武将出身,没什么涵养,暴怒之下脸色登时变成猪肝紫。诸葛诞为了安抚文钦,竟然想要杀掉蒋班、焦彝,蒋焦二人内不自安,于是在当年冬天逾城投降。他们的出降让城中人心惶惶,莫知所从。恰在这时,另外一件偶发事件的发生让城内瓦解之势加强,形势对诸葛诞更为不利。

  这个偶发事件来自于东吴的全家。自全琮为孙权女婿开始,全家瓜瓞繁绵,已成了朝廷内数得着的名门望族。全琮的儿子全怿、侄子全端均为东吴领兵将领,此次作为东吴援军的一部随文钦一同进入寿春城。在这支军队中的全氏族人尚有全怿哥哥的儿子全靖以及全端的弟弟全翩、全缉。全家这么多人都上前线,不是因为他们思想觉悟有多高,而是因为全家带领的是他们的私家部曲,当然要由全家出身的武将来掌管。还有一个原因则是,这些表面光鲜的公子哥儿也想趁此机会捞捞名望和军功。

  可全家的人没想到的是,由于诸葛诞的连连失误,他们从一开始就被动地走入了一盘死棋。全怿哥哥有两个儿子全辉、全仪尚在建业,因为家族内部纠纷,这两人带着老母亲和数十家亲信部曲叛逃到魏国。魏国的黄门侍郎钟会此时为司马昭出谋划策,借全辉、全仪的口吻写了一封书信,并派遣全氏兄弟的亲信送入城中。全怿见是自己人,不疑有他,看到密信中写道:“吴中怒怿等不能拔寿春,欲尽诛诸将家,故逃来归命。”大为惊惧,于是在转年的公历一月率领自己所部的数千人开门出降。司马昭对此表示欢迎,并册封全怿为平东将军,封临湘侯。

  城中接二连三的叛降对士气打击很大,很多人开始表现出无所适从的迷茫。可无脑的文钦却在此时对诸葛诞说:“蒋班焦彝认为我们不能逃出而离去,全家部曲又率众逆降,这正是敌人毫无准备的时候,我们可以出战了。”诸葛诞和吴将唐咨等都深表认同,于是他们造起攻城器械,从城内杀奔南围,并且不分昼夜持续攻击南围五六天之久。王基在围困寿春城时就在四面深挖沟壑,诸葛诞必须靠仰攻才能突破。而围守上的魏军却利用地形优势,使用投石车和火箭居高临下地猛攻,不仅击毁了诸葛诞的攻城器械,还对他们造成了极大杀伤,史称“死伤蔽地,血流盈堑”,诸葛诞迫不得已之下,只得再次退回寿春城。

  日期:2016-01-01 17:38:02
  44
  这时的寿春城已经找不到多少可吃的东西了——去年年底粮食就已经告罄,城中守将开始发掘所有能吃的食物来填饱士兵的肚子。十多万人几个月的食物消耗是一个天文数字,纵使寿春城再大此刻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有数万人争先恐后地出降。文钦也没了主意,他对诸葛诞说:“城内食物不够吃的,可以把所有的北方人(指诸葛诞原来的手下)都放出来,靠我们吴国军队就能坚守。”诸葛诞赖以起家的资本就是他的数万精锐,如果一旦放出将彻底沦为吴国人的附庸,他当然不能同意。文钦兀自呶呶不休,诸葛诞终于火上心头,在文钦和他商量事情的时候将文钦诛杀。文钦有两个儿子文鸯、文虎随文钦一同北上,此时在寿春的小城中带兵,听到父亲和诸葛诞发生冲突且被杀的消息后,立刻准备带兵来为父报仇。可吴国人视文钦为降将,文钦既然已死他们才不愿意掺和到是非中来,因此皆不愿意随文鸯找诸葛诞报仇。

  文氏兄弟一咬牙,直接翻出城墙投奔司马昭了。因文钦在淮南第二次叛乱时就是重要参与人,已犯了诛灭三族的大罪,按理文氏兄弟也在就诛之列,因此魏方有司请求按律杀掉文鸯文虎。司马昭说道:“文钦虽然罪不容诛,但鸯、虎二人计穷来归,寿春城又未攻克,杀了他们是让城中的人坚定信念。”于是赦免文氏兄弟,让他们带着数百骑巡城,故意让城上的人都看到他们安然无恙地活在世上。文鸯还冲城上大声喊道:“文钦的儿子都没被杀,你们还有什么害怕的!”于是城中有投降想法的人都疑虑尽去。司马昭又将文鸯、文虎都任为将军,封关内侯,以此为叛降的人做出表率。

