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余晖 蜀汉帝国的最后十年》
第15节

作者: 陟云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12-19 21:14:52
  30
  陈泰猜对了姜维的进兵路线,姜维正是从枹罕出发,一路向狄道逼近。李简去年献出狄道城,他对这里已经熟到不能再熟,因此王经守在城里可谓歪打正着。王经暗暗盘算:汉军劳师远征,已是疲敝之卒,己方却都是以逸待劳的生力军,交兵之下胜算很大。于是他命令前锋在故关一带与汉军交战。不曾料想汉军虽然远来是客,却人人奋勇争先,王经吃了一个败仗,不过损失并不大。王经心头愤怒的小火苗一下着了起来,看样子不给点颜色看看你们不知道马王爷爷三只眼!在汉军的挑衅引诱下,王经亲率大军跨过洮水,一路雄赳赳气昂昂地向西追击。

  公历9月19日,王经的攻势止住了。因为姜维已率领蜀汉大军横在了他的面前。王经到此时也没有觉出有什么不妥,他命令军队背水结营,兵法上不是说“投之亡地然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嘛,当年韩信在远师奔袭的情况下不也就用了这么一招破掉了赵王歇和赵相张耳的数万大军么?可惜王经不知道,今天的他做不了韩信却只能做马谡,教条的兵法并不能解决一切实际问题,所以他带的雍州兵并没有在绝地表现出奋战至死的杀意,而是稍见情势不利即四散奔逃。王经这时的命令也没人听从,将士各无斗志,正所谓兵败如山倒。王经这时才知道姜维并非浪得虚名,此时也顾不得许多,自引一军东逃。其他来不及逃散的兵士皆被汉军逼入洮河,或淹死或被杀的人极多。王经只带了万余人狼狈逃回狄道城。

  这次获胜是蜀汉后期所取得的军事上的最大胜利,王经所属的雍州兵损失大半,魏国上下惊骇。各种史料均无记载王经到底损失了多少军队,但我们可以做个大概估算。姜维此次进军带兵大约四万余人,王经敢于与其正面对攻,则兵力不当少于此数。又雍州本部兵大致在四万人左右(可参考魏灭蜀时雍州刺史诸葛绪带兵三万人参战),故此我们可认定王经用于作战的人数为四万人。王经败退回狄道城后仅余万人,两者相减,故知魏国损兵三万人,但其中并不全是战死的,还有相当数量的魏军在乱军中逃散,也含在此数之中。但总而言之,这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战斗。

  姜维在获胜之后准备继续进兵,张翼这时站出来劝说姜维:“可以止矣,不宜复进。或毁此大功,为蛇画足。”姜维大怒,没有听从张翼的劝告,命令诸军进围狄道。
  陈泰一听说王经没有按自己的部署行事,知道事情肯定砸了,于是率领诸军西进为王经的后援。朝廷听到王经大败的消息后,先于10月9日命令长水校尉邓艾改任安西将军,率领军队西援,后又觉得不放心,再于10月18日命太尉司马孚作为后继(《三国志》记为戊辰,《资治通鉴》也照搬此条,按司马孚为邓艾的后继,出兵应晚于邓艾,若为十月的戊辰日,则其时姜维已退,疑戊辰为庚辰之误)。一时之间雍凉地界羽檄交驰,魏国已经下了血本要与姜维一决胜负。

