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人豪刘伯温》
第31节

作者: 燕山刀客A
收藏本书TXT下载
  果然,当那几个俘虏跑回江州,跪在主子面前哭诉三千多弟兄被坑杀的惨剧时,陈友谅听不下去了,把茶杯狠狠地摔在了地上。这个仇不报,怎么能平心头之恨?要让常遇春的老大,那个前乞丐朱元璋付出代价。
  陈友谅把自己的水军精锐全部出动了,对外号称三十万,目标就是应天。为了防止有人破坏,还特意把皇帝徐寿辉带上同甘共苦。 陈友谅特别重视内陆水军的建设,手下有一批水平高超的船匠,能造庞大的战船。大船长度超过二十丈,宽可达三丈,上面安置了多门火炮,还配有密封舱,可以容纳数百人。即使放在全世界,那也代表最先进的水平,性能全面超越了跟随哥伦布到达美洲的西班牙战船。  

  这年五月,太平(今属安徽当涂)古城注定不会太平。城上驻守的明军,早就发现了江上一支庞大的船队正在向这里移动,规模之大,如同一个浮在长江上的城市。天完水军打过来了。但他们无可奈何,城里只有三千守军,除了迅速向应天报信请求援助,他们别无他法。
  太平城有一个优势,城墙非常结实坚固,易守难攻。因此,朱元璋只安排了三千兵马。但它却有另一个特点,城就筑在长江边上。
  几天之后,陈友谅的大军开到了城边,巨大的船体几乎与城墙一样高,甲板上密密麻麻地立满了手持利刃的汉军。几部硕大的云梯被高高支起,又重重落了下来,城头上的守军纷纷闪避,而船上的士兵,踩着云梯迅速登上了城墙,与守军战在了一起,这场实力相差悬殊的战斗很快就结束了,三千守军几乎全部阵亡,其中还包括朱元璋的义子朱文逊和“黑将军”花云。出了一口恶气的陈友谅相当得意,很快,一个念头在他脑子里冒出。

  船到采石,汉军中突然传来徐寿辉暴毙的噩耗,群臣来不及擦干眼泪,就一致拥立陈友谅马上登基。陈友谅严肃认真地推辞了三次都推不掉,为了不让大臣们自杀,只好含泪答应了。事情如此仓促,如此充满戏剧性,让人怀疑,徐寿辉肯定是陈友谅杀死的,而不支持陈友谅登基的人,免不了下去陪徐寿辉。
  陈友谅显然太沉不住气了,他这个汉王和皇帝能有什么区别?非要在这时候杀徐寿辉,让很多非自己嫡系的官兵心寒,影响即将开始的战争。
  古往今来,中国历史上的篡位者可以装一操场,但像陈友谅这么嚣张,这么露骨的,实在还是不多见。
  要说这陈友谅身边的参谋也够蠢的,直接说成是被朱元璋的刺客暗杀,借此为皇帝报仇,岂不更能激发斗志?
  当皇帝什么时候不能当,非要在这个节骨眼上?
  采石江边有个五通殿,被士兵们迅速装修成了行宫,陈友谅披上早就准备好的黄袍,坐上了简易的龙椅,群臣在下面全体跪倒,山呼万岁。可惜天公不作美,很快下起了大暴雨,把很多人淋成了落汤鸡,把本应庄严神圣的仪式搞得很相当滑稽,那些进不了五通殿的中下级军官,以及无数士兵,只能一直跪在大雨中行礼,更是苦不堪言。
  可惜陈友谅手下人是不少,就没有一个刘基那样能看天气的。
  奋斗了多年,终于坐上龙椅的陈友谅情绪激动,慷慨陈辞,宣布定国号为汉,改元大义,要以光复汉室、恢复中华为奋斗目标。同时,陈友谅派人给张士诚送出亲笔信,请其一起来围剿朱元璋,瓜分其地盘。
  信虽然发出去了,陈友谅似乎对自己的实力过于自信,根本没等张士诚那边的回音,就下令军队前进,直奔应天了。  太平、采石失后陷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应天,让这座城市很快陷入了恐慌之中,空气中弥漫着绝望的味道。如果不是封锁了城门,相信很多人早带上金银跑路了。朱元璋立即召集群臣商量对策。现场气氛可以说相当悲观。
  有人建议,趁陈友谅远来疲惫,陈友谅杀徐寿辉造成的军心动荡,立即主动出击,拿下太平。
  有人则认为,不如修书投降,反正现在我们是龙凤王朝的属下,转投一个更强大的大义朝,只要能保住地盘,称臣纳贡也没什么好丢人的,大丈夫能屈能伸。

