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癫疯——大日本帝国的崛起与崩溃》
第38节

作者: 迟玉德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4-12 07:38:54
  3.西乡起兵
  我们常说“文史不分家”,其实文学和历史差得很远。写小说的人虽然也要体验真实生活,但绝不会为现实所羁绊,更不会像历史写作者那样执着于考据。小说家所追求的不是事实的真实,而是感受的真实,他们所宣扬的是善恶与美丑,不是真相和智慧。喜欢历史的人则不同,他们通常纠结于真相,每读一段历史就会问一句:这到底是不是真的?
  严格来说,历史永无真相。因为,所谓的“真相”不过是前人的纪录,难道前人就不会骗人吗?即便是最正直的史学家,在写史时也难保不受外在压力与内在感受的扰攘,尤其是在改朝换代之际。东方历来有“成王败寇”的传统,后朝编纂前朝的历史,胜利者撰写失败者的历史。然而,我们也不能就此认定官方历史全是鬼话。要知道,一句谎言需要十句谎言来圆,将成系列的鬼话编得严丝合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西南战争是日本近代规模最大的一场内战,明治政府也给出了最终剧本。关于战争的经过,参战双方没有什么分歧,但关于战争的起因两边各执一词。反对政府的人相信,西乡隆盛之所以起兵是因为大久保利通派人暗杀他,《最后的武士》就是照此编排的。明治政府当然不承认暗杀之说,它认为那完全是西乡的学生为“师出有名”而编造的故事。那么,我们应该相信谁呢?笔者的答案是人性和逻辑。

  大久保利通确曾向鹿儿岛派出特工队,以监视西乡隆盛的一举一动。大久保是一个当国者,他不能对境内的反政府势力不闻不问。西乡大张旗鼓地开办私人军事学校,招募并培训具有反政府倾向的青年,鹿儿岛也在其影响下渐趋独立。对于这种分裂行为,恐怕最温和的当权者也无法容忍,大久保侦察西乡并无不妥。
  但笔者很难相信大久保利通会暗杀西乡隆盛,这于情于理都讲不通。大久保和西乡是老乡,二人曾为患难之交并长期共事,此等友谊非同一般,即便是心黑手狠之人,也不能对此全然不顾。要知道,冷酷之人通常缺少朋友,也就对朋友格外珍惜。排除西乡政治影响力的方法很多,不一定要灭口。再者说来,大久保自己就是鹿儿岛人,他能完全不顾及家乡舆论?从理性方面分析,大久保是一个监国者,当家自知柴米贵,他有宏大的改革计划,所有事业都需要资金,而他的国库捉襟见肘,他怎么会蠢到要主动挑起一场烧钱的战争呢?

  事实上,大久保利通不但不想挑起战争,而且在极力避免战争。大久保心想,西乡未必有造反的决心,江藤新平起事时他就没有掺和,不过,私学校的学生就不一定了,那帮愤青满嘴都是硝烟。对于造反的人来讲,有两样东西最重要:心中的反意和手上的家伙。大久保无法消除愤青的反意,也就只能拿走他们的家伙。明治十年(1877)初,大久保想要将鹿儿岛的军火转移至大阪,不料,这个消息被私学校的学生得知,他们怒不可遏,遂攻击鹿儿岛军火库,还上街纵火行凶,一场骚乱和反骚乱由此展开。

  当学生们挑起事端时,西乡隆盛正在鹿儿岛以南的离岛打猎,他想远离愤青好好静一静。下野几年来,西乡对政府越来越有意见,归国派的政治诺言已经成了一个笑话,內治了半天,既看不见繁荣,也觅不到富强,各阶层的反抗此起彼伏,甚至比江户时代更严重,这样一个无能的政权有什么资格统治国家呢?最让西乡无法接受的是大久保对西南士族反抗的血腥镇压,这个朝廷就是咱西南武士打出来的,打天下的人难道不应该坐天下吗?瞧瞧现在坐天下的都是些什么人,东京哪里还是帝国首都,那分明就是长州藩府嘛!一帮蝇营狗苟的官僚加上一群恬不知耻的商贩把持着国政,昔日的神国沦为了今日的卖场,这难道就是志士们舍生忘死的回报?

