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由鬼到神,出身武术世家、25年习武经历,谈谈真实的武功》
第9节

作者: 龙凤珮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1-19 11:50:00
  前面的几场,我和阿勇打得都不错,胜败暂且放在一边,关键打出了自己的气势和技术。
  高峰打得不太好。第一场勉强点数获胜后,第二场被对方优势获胜。
  他在实战中一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对头部的保护不够。打第二场时,二舅一直在台下喊:“把手拿起来,把手拿起来!”
  他总是下意识地把手放低,没有放到下颚两侧以护住自己的头颅,无论传统武术还是现代格斗,手是保护上三盘尤其是头颅的最关键武器,头部一旦被击中,轻者晕,重者死。
  高峰对自己这套没心没肺的打法有个恬不知耻的称呼,叫“欲擒故纵”。他认为把头部让出来,引诱对方出招,然后他再找机会偷袭,这样可以一招击毙对方。
  但是他忘了欲擒故纵的前提是,你的内防必须牢固,否则的话就是引狼入室。他一直自信于自己的速度,尤其垫步、撤步、滑步,确实比一般人强,他练过轻功,每天在腿上绑上沙袋,不停地跑,不停地跳,练一段时间后把沙袋卸下来,再跑,此刻用他的话说就是:“感觉整个人跟飞一样!”
  但拳台的空间是有限的,你还能飞到圈外面去?
  他不停地引诱对方出招,然后自己不停地躲闪,时间久了裁判就会判他:消极进攻。
  在裁判的吆喝下,他终于主动进攻了一次,就这一次,就被对方KO了。
  就在他冲到对方眼前,眼看就要贴到对方身体时,对方突然起了一个“高劈”,右脚直线上拉,凌空拍下来,一下拍在高峰的脸上,从额头到鼻子到下巴,一路拉下来,高峰立马被拍蒙了。
  对方趁热打铁,紧跟着一套组合拳打上来,此刻高峰终于想起了护头,不停地用拳套抱着脑袋,为时已晚,对方前后左右不停地发力,围着高峰打,高峰被逼在角落里丝毫没有还手之力,挨了十几下之后,高峰终于瘫了。
  日期:2014-11-19 12:50:00

  这次大比武,最终沧州当地的选手包揽了前三名,第四名是阿勇,第五名是我,第六名是保定的,第七名是河南的,第八名是山东的,九、十两名都是北京的。
  赛后有教练质疑这次比赛的公平性,有说抽签有问题的,有说裁判有问题的,有说比赛规则有问题的,还有质疑天气的。
  二舅呵呵一笑:“没有绝对公平的比赛,自己实力不济,就不要怨别人。”
  比赛结束当天,前十名的选手接受颁奖,十名开外的选手跟着教练收拾包裹回去了。
  晚上主办方设宴庆祝赛事圆满结束。
  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几天的拼杀,如今高手们都坐在一起把酒话桑麻。

  有一种知己是打出来的,所谓不打不相识。和阿勇对阵的那位“机器人”大哥此刻就和阿勇聊得正欢。
  “机器人”大哥原名叫刘洪震,沧州沧县人,自幼习武,据他说他爷爷的爷爷是满清功夫高手丁发祥的管家。这个说法就无法追根溯源了,总之这大哥也是位武痴,看了电影《少林寺》之后曾经只身去往河南嵩山,结果被几个和尚好言相劝,赶了出来。
  刘洪震早早就辍学在家了,和父亲务农时,田间地头成了他练武的场地,他父亲教他“劈挂拳”,劈挂拳在沧州非常有名,招式大合大开,打出来煞是好看。后来又练了长拳,他说感觉长拳和劈挂拳有些东西是相通的。
  沧州作为传统的武术之乡,九十年代初就出现了很多武馆,武痴刘洪震听到消息后开始四处切磋,拜师学艺。后来被沧州一个很有名的散打师父收为徒弟,在师父的武馆里当陪练。
  难怪这哥们功夫这么高,抗击打能力这么强,人家就是吃这碗饭的!他和阿勇对打时,很多招法就来源于劈挂拳和长拳。
  此刻我才恍然大悟,都说传统武术失传了,其实不是失传,是失练。
  古人练功,那是一辈子的事,经年累月,勤勉不断,因为那是求生的本能。功夫和人化为一体,冷兵器对垒,就靠这个保命,如今时代不同了,火枪出现后,肉搏战渐退二线,当功夫变成了一种爱好或者传承,也就失去了他的本质。
  如今的人练功,基本都是兴趣爱好,不再是生存的需要,法制社会,出了事有警察,打打杀杀走天下的时代过去了,没有了实战也就没有了真功夫。
  历史的步伐里,个人总归渺小,唐宋时期,文人都会功夫,李白仗剑刺虎,白居易马扎砸疯驴,普通人即便成不了万军丛中的大将,至少也要练得身体强壮。而今,工业化时代,知识是生存的饭碗,你说你会功夫,不一定有人要你,你说你是微软工程师,那求贤的公司就大大的有了。
  不是功夫本身出了问题,是时代变了。