  日期:2015-12-20 11:32:57

  31
  此时的形势是,王经的万余残兵退保狄道城,已成了惊弓之鸟,绝无可能再与姜维野战;陈泰从陈仓出发,并于陇西郡会合邓艾诸军,但军心震恐士气不振;汉军虽然在大战之后也很疲惫,但士气高涨,姜维获得了一个难得的空白期,只要抢在陈泰进军之前夺下狄道,局势必将有所改观。
  魏军内部对于是否援救王经也有不同看法,主流的观点以邓艾为代表,他认为:“王经新败,贼众大盛,将军以乌合之众,继败军之后,当乘胜之锋,殆必不可。古人有言:‘蝮蛇蛰手,壮士断腕。’孙子曰:‘兵有所不击,地有所不守。’盖小有所失而大有所全故也。不如据险自保,观衅待敝,然后进救,此计之得者也。”如果我们假定这不是邓艾刚调过来不愿意趟这条浑水的话,那就只能认为这是邓艾军事生涯中少有的一个瑕疵,事实证明此种观点并不完美。不过在魏军将领中,支持该观点的将领占了绝大多数,他们都认为应该坐视王经自生自灭。唯有征西将军陈泰认为:“姜维轻军远入,正是为了和我军在原野争锋,求一战之利。王经本来应该高壁深垒,让姜维顿兵坚城之下求战不得,现在他与敌交战让敌人得计。如果王经败走,姜维如果以战胜的威风进兵东向,并且占得栎阳(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的积谷,且四下散开兵卒招降纳叛,传檄陇西四郡东争关、陇,这是我最不愿看到的。现在他以锐卒攻击峻城,屈力致命,攻守势殊,客主不同。兵书上说:‘修橹轒輼,三月乃成,修堙三月而后已。’这就不是轻军远入的有利条件了。而今姜维孤军深入粮谷不继,所谓迅雷不及掩耳,正是我速进破贼的时候。狄道的地形毗近洮水,姜维在洮水之内,如果我军乘高据势,姜维必不战自走。寇不可纵,围不可久,你们这些人怎么这么说呢?”

  魏军上下统一了想法,于是陈泰带领万余人轻兵疾进,翻越高城岭后小心潜行,趁着浓夜占据了狄道东南的高山。陈泰令人在山上遍树烽火,广擂战鼓,以示援军已到。姜维没有料到陈泰这么快就会到来,所以在狄道城周边的高地并未设置据点,发现陈泰到来之后,急忙引兵攀山与陈泰争险。陈泰已抢得先机,姜维没有占到任何便宜。此时狄道城内的士兵看到援军抵达,登时心头有了底气,姜维在短时间内更难以攻克。陈泰还扬言要断绝姜维归路,姜维权衡利弊之下只好下令撤军。其时狄道城内存粮已不满十日,设若陈泰拖延时日城池必然陷落。所以王经才会感慨地说:“粮不至旬,向非救兵速至,举城屠裂,覆丧一州矣!”

  日期:2015-12-20 20:56:13
  32
  姜维撤军的时间正是公历的11月11日,那一年的双十一没有商品打折,只有姜维看到机会丧失后一颗苦涩的心。良机已逝,徒唤奈何,他纵然有千般不甘也只能选择这样一个默默的结果。罗肇前先生在《三国征战史》中认为姜维进围狄道城虽然正确,却缺乏陆逊一样的沉毅致使机会丧失。笔者认为此种观点欠妥,首先汉军内部对于连年用兵一直有不同声音,姜维是用自己的影响顶住这些压力才换来的出军机会,尽管他可以暂时压制不同意见,却无法永久的选择忽视。因此在进入敌境两个月后他需要重新审视张翼等人的看法。其次是军队的疲惫、懈怠,故关、洮西两场战斗均获胜利是不争事实,但汉军大战之后没有得到一个休整补给的机会,又久攻狄道城不下,军队的实力有所下降也在所难免。最重要的一点是,姜维缘山与陈泰相攻不利。如果此时姜维能够击退陈泰,我相信以姜维的坚韧仍不会选择退军,只有陈泰稳稳占据高地,从侧翼威胁姜维退路并有可能将邓艾等人也调到一线参与围剿这才是最让姜维担心的。姜维以众凌寡尚不能使陈泰破走,无疑是给邓艾等魏军将领一个明确的出击信号,他们如果也赶到前线,并和狄道城中的魏军配合,那样刚刚获胜的汉军很有可能会遭受覆鼎之灾。姜维非是不够沉毅,只是因为胜利的天平已不在他这一边才有此选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