  下野后的西乡隆盛成了一位悲情英雄,所有不得志的人都聚集到他的身边。在一帮愤青的包围下,西乡也曾想过擎起“义旗”,但他毕竟不再年轻,他已经快五十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锐气会被逐渐磨平,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自古英雄出少年”。西乡的门徒书生意气,他们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既无家当又无名誉,大不了一死;西乡就不同了,他有太多东西需要挂怀:他是开国元勋,到哪都受尊敬,一旦反叛,名誉何存?再者,他如今的日子过得挺不错,有钱有闲有面子,他一辈子也没过过这么好的日子。一旦与当局决裂,这样的日子就彻底没了,家人也要跟着受连累,这样做值得吗?当然,武士不能有过多私欲,武士之道克己奉公,但挑起内战真能拯救国家吗?万一内战一发而不可收拾,皇国日本该怎么办?到那时,他西乡隆盛岂不成了误国害民的罪人?日本人打日本人,不到万不得已,这仗是不能打的!

  大久保利通不想要战争,西乡隆盛也不想要战争,但他们最终还是你死我活起来,这就是命。
  (未完待续)
  日期:2014-04-12 08:25:37
  (正文接续)
  鹿儿岛骚乱发生之后,有私学校的学生赶赴离岛接西乡隆盛回市区:老师,出事了,同学们被捕了!面对此情此景,西乡仰天长叹:苍天啊,内战难道真的不可避免了吗?江藤新平在发动“佐贺之乱“前曾到鹿儿岛找过西乡隆盛,西乡当时的答复是“时机未到”;私学校的学生也经常鼓动西乡起事,他还是用“时机未到”回应;然而,这回他不能再用“时机未到”搪塞了,因为时机已到,他是反也得反,不反也得反,谁让他教出了这帮学生呢。

  西乡隆盛随学生返回鹿儿岛并马上招兵买马,征兵第一天就招了三千多人!西乡对新兵进行了初步操练并整肃了军纪,他还教学生们唱了一首反政府军歌。这支新老混杂的杂牌军被政府称为“萨军”,其中新兵占四成老兵占六成。明治十年(1877)2月13日,西乡对老兵进行了整编,主力军分七个大队,每大队又分十个小队,每小队又有两百武士,总兵力一万三千人。西乡还任命了各大队的大队长,这些大队长个个骁勇,他们曾参加过戊辰战争,有些人还在政府供过职,反政府劲头儿个顶个的强。西乡和七位大队长组成了参谋部,八人开会商讨进军路线。

  西乡隆盛的弟弟西乡小兵卫主张,先派两千精兵急攻邻岛长崎,那里自古就是通商口岸,战略位置重要,物资储备丰富。另外,长崎地域狭小,根本经不住猛攻,萨军很快便能得手。西南的镇台(军区)设在九州的中心熊本,政府一旦丢失长崎必抽调熊本兵力前来解围,如此以来,熊本城防必定空虚,萨军可趁机主攻熊本,政府军将在长崎与熊本间疲于奔命,首尾不能呼应。萨军一旦夺取熊本,便可控制整个九州。再之后,以九州为根据地,徐图东征北伐,即便短期不能一统全国,也可与东京政府分庭抗礼。

  这个计划没有被参谋部采纳,第四大队的大队长桐野利秋强烈反对。桐野反对的理由不是这个计划不高明,而是它不能让萨军占据道德优势。长崎是小县,熊本是大县,面积十数倍于长崎,一个是芝麻一个是西瓜,你可倒好,让大家放弃西瓜先捡芝麻,丢人不丢人啊!堂堂义兵,应明目张胆,纵横天下,熊本守军,农夫尔,如绵羊聚群,轻易可破。不战先怯,非武士所当为!
  桐野利秋的慷慨陈词得到了其他大队长的附和,于是西乡隆盛拍板敲定了进攻熊本的战争方略。
  两天后(1877年2月15日),西乡隆盛在他的私学校誓师起兵,他自任“新政大总督征伐大元帅”,反叛旗号“新政厚德”,进军方向熊本城。
  一天前,萨军的先头部队已在别府晋介的率领下率先出发。当天,九州岛下了一场大雪,为五十年之最。萨军踏雪而歌,那歌声如泣如诉:

  神国日本啊,
  被夷风迷住了眼,
  不顾社会混乱,
  强学异邦殖产;
  农工过活艰难,
  士族丢了饭碗;
  朝廷朝令夕改,

  国家沦为私产!
  说什么“文明开化”,
  礼义廉耻全完!
  说什么“王政复古”,
  欺世盗名的谎言!
  武士热血燃烧,
  百姓官逼民反;
  今日誓死出征,
  还我大好河山!
  第二天,西乡隆盛率领着大部队,踏着同样的雪,唱着同样的歌,慷慨出发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