  当今社会,只有三类人功夫底子还不错,一类是寺院的武僧,他们没别的事儿,吃完饭就是练武,贯穿终生;一类就是从事搏击事业的运动员或教练员,他们靠这个吃饭,这就是他的工作;还有一类就是武术世家,祖上几代传下来,从没有间断,但这一类的水分也最多。
  除此之外,无论一个人有多高的天分,多勤奋刻苦,只要他有一份正经的工作,他就需要上班,需要养家糊口,需要社会交际,这必然都会大量占用他的练功时间,更没有宝贵的实战机会,不能和功夫融为一体,功夫也就变成了“功夫秀”。
  日期:2014-11-19 15:50:00
  这次沧州之行,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传统武术不是我想象的那样不堪一击,关键在于怎么用。我们看到的那些花儿呼哨的套路,其实都是古人实战中各个分解动作,如今我们把它串在一起,表演起来很好看。真正格斗时,没人按套路打,所有的套路都要分解开,见机行事,见招拆招。
  如果把套路等同于古代功夫的实战力,那是误会了中华武术。
  在拳台上我使的那招儿“猴子缩身”,不就是演变自形意拳吗?“机器人”刘洪震很多招式中都隐藏着传统武术的痕迹。
  回来的列车上,二舅也在反思。经过德州时,他眼望着窗外突然说了一句:“我们得从传统武术中挖掘点东西了。”
  “扒鸡,扒鸡,德州扒鸡!”阿勇望见了站台上推小车卖扒鸡的小贩。

  二舅瞥了他一眼:“就他妈知道吃!”
  高峰默默地坐着不说话,满脸失意。
  二舅拍了拍他的肩膀:“别灰心,胜败兵家常事!师父给你买扒鸡吃去!”
  一路颠簸,回到广东。
  告了一个星期的假,说家里有事,如今重新返回校园,突然莫名地亲切。
  我生平这几十年,如果说最痛苦的时光,应该是高中,最难忘的时光也应该是高中。
  痛苦是因为数理化,惊为天书,我实在搞不明白那么长一拖拉方程式班上的同学是怎么破解的。直到现在,有时做梦,我还是梦见高中时考试做数学试卷,又急又慌,满篇看不懂。
  说幸福,是因为那时的人际关系比较纯洁,无论友情还是爱情,大家都如同一张白纸,画出来的都是纯真。
  从高二开始,班上的人都知道我和东莞过来的王芳在谈恋爱。
  王芳是学霸一级的,学霸并不影响谈恋爱,聪明的人在学生时代就显示出工作生活两不误的状态。
  阿勇曾无数次提醒过我:“你们成不了,人家将来是要上北大清华的,你能考进去吗?”
  志刚较为淳朴:“我觉得只要两个人相爱,距离不是问题。”
  这些现在听来都颇为蛋疼的话,在那时我们却都奉为人生信条。
  1993年,李春波的《小芳》横空出世,大街小巷,连上厕所都有人哼哼“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王芳也因此成为全校热议的人物,每次她妈妈来看她时,都会站在宿舍门口喊:“小芳,小芳。”
  每当这个时候,阿勇就会起哄:“快看,快看,你丈母娘来了!”
  我不是那种很主动的人,不像阿勇看到漂亮姑娘就敢瞪着斗鸡眼上去搭讪,用现在的话说叫“闷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