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这个打工妹,该不会就在你们打工的那家儿童食品厂吧?”既然杨琼这么知根知底,向文估计这个桃花一定与她们在一起。
“是的。在这个厂打工的老乡,都是她先前介绍进去的。她称得上是我们的大恩人。”杨琼很自豪地说。
“那她不想回家办厂?”向文又追问。
“你问到点子上了。”杨琼越说越开心,“她就是有这个想法。这次她也同我们一道回老家了。她说我们山区农副产品丰富,很适合办食品加工厂。但她要先看看情况。说是如果有可能的话,就找区企管会的领导商量,把破旧的区食品厂重新改造成一家像模像样的儿童食品厂。如果成功的话,还可以安排一部分年轻人就业。”
日期:2015-09-03 18:05
“看来是个好典型。”向文乐不可支,“我相信她一定会成功的。”
“看你这高兴劲儿,如同自己已经当上了作家。”杨琼也跟着乐了起来,“今天的便宜算是被你占尽了。”
“都是你配合得好嘛!”向文嘻皮笑脸。
“你别得意忘形,开年回厂后,我就对小珍说你欺负我了。”杨琼的脸上泛起了红晕。
“你敢——”向文一听,就象屁股下面安了弹簧,一下蹦得老高。
“我不说,我投降!”由于在自家门口,杨琼不敢再与向文嬉闹,要是真的被他弄倒在地,让路人瞧见那该多难堪,于是赶紧举起了双手。
杨琼举手投降,向文也就罢休了。他说:“我该回家了。希望你有空到我家作客。”
“好吧!你早点回去,免得两个弟妹担心。我们有空再见。”杨琼也感觉自己有点疲劳,她想进屋好好休息一会儿。
“再见!”向文高兴而来满意而去。
弟妹俩见哥哥回家后很是开心,还以为珍珍姐回心转意了。向武抢先说:“哥,我和二姐商量好了,开年后还是出去打工,保证多挣点钱回来,好让你早点娶珍珍姐。”向芳也跟着张开了笑脸,朝着哥哥一个劲地点头。
“如果你们还想出去闯一闯,我不反对。”向文见弟妹俩如此关心他的终身大事,很是感动,“不过,实话告诉你们,我和小珍已经分手了。你们挣的钱我会替你们保管好,留着你们成家用。”
日期:2015-09-03 18:55
“不会吧?”妹妹似乎有点不相信,“那你还高兴个啥子呀?”
“我今天收集到了许多有趣的写作素材,所以很高兴。”向文并没有因为与小珍分手而感到忧伤,“从明天起,你们两个负责操办过年的事,想吃什么就买点什么,别乱花钱就行,我在家里好好写几天,要是有人找我,就说我不在家,我不想别人打扰。”
“……”弟妹俩哑口无言。
“不做声就表示同意啦!”向文连忙吩咐弟妹俩做晚饭,自个儿则溜进房间写稿。
当天晚上,向文一直熬到天亮,抽了大半包“大公鸡”香烟,一口气完成了一篇约七千字的小说《雨打桃花点点红》初稿,写的是打工妹的故事。因为他觉得这篇稿子按新闻体裁写就不容易发挥,于是尝试着写成了小说。他以桃花为人物主线,穿插了来自几个不同家庭的女孩子,描写她们如何响应发展多种经济成份的号召,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纷纷从贫脊的大山走出去,又如何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创造财富的感人故事。当然,这篇小说除了主人公桃花,还少不了老同学杨琼甚至包括小珍、向芳在内的众多女孩子的影子。她们一个个都在远离故土的打工路上,洒满了辛勤的汗水和泪水,最终都获得了爱情和事业双丰收……
尽管是初学写小说,但向文自我感觉良好,甚至沉浸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中不能自拨。整整熬了一个通霄,向文居然没有一点睡意。这个春节,别人想着如何过年,可向文的心思全放在修改小说上,就连拜年也把初稿带在身上,随时随地修改。
二姑父见向文如此痴情写东西,便直言不讳地道:“文儿,你别瞎折腾了,要是写出了‘神经病’,我这把年纪,腿脚又不方便,可帮不了你什么忙啊!”
