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秘史:探究史记背后真相,戳穿中国历史之终极阴谋与谎言》
第34节

作者: 扫地保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您看明白这段对话了吧?胡亥此时派人来杀蒙毅的罪名是,当年秦始皇要册封胡亥为太子,而蒙毅发表意见阻挠反对了!
  可见,至少,秦始皇是想立胡亥为太子的,蒙毅的这一段话也是最直接的证据。
  日期:2014-10-29 09:25:50
  所以,当时的政坛事实是——儒家一直当道,所谓的“信用法家,打击儒家”是胡扯,当时一切政坛纷争的本质是:儒家的两派,在争夺对帝国的领导权。
  在这里首先澄清下我的观点,信用法家不是没有,因为在治国方面,法家是切实可行的方法论,不但秦朝治国用法家,以后的一切朝代在根本上都是用法家治国。

  传统上的说法是“阳儒阴法”,我的观点是:法,就像一个句子的“主、谓、宾”结构,是干货,是实在东西;儒,是定、状、补,是修饰补充。没有主谓宾,句子什么都不是;没有定状补,句子什么滋味都没有——再这里我再强调下,这个主谓宾在历朝历代都是一致的,但是这个定状补,有可能是儒家当道,有可能是三民主义,有可能是主体思想,不一而足。
  那么,回到结论,到底为什么说是儒家的两派的斗争呢?
  日期:2014-10-29 09:26:47
  让我们再回到淳于越的事件上——
  儒生们倾向于认为,他们拥护的长子扶苏,明明人不错还是长子,完全可以当接班人,但是秦始皇年岁越来越高,但就是不明说选谁当太子!万一哪天秦始皇突然挂了却没有提前把扶苏选为太子的话,那到时候鹿死谁手就可不知道了!因为彼时根本没有必须长子继承的规矩。所以,他们借提分封制,实质是逼秦始皇表态,到底选不选扶苏当接班人!

  日期:2014-10-29 09:28:37
  更深一层讲,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的斗争实质上是两大官僚集团对权力的争夺——以李斯为代表的王霸派儒家,和以博士淳于越等人为代表的孔孟派儒家,这两者在争夺对秦朝的领导权。李斯派以实用、干实事自居;孔孟派以正统大道自居。正统孔孟派企图通过掌握太子,来夺取对国家大政的话事权,但是,一方面秦始皇看穿了这个伎俩,其帝王身份心态都不容任何人挑战,他感到受到了侮辱,因此要打击孔孟派;另一方面,他确实认为,孔孟派私相授受,容易结党营私,不利于专制统治,所以必须打击,必须要打破这种私人教育私人思想的传播。

  日期:2014-10-29 09:29:44
  所以,最终事件的解决,以所谓“焚书坑儒”告终——博士儒生们基本并未受伤害,二世时叔孙通们还活跃着呢,这就是明证。长子扶苏也被派到了边疆——这个举措,也是秦始皇希望让儿子远离儒生、远离政治斗争的核心。这个举措本身,也意味着秦始皇让扶苏离开政治中枢、脱离继承权。那么后来,秦始皇杀扶苏——有可能是矫诏,也有可能是秦始皇为了国家的安宁,为了避免将来有人贪图富贵就怂恿扶苏造反,所以铲除隐患。这个到底事实如何,我们后面继续谈。

  日期:2014-10-29 09:30:18
  前面已经说了,孔孟派儒家与方士集团,可以认为是朝廷里的“在野党”,他们抱团攻击“执政党”——儒家王霸集团。他们曾经做过的,最凶险的一件事,特别耐人寻味——
  “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
  秦始皇会错意了!当然可能他本人也可能确实认为北方的匈奴是国家的隐患。但是,孔孟儒家和方士集团,他们本来的目的,可能是要引火烧胡亥!“亡秦者胡也”,他们所谓的胡是指胡亥!卢生是串通儒生们,要拥立扶苏的,想害胡亥,但没想到秦始皇没往胡亥那边想。

  这个集团就是会挑拨,用心太险恶了!
  日期:2014-10-29 09:31:53
  所以,综合本章以及前几个章节,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秦国在统一之前,就是一个儒法并重、儒表法里的政权,秦王非常信用儒家;在秦统一六国后,儒家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在秦王朝政坛,以李斯为代表的儒家王霸学派,和以博士淳于越等为代表的儒家博士集团(其本质是儒家思孟学派),展开了旨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其结果是引发了所谓的“焚书坑儒”事件——其实这一事件的本质只是禁止私学、打击了儒家的在野派而已,并非像后世的儒家所说造成了对儒家学人和典籍的毁灭性的打击;而秦王朝对儒家的信任如旧,好基友从来就没分开过!

  日期:2014-10-29 15:23:00
  我的读者虽然看起来没有几个人,但是我也一样很骄傲,因为我知道我的读者都是深通经史的,都是看门道的,不是看热闹的。
  我有个观点,就是要想看热闹,根本不必上网看,这多费劲啊,也不见得好看,
  直接看原著史书多好。
  所以,我是根本杜绝讲故事的。
  日期:2014-10-29 15:56:43
  第11章:秦失其鹿——颠覆帝国的阴谋
  当秦始皇以铁血的手段结束了诸侯国八百年的传承,天下一家归于秦,这同时也拉开了诸国复辟的序幕,亡国灭家的仇恨以及分疆裂土的惯性,使看起来一统的秦王朝,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必须灭亡的种子,这是后来的任何一个王朝,都不曾面临的潜在困难。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秦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地统一了全国的王朝,不幸地非常短命。其中原因,一般被归结为秦政暴虐无道,人民群起而反之。这实在也是个简单粗暴的说法。下面我们主要讨论下,秦为什么会亡。
  日期:2014-10-29 15:57:43
  1.东方六国的国仇家恨
  我们必须了解,在中国历史上,此前从未有过一个真正统一的政权,也从未有过一个真正被全国所广泛接受的统治思想——秦虽然统一了天下,但东方六国的失意诸侯贵族等,无时无刻不在谋求复辟。譬如项梁项羽叔侄、张良等人。也就是说,初生的秦帝国,天然地具有被分裂被推翻的基因——因为国仇家恨。

  日期:2014-10-29 15:58:15
  最早迈出复仇步伐的,是个韩国人,他就是后来以出众智谋留名青史的张良。“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史记》的这一段记载告诉我们,张良的家族在韩国是五代的大世家,他的祖、父都曾经是韩王的重臣,家世显赫本生为贵公子的张良却遇到了“末世”——国破家亡了,当时的张良就拿出全部的钱财招募死士去刺杀秦王。
  张良可不是个随便说说的人,后来他真的苦心孤诣,处处寻找刺客“合伙人”,谋划反秦杀秦始皇。他在东部拜访了著名的民间贤人义士沧海君,沧海君给他推荐了个大力士,这个大力士能将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锤扔出几百步远,并击中目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