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的真相:刘伯温的神奇预言》
第24节

作者: 华胥公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4-26 17:29:08
  陈友谅有大型战舰一百八十艘,每一艘战舰的规模都相当庞大,船体的高度和宽度都是普通战船的两倍,你的高一丈、宽两丈,我的就高两丈、宽四丈,你的高两丈、宽四丈,我的就高四丈、宽八丈,总之就是要骑在你头上,仗还没打,老子不能先输了,用气势也要压倒你。
  这些战舰规模大还不算什么,结构还非常复杂,据史料记载,陈友谅的战舰设计非常科学,分为上中下三层,每层都相当之宽,骑着马狂奔绰绰有余,每层和下一层之间都有厚厚的隔层隔开,而且这种隔层还具有很强的隔音效果,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陈友谅完全能称得上隔音技术的发明家。这种隔音技术一投入使用,上面的士兵尽管打,往死里打,打得天昏地暗、鬼哭狼嚎,下面的船工也丝毫听不到,只管划自己的船,动力一点不减,照常运行,哪怕上面的人都死完了,船还能继续往前开,你死你的,我划我的,别影响我。

  陈友谅这么做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防止一旦打了败仗,可能本来还有机会反败为胜,但只要上面的士兵失败的消息一走漏,下面划船的人就全跑光了,还反败为胜个大头鬼?所以大家都别跑,要胜跟老子一起胜,要败跟老子一起败,要死跟老子一起死!
  从技术上、细节上下狠工夫,将所有人的命运绑定在一起,陈友谅实在够绝,不服都不行。
  日期:2014-04-26 17:29:51
  陈友谅不愧是陈友谅,就是比一般人会想、能想,为了提高战舰的防损能力、战斗力、他还特意让人用厚厚的铁皮将每条战舰全副武装起来,而且每条战舰上都配有火炮、巨弩、链枪,非常坚挺,非常拉风。

  拥有这种战舰,哪怕士兵不动手,仅仅开足马力往敌人的战船上撞,也能把敌人的船撞个稀巴烂,威力实在巨大,堪称当时的“航空母舰”。
  我们可以凭良心、十分坦诚、毫不夸张地说,陈友谅虽然最终是个失败的政治家、军事家、野心家,但他却是个成功的发明家和造船专家。
  陈发明家拥有的这一百八十艘战舰,每艘都有名有号,而且名号都相当的响——“撞倒山”“混江龙”“塞断江”“江海鳖”等等,光听名字就能被震撼住。
  不开玩笑,我曾经想过,如果当年的“泰坦尼克号”能有陈友谅的“撞倒山”这么经撞、耐撞,也不至于撞到冰山把自己撞沉了,说起来一声长叹。

  正所谓大家伙有大家伙的好处,小家伙也有小家伙的长处,陈友谅先生在拥有一百八十艘大型战舰之外,还有四百条小船,轻灵小巧,能做到在关键的时候像快艇一样飞驰自如。这样的小船虽然没有大船霸气侧漏,但却是非常有用的,就比如上次池州打了败仗,陈先生就是坐上这样的小艇逃之夭夭的,不然就被活捉了。为了防止此类事情再次发生,陈先生命工匠造了很多这样的小船,以备后用。

  陈友谅先生如今就指挥着这样一支军备齐全、大小兼备的舰队来到太平城。
  攻了三天攻不下来,陈友谅怒了,突然想到高达几丈的大船的长处还没发挥出来,于是紧急下令让士兵顺着船尾往城头上爬,一时之间,你能看见非常壮观的一幕:不计其数的人拼命往城头上爬,像蚂蚁上树一般,遮天蔽日。
  要知道,陈友谅的战舰都是全副武装的,船尾也都包了铁皮,砍都砍不烂,如果你见过搞建筑的起重机,你就知道这样的船尾一旦接到城头,具有多大的助力。
  果然,这么一搞下来,城头的人扛不住了,城头被陈友谅夺了下来,城池被攻占,花云和朱文逊被俘,陈友谅看这两人很有本事,有心劝他们归降,不料遭到他们的坚决反对,还挨了花云一通臭骂:弑君篡位的奸贼,还想我们跟你一样不忠不义?门都没有!
  最忌讳的事被人当众这么捅破,陈友谅面子上挂不住了,当即火了:杀!
  花云和朱文逊壮烈牺牲。
  太平攻下来了,人也杀了,陈友谅很高兴,他相信,用战舰攻夺临水城池的这种战法可通用于整个长江水域,于是继续往下游航行。
  6月16日,陈友谅的舰队抵达采石,很快,采石被他攻了下来。
  舰队就这么一路开下来,一路打下来,陈友谅已经打出了花,打出了气势,打出了自信。
  因此,6月23日到达大胜港的那一刻,陈友谅相信,此地很快也将被他攻下来。
  但他错了,此地不同于太平、采石,而且遇到的对手也不一样,而且相当难对付。
  日期:2014-04-26 19:07:13
  先说下大胜港这个地方。此处江面十分狭窄,最宽的地方也只能容得下三艘一般的船并行,这对于陈友谅的“航空母舰”来说,身材受到了空前严重的挑战。
  很快,这种挑战就会得出结果。
  再说下镇守大胜港的人,前面交代过,朱元璋安排在这里的是杨璟。
  朱元璋手下的大将很多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莽夫出身,虽然今天很多人说“再穷不能穷教育”,但对于当年的朱元璋这批人来说纯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人打小家里穷,吃饭都吃不饱,还谈什么教育?但有一个比较例外,就是杨璟。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人是个儒将。

  杨璟,安徽合肥人,朱元璋老乡团里的又一名成员。与朱元璋的贫苦出身不同的是,杨璟出身儒家知识分子家庭,熟读经史子集,在元朝混了一点功名,但后来眼看天下大乱,还这么浑浑噩噩地混下去也不是办法,没有前途,索性投奔了朱元璋,在老朱手下当了个管军万户。后攻下常州,任亲军副都指挥使。跟着朱元璋攻下婺州之后,升任枢密院判官。
  在得知陈友谅率军来袭应天后,朱元璋把他派来镇守大胜港,守卫应天城西南门户。
  杨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他扛住了陈友谅的“航空母舰”。
  陈友谅开着他的“航空母舰”,想重施故技撞开一条血路,但他发现,江面实在太窄,舰队很难前进一步。
  杨璟很清楚大胜港的这一有利条件,因此并不慌张,而是从容地率领兵马御敌,与陈友谅的水军展开了厮杀,双方开始放箭互射,然而,很快陈友谅就下令撤走,还是因为江面太窄,战舰不仅无法布阵,这样下去甚至都要卡在这里不能动弹,很危险。
  如果三年之后,陈友谅也能像现在一样提前从狭窄的鄱阳湖口撤军,而不是一头栽进去,应该不会那么早完蛋。
  可惜,没有如果。
  陈友谅此时还是明智的,眼见地形不利,来了个紧急撤退。所谓尾大不掉,这么大的庞然大物行动起来肯定不便,如果来个突袭,追上去猛打,多多少少是能占到便宜的,然而,杨璟却下令不要追。
  原因很简单,杨璟头脑很冷静,他很清楚,港口江面窄,对自己有利,一旦追到宽阔的江面,形势就会转为对陈友谅有利了。搞不好偷鸡不成蚀把米,划不来。

  还有一个原因,让他决定没有必要追,因为,他看清楚了陈友谅掉头去的方向——江东木桥。
  那里,正是刘伯温预先为陈友谅挖好坑的地方。
  陈友谅头义无反顾地去了,去了那个为他挖好的大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