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秘史:探究史记背后真相,戳穿中国历史之终极阴谋与谎言》
第13节

作者: 扫地保安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其实,儒家弟子也未必不承认这件事的存在。在成形于西汉时期的儒家经典《礼记》里就明确有着跟孔子对少正卯的论断一模一样的罪名存在。这至少说明在西汉时期人们还普遍相信这事的真实性。随着时间越来越久,各种证据可能或消失、或被篡改,可信性总是不如西汉时期更高吧!
  日期:2014-10-20 12:36:15
  孔子与少正卯对“生源”的争夺,本质上争夺的是个人声望的传播机器、门户的资源整合能力。至少对孔子来说,其实是不存在学说的传播问题的——从《论语》中孔子与门生弟子的种种问答可以看出,孔子的儒学不是一种哲学或者方法论,它太似是而非,太难以捉摸,完全以孔子个人的即兴回答为准,以至于事实上除了孔子本人,别人是无法具体掌握他所倡导的“仁”等学说的要义的。以至于颜回曾经对孔子的高深莫测的学问如此评价:“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儒学中即便有些明确的主张或观点,其实也多半是社会所公认的,儒学只是强调之而已。

  那么,孔子的门生们,到底想从孔子这里得到什么呢?他们能得到什么呢?
  要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要先知道孔子的学生都是些什么人。孔子的学生中,有破落贵族,有手工业者,有游侠……但一言以蔽之,他们都是跟孔子类似的、社会中下层或下层的、想求得政治上进却无上进通路的!
  这些人,在春秋那个社会大变革时期最勇于求知和探索出路。他们也都找到了——投在孔子的门下,鞍前马后追随老师,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孔子的学门,师亦生、生亦友。私学之于社会的要义,首先不在于学,而在于师生相党,在当时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另外,像孔子这样,动辄带领学生周游列国数年,我们不得不产生一个疑问:他们都不用服国家的徭役、兵役吗?如果参考周朝的一些规定,比如士这一阶层是不必服役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猜想,随着社会发展私学兴盛,积极求学也成为很多人改变身份、逃避那个年代可能的繁杂徭役的一种手段?
  日期:2014-10-20 12:36:37
  孔子的门生号称精通六艺的就有七十七个人之多,其中最为人知的有三个,分别是颜回、子路、子贡。让我们看看他们与孔子的故事。
  颜回出身破落贵族家庭,他和他的父亲都是孔子的门生,他对孔子最忠诚、最痴迷。为了跟着孔子做学问,他的生活条件特别差——每天就是“一箪食,一瓢饮”,跟他老师孔子的“割不正,不食”相比,他活得就像个苦行僧,但他还是对孔子无时无刻不顶礼膜拜、仿佛生来就是为了衬托和宣扬孔子的伟大一般。
  颜回跟孔子学习几年后,得到了一个到卫国当官施政的机会——这对一直过着苦日子的颜回来说,既是实现人生理想抱负,也是提高生活水平和幸福度的一个大好机会。结果,孔子得知这一消息后,不知道是不是太不舍得失去颜回这一最忠诚的徒弟和护法,百般对颜回劝说和阻挠。庄子在讲述这一故事时,毫无他平时惯有的戏谑,他也没有讲述这一个故事的结局,但从事实来看,颜回应该是接受了孔子的劝告了,最终从此永远放弃了“单飞”的梦想,乖乖地待在师傅身边做师傅需要的那个好徒弟。这是怎样的一种牺牲和奉献!

  还有一个能真实地同时展现孔子与颜回为人的故事。话说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缺粮)受困,七天没吃上饭了。颜回去讨米,讨回来后煮饭,孔子这时在睡觉。饭快要熟了时,孔子在半睡半醒之间,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
  在这里,我请读者诸君假设一下,假如你是孔子,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我想,假如是我,看着比我小30岁的、从小就跟着我、忠心无二的、一直颠沛流离也真没跟我沾上什么光的、至今不离不弃的伺候我的最得意的弟子,我看到他要饭回来自己抓了些饭锅里的米吃,我会很心疼、我会很自责:作为师父,我真的是不称职啊,没有带领他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经常有生命之忧,还老吃不上饭,看孩子多瘦啊,他多饿啊,热的米就送进了嘴里……

  这是我作为一个普通人,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所能想到的。然后在吃饭时,会假装什么都没看见,但会像《金色的鱼钩》那篇课文里的老班长一样,假装自己不饿,让弟子多吃点。最次最次,即便不少吃,那也是会在愧疚中吃完这餐饭的。
  但孔子是怎样做的呢?只能说,我们确实都不是“圣人”,想法跟孔圣人不一样啊——
  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孔子起来的时候却故意旁敲侧击地说:“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这明明是指责颜回偷嘴!由此可见,孔子这个人非常计较,不但没有胸怀也不怎么善良。
  结果,颜回回答道:“不是那样的,刚刚炭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怪可惜的,我就抓起来吃了。”这是孔子没有想到的!颜回的回答使他感慨万千。
  以此观之,颜回之待孔子,不是父子、胜似父子。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如果颜回在九泉下有知,不知道是会寒心,还是仍然会觉得自己的老师高山仰止呢?
  是的,事情发生在颜回死后。为了安葬颜回,他的父亲颜路因为贫穷实在想不出办法,他考虑到颜回是如此忠诚爱戴孔师,也为孔师付出了那么多,孔师也是如此爱重颜回,所以他想求孔子帮忙,把孔子的车子卖掉以便安葬颜回。他万万没有想到,孔子拒绝了。

  孔子说:“孔鲤是我的儿子,他死了就只有只有内棺,没有外椁,我不能卖掉车子徒步走路给他买椁,因为我曾经位居大夫行列,那是不可以徒步行走的。”
  仁与不仁,还需要多说吗?
  日期:2014-10-20 12:37:31
  以世俗的观点来看,孔子的徒弟中最出色的是子贡。子贡从孔子这里学到了什么不得而知,但从子贡的作为上来看,与其说他是孔门儒生,不如说他是个苏秦张仪类的纵横家。他曾经一次遍历游说齐国、吴国、晋国等多个国家,靠三寸不烂之舌保全了鲁国、扰乱了齐国、灭掉了吴国、使晋国强大而使越国称霸。子贡一次出使,使各国形势发生了相应变化,十年当中,齐、鲁、吴、晋、越五国的形势各自有了变化。

  事实上子贡也确实是孔子门生中最有头脑的一个,他经常提出尖锐深刻的问题和见解。跟子贡有些类似的冉有和子夏,他们都曾经做过国相或王师。
  子路可能是孔子的最有个性的门生了。他是个性情粗朴、喜欢好勇斗狠的直男。事实上他仿佛就是个处处与孔子相反的存在。
  孔子讲究表面文章的礼,子路可不吃这一套,只要他认准的事儿就干,别人的看法爱咋咋地。
  孔子认为“食色性也”,而子路坚决反对男女搞暧昧,对孔子见南子一事,意见大极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