  又过了一段时间,司马昭亲临前线,发现城头的士兵引弓不发,知道城中人已无斗志,于是下令说:“攻城!”在寿春城外迁延了近一年的大军开始动作,四面围攻城池。公元258年4月10日,寿春城被攻克,诸葛诞窘迫之下率领亲将从小城之中突围,被司马胡奋击斩,同时夷灭诸葛诞三族。虽然如此,诸葛诞却仍有后代留存,诸葛诞的女儿嫁给了司马昭之弟司马伷,他们的儿子司马繇在晋朝被封为东安王,司马繇后为外祖父报仇,借铲除杨骏之机夷灭文鸯三族。

  诸葛诞手下亲兵数百人无一投降,遂被诛殆尽。吴将之中,只有于诠英勇战死,唐咨、王祚等人都投降了魏军,有魏国将领准备对投降的吴军尽皆诛杀,司马昭说:“古之用兵,全国为上,戮其元恶而已。吴兵就得亡还,适可以示中国之大度耳。”于是不仅没有诛杀,还将他们都安置在了附近的三河诸郡。司马昭本还打算一鼓作气灭掉吴国,后因听从了王基的劝告,没有妄动。司马昭深谢王基独秉固志深算利害,于是命他改任征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除王基之外,因钟会在攻克寿春城中屡出奇计,司马昭也日益亲重,委以心膂之任,当时的人将他比作张良,即演义中说的“妙计倾司马,当时号子房”。因淮南三叛前后绵延了近一年,司马昭以此大功,被朝廷任命为相国,封晋公,加九锡,司马昭前后辞让了多次终于推掉了这一任命。

  诸葛诞被诛杀的消息传到姜维耳中,姜维担心魏国雍凉军区的军队折返,于是退军回国,自己则直奔成都。先前他一直是以后将军代行大将军的职务,因此次作战之力,刘禅顺势又重将大将军的桂冠赠送给姜维。
  日期:2016-01-02 19:08:46
  第七章 景星闪耀的年代(上)
  45

  蜀汉立国以来,一共使用过五个年号。其中刘备只使用过一个年号章武,刘禅则先后使用过建兴、延熙、景耀、炎兴四个年号。其中建兴年号使用了十五年,延熙年号使用了二十年,到得公元258年的时候,蜀国掌管天文的官员向刘禅汇报说天上出现了景星(一种代表祥瑞的大星,由于其突然出现,可能是某颗超新星突然爆发),刘禅借此机会将年号改为景耀,并且大赦天下。
  如果我们作一统计的话,就会发现刘禅到了统治后期,越来越喜欢用大赦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至高无上。按《后主传》记载,刘禅统治蜀汉的四十一年间,共大赦九次,分别是在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后)、公元243年(费祎为大将军)、公元246年、公元251年、公元256年、公元257年、公元258年、公元261年和公元263年。其中在公元256年至公元263年这短短的八年内,刘禅居然大赦了五次,频率远远高于前时,这对蜀汉的罪犯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福音:只要不犯大辟的重罪,对于一般的犯罪行为完全不用担心后果,反正皇上总是会大赦,说不定今天下了大狱转天就会被安然无恙地释放出来。蜀汉朝臣孟光曾就此批评过费祎:“赦者,偏枯之物,非明世所宜有。衰敝穷极,不得已然后乃可权而行之。今有何旦夕之危,倒悬之急,而数施非常之恩,以惠奸宄之恶。”宽厚爱民不等同于无缘无故地宽恕,联想到刘璋统治时期几乎无岁不赦造成的纲纪废弛,就可以知道刘禅此时有多么的昏庸无能。

  在景耀元年,对刘禅本人来说不是一个开心的年份,因为他最喜爱的尚书令陈祗去世了。刘禅一边流着眼泪一边为陈祗下诏:“祗统职一纪(公元246年至公元258年,正好为木星绕太阳的公转周期一纪十二年),柔嘉惟则,干肃有章,和义利物,庶绩允明。命不融远,朕用悼焉。夫存有令问,则亡加美谥,谥曰忠侯。”并赐陈祗的儿子陈粲为关内侯,提拔另一子陈裕为黄门侍郎。这样陈祗也光荣地获得了谥号,成为蜀汉十二位获得谥号的大臣之一,也是所有这些大臣中口碑最差的一位。

  同样是景耀元年,对于姜维来说也不是一个好年头。虽然尚书令陈祗没了,可刘禅却又宠信上了黄皓,而黄皓一向是看姜维不顺眼的,这就为姜维的执政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姜维看到诸葛诞的倒下,知道魏国之中无人能制住司马昭,以后冀盼魏国发生大的变故的可能将会越来越渺茫。而国家之间,以力相争,强弱相并,势所使然。蜀汉如果在短期内不能发动对魏的进攻,则以司马昭为代表的魏国势必有吞蜀之心。汉中作为防御国家的第一道屏障,有必要予以调整和加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