“你懂个屁!文儿喜欢做的事就让他去做。你只管剃头的事。”二姑妈狠狠地瞪了二姑父一眼,转脸又温和地对向文说:“文儿,别听二姑父瞎说。不过,你写东西确实要少熬点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
向文点了点头。其实,二姑父要表达的意思与二姑妈的差不多,只不过话不中听罢了。
高考落榜后,向文自认为没脸见大姑妈,除了一年一度拜年,平时从不轻易去大姑妈家,生怕再给她老人家添麻烦。由于二姑妈家挨的近,所以他先拜二姑妈家的年,后拜大姑妈家的年。向文到大姑妈家拜年是固定时间——每年正月初五,因为这一天刚好又是大姑妈的生日,顺便祝寿。
大姑妈并没有责怪向文,她语重心长地说:“文儿,大姑妈不指望你带什么东西来,只要你心中有我就行。我年龄大了帮不了你什么,有什么困难随时找表哥表姐们帮忙,他们常常念叨你。”大姑妈越是这样关爱向文,向文越是感到不自在。他向大姑妈一再表示了歉意,并说往后一定多来看望她老人家。
日期:2015-09-03 19:01
向文本不是特意到姐姐家拜年的,因为弟妹已专程去了她家拜年。他主要是想来会会老同学贺健伟。他听说贺健伟回家过年了。
到了姐姐家后,向文见姐姐正在门前的小院落里照看儿子,便挨姐姐身边坐了下来。
姐夫哥放完鞭炮后,连忙端茶递烟。当他得知向文想见贺健伟后,便一脸笑容地对他说:“你今天来的正是时候,他明天就要回学校了。我帮你去喊他来,他住在隔壁的湾子。”
向文连忙点头道谢。
不一会儿,贺健伟果然跟在姐夫哥身后赶来了。如今,他的身材与他的名字很相符,不仅块头大,而且身高比向文整整高出一头。他穿着整齐,戴一副黑边的近视眼镜,皮肤还是从前那样白嫩。
二人一见面,便来了一个熊抱。
“你这哪像个大学生啊!简直就是一个公子哥。”向文发出了“啧啧”声。
“你比读书时也长高了,就是黑了点、瘦了点。”贺健伟“嘿嘿”一笑。
“你读大学我种田,你在城市我在农村,天壤之别啊!”向文深有感慨地说。
这时,姐夫哥又端来一杯茶递给了贺健伟,并笑眯眯地说:“你们聊,我去给你们随便弄点吃的。”
贺健伟学的是水利工程专业,将来有可能分到水利系统工作。向文很是羡慕,他一再嘱咐老同学,往后要多多关心家乡的水利事业建设。说罢,又从裤袋里掏出自己写的小说,双手递给了贺健伟,并认真地道:“这是我春节期间写的一篇小说,请老同学不吝指教。”
日期:2015-09-03 19:46
贺健伟一口气看完了向文写的小说,当即竖起了大姆指:“写得好!有点意思。没想到我的家乡真是一个‘桃花盛开’的地方啊!”
“农村怎能与城市比嘛!不过算你有良心,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向文随口说。
“正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贺健伟深有感触地说:“老同学,你尽管在家里种田,但比我勤奋多了,你的文字功底就比我强,你和家乡的打工妹一样都了不起。你将来比我有出息。”
“多谢老同学的鼓励。”向文深知自己目前的处境,“我不能与你比了,我目前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由于向文没有亲历城市生活,也没有过打工经历,所以小说中有个别情节写得还不太逼真。于是,贺健伟给他提出了很中肯的修改意见,并建议小说定稿后投到《山花》杂志社,他说:“这本文艺刊物以刊登乡土小说为主,在全省很有名气,且每期都有新人新作。我回家过年时,还特地买了最新的一期,待会儿我去拿来给你欣赏欣赏。”
“那太感谢老同学啦!”向文巴不得现在就能把杂志拿到手。
这时,姐夫哥刚好用托盘端来了两小碗鸡汤煮糍粑,听贺健伟说要送杂志给向文,便道:“你们先吃点,我这就去拿。”
“水兵哥,那又得麻烦你了。杂志就在我的卧室床头柜上。”贺健伟很有礼貌地道。
贺健伟又与向文边吃边聊。放下碗筷后,二人击掌约定,往后找个机会四个同学在一起好好聚聚。因为范华正在上军校,这两年一直没有回过家。
正当二人聊得起劲时,向武急急忙忙地赶来了。他向姐姐和贺健伟分别打过招呼后,便对向文说:“哥,家里来客人了。”
“哪个来了?”向文觉得这客人来的真不是时候。
日期:2015-09-03 20:17
“我不认识。”向武道。
“男的还是女的?”向文又问。
“母的。”向武不耐烦了。
向文和贺健伟同时笑了。向芬连忙一本正经地说:“向武,说话放文明点。”
“老同学,既然家里有事你就先回去忙吧!今天也聊了好长时间,往后有机会我们再聚。”贺健伟伸手拍了拍向文的肩膀,“要是找了媳妇,可别忘了告诉我啊!我明天就返校了。”
“八字还没一撇哩!”向文一声苦笑。
“向文,那你就别磨蹭了,早点回去吧!大过年的,别让客人在家里坐冷板凳。”向芬抱着儿子站了起来。
“知道啦!我拿了杂志就走。”向文充着姐姐笑了。
这时,姐夫哥刚拿着杂志回到了家门口。
向文接过杂志后,与贺健伟挥了挥手,便与弟弟一道起程回家。
“向武,别神经兮兮的,到底是谁来啦?”在回家的路上,向文又一个劲地追问弟弟。
“哥,我真的