  有人则建议,主动放弃应天府,撤到钟山,利用那里的王气跟陈周旋。(这是要学梁山好汉吗?)
  朱元璋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些人,心说养你们算是白养了。他看来看去,突然注意到,刘基还没有发言,这人为什么不表态,难道是徒有虚名?
  ”各位先退下,伯温先生跟我过来!“
  四下无人,朱元璋给刘基赐座:“现在你可以讲了吧。”
  刘基没坐,反而扑通跪倒:“恕臣斗胆,请元帅先斩主张投降及出奔钟山的,然后再谈如何破敌!”
  刘基情绪相当激动,神色相当愤怒,看得出来,他对那些草包克制好久了,在朝堂之上没有当场发作,毕竟自己是两个月前新来的,根基还浅,而其他人很多是渡江前就跟随了朱元璋的老战士。但今天,不把这个态度摆出来,自己很不甘心,也很不痛快。
  面对这样一个刘基,朱元璋不知道说什么好:“起来说话。”
  刘基说:“后发制人,先发制于人。他们远道而来,以逸待劳,不正是我们的优势吗?陈友谅弑主夺位,军心浮动,我军只要拿出决一死战的气概,就定能将他们打败。”
  “那具体战术呢?”

  “首先开库府,慰劳三军,巩固民心。”朱元璋表示认同:“然后呢?”
  “然后我们采取伏击……”
  刘基站在那里侃侃而谈,朱元璋边听边点头,几乎插不上话,他完全被刘基的严密思维震惊了。
  他终于发现,这个平时温文尔雅的白面书生,心中居然会拥有这么精准的见解,体内居然潜藏着如此强大的能量,他终于明白,为什么曾经不可一世的吴七成会被逼上绝路,为什么自命不凡的方国珍会对他恨之入骨,为什么江湖上会有那么多关于他的传说,为什么孙炎会请求自己,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他请出来。
  朱元璋庆幸自己有今天,如这个人投奔了陈友谅,后果将无法预料,结局将不堪设想。朱元璋更感慨大元朝廷不会用人,当权的有眼无珠,把这样的人才冷落了二十多年,岂有不失败的道理。
  “先生所见,让本帅茅塞顿开,就按先生说的办,我们这就召集众将听令。”

  刘基跪下谢恩:“为主分忧是臣下的职责,请元帅切勿向众人说是我的主意。”
  朱元璋是何等聪明的人,马上明白了。他让刘基回去休息,立即召来众将,做出了部署。
  日期:2014-03-04 10:01:18
  话分两头。却说这天晚上,陈友谅正准备入睡,突然接到亲兵报告,说抓住一个朱军士兵,有要事求见皇上。
  一个小兵,也有资格见朕?不过,当看了亲兵呈上的信物之后,陈友谅知道这不是外人,他马上命令把人带进来。
  见了来人,陈友谅招呼左右退下。看来他对这人很放心,不害怕对方搞个暗杀绑票什么的。那人行礼完毕,从衣服夹层里,掏出一封信,毕恭毕敬地呈给了陈友谅。
  “老康最近在做什么?”
  “现在守卫江东桥。”

  老康就是康茂才,他本来是元朝将领,在朱元璋占领应天时投降,被封为秦淮翼水军元帅。但他与陈友谅却一直保持着秘密来往。这个节骨眼上,他要做什么?
  康茂才信中说,他现在处境相当危险,要是让朱重八知道自己与陈友谅还保持联络,肯定就没命了,他准备把三刀叉江上的木桥——江东桥移开,这样大汉水军就能从长江开进入秦淮河,一路直抵应天城墙之下,朱元璋强大的陆上防御力量就将发挥不了作用。希望陛下能带兵过来,与他里应合,朱元璋肯定就插翅难飞了。
  陈友谅越看越开心,似乎又想到攻下太平时的顺利,现在,一个更大的蛋糕,等着他亲手去切开。他赏赐了来人,并约好了联络暗号。让他回去通知康茂才做好准备。
  心情大好的陈友谅无法入睡,立即找来亲密战友张定边,给他讲了康茂才的事情,希望他能分享自己的喜悦,不料张定边听了之后大吃一惊:“万岁,万万不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