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通俗幽默学术史——国学史话》
第12节

作者: 邺下风流在晋多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公孙龙继续道:“你到马厩中找一匹马,里边只有一匹黑马,你不能说有白马,那么你要找的马就没有。既然没有,那么白马就不是马。”
  公孙龙又说:“一块坚白石,你不可砸成坚、白、石三块,只能切割为坚石、白石两块。因为你用眼看它时,得到它的白,而不能得到它的坚。用手摸时,得到它的坚,而不能得到它的白。美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公孙龙说自己的辩就是要给物正名实,是一项有利于全人类的伟大工作。他辩起来的确是无人能比。下面我给大家照录一段公孙龙先生的同期发声,听完后大家别头晕,我没有故意添字加词转悠你,小朋友听完后有个好处,那就是老师再让你背古文,你也不会觉得难了,曾经沧海难为水吗。这是公孙龙先生一段论物和它的指称关系的原声。他说: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天下无指,物无可以谓物。非指者,天下无指,物可谓指乎?指也者,天下之所无也;物也者,天下之所有也。天下无指,而物不可谓指也。不可谓指者,非指也。非指者,物莫非指也。天下无指而物不可谓指者,非有非指也。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也。物莫非指而指非指也。

  就放到这吧,这样听下去,确实指点得人眼花缭乱,只有乖乖听的份。连“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最无是非原则的庄子门徒听了也受不了,只好感叹道: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像惠施当年和道家庄子争辩,公孙龙也和各家过招。
  一次公孙龙到赵国平原君家里做客,孔子的后代孔穿也在座。孔穿说:“素闻先生高谊,我愿当你的弟子很久了。但对先生以白马为非马这个观点不很赞同,请先生以后不要提这个观点了,这样我就拜你为师,做你的弟子。”
  公孙龙说:“先生言悖了。我公孙龙所以成名,正是因为白马之论。且白马非马,你先祖仲尼也是赞成的。”
  孔穿惊讶不已,问:“如何知得?”
  公孙龙说:“当年楚王在云梦泽射猎,丢了他的良弓,这弓名叫繁弱,是有名的好弓。左右请求寻找,楚王说:“楚人遗弓,楚人拾得,又何必寻找。”仲尼听说后说:“楚王仁义还不够,应该说“人遗弓,人拾得。何必非楚人。”如此看来,仲尼是把楚人和人区别开来的,没把楚人当人看。现在我把白马和马区别开来,不把白马当马看,又有何不对。”
  孔穿听了张口结舌,无以应答,只好认输。平原君于是厚待公孙龙。
  公孙龙也被胜利冲得有点儿晕,也自以为自己真能困百家之智,穷众口之辩,打遍天下无敌手。然而该遇到的还得遇到,他这次碰上了个强手,那就是阴阳家大师邹衍。两个玩家终于玩到了一起,为了决出一个输赢,给看客们一个交待,两个玩家终于过手了。
  该来的终于来了。这天阴阳家大师邹衍经过赵国,平原君热情接待,并让公孙龙师徒与邹衍相见。论起“白马非马”时,公孙龙当着满屋子客人又驰骋利口,唾沫飞箭,极力相辩。邹子说:“停,死叨婆,停。这样不可。辩,就是要使人知,不至于相迷。所以辩胜了不失掉自己所守的,不胜也能得到自己所求的。这样,辩才有意义。如靠烦文、饰辞、巧譬这些垃圾来引人注意,就有脏于大道。纷纷争言极辩而谁也不肯先停下,就有害于君子。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此话一出,在座的人都大声喊好(good),平原君见没人支持公孙龙,只好跟公孙龙说good--bye,公孙龙就这样夹着根尾巴(bye)灰溜溜走了。

  阴阳家在讲求实际的战国沙龙里大折名家,名家只好暂时退场,不过这些名家名人不甘寂寞,他们将继续到各地走穴,我们就不跟踪报道了。
  日期:2015-03-05 19:53:31
  孟子之后,又有一个大儒来到了齐国,这就是荀子。
  荀子名叫荀况,赵国人。当时齐国的稷下学宫人才济济。稷下学宫是齐国开建的文艺学术俱乐部,在齐宣王时得到极大发展,学宫房间面积和VIP开户数大大增加。里边大多是当时各国各家的名流。除了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后来被开除外,大部分还是都有自己的两把刷子的。
  荀子到了齐国,见稷下学宫的那些先生,像邹衍、淳于髨、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邹奭,都因谈阴阳,或者叙黄老,或者辩名实,或者修兵书,或者讲法备,受到了齐王的礼遇,住上了豪宅,开上了名车,发家致富了。想起孟子当年遭齐王冷遇,开着个破拖拉机周游列国,真是丢脸。不禁批驳孟子道:
  “孟轲这个人材剧志大,看的也不少,听的也不少,知识杂博,可就是干事不知其统,尽干窝囊事。仗着口才好,自己吹捧自己,说:“我这真是孔子的言辞。”加上上边有个子思,依托孔子爷爷的背景,子思唱,孟轲和,弄得世俗那些愚儒,弄不清真假,也以为孔子就是这么说的,就是让他们这么干的,于是投到二人门下,结果误人子弟,自己没过好,学生也跟着倒霉,别说让儒家弟子住高楼大厦了,连个廉租房都没混上。子思、孟轲把儒家弄得这么惨淡,这是他俩儿的罪过啊,两个败家子呀!”

  日期:2015-03-05 21:19:26
  在观点方面,荀子也与孟子多有不同,两人最针锋相对的是对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看法。
  荀子对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严肃指出,人生来就好利、好声色,所以争夺、淫乱就产生了。这就是人性本恶。孟子说人性善,是虚伪。
  人性善恶是个大问题,孔子、墨子、老子三位老人都没有谈这个问题。春秋时,哲学讨论刚刚展开,最急迫的是打什么旗的问题。诸侯们刚开始乱,还拿捏着,表面上尽可能客气。但到了战国时就大不相同了,大家都撕去了虚伪的面纱,露出狰狞面目,杀呀,抢呀,于是,哲学家们目瞪口呆了,这还是人吗?如是,人性该怎么解释,到底是善,还是恶。
  弄不清这个问题,就有许多现象无法解释。人性本善还是本恶,是解决问题的钥匙。弄清了人性本善,还是本恶,才能对症下药。
  孟子首先指出:人性本善,人性的大树上有四端,它们长着仁、义、礼、智四个枝丫,培育人性这棵大树,只要存其心、养其性,多浇点水就可以了。
  荀子强烈反对,他严厉指出,人性本恶,不能让人性这棵大树随意乱生枝丫,该修的要修,该剪的要剪,要用礼来严格管理,不行就用法来使劲砍伐。

  日期:2015-03-06 21:46:36
  不像孟子有个明确的儒学师承链(孟子是否跟子思学习过,很可怀疑。可惜其生也晚,没有赶上跟孔子学习,能直接跟孔子的孙子学习,也是无上的荣耀。他也恨不能说自己是子思的亲炙弟子,得意门生。考虑到孟子同学的这种急切好学向上心情,我们这里就让孟子直承子思吧),荀子更像是个自学成才的儒家。荀子跟谁学的已无从查考,他的知识杂博,读了当时所有各家的书,观点也较为复杂,说他是醇儒,谁也不信了。他也不想把自己往儒堆里挤。他对儒家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进行了深刻总结,对孟子等人的以上批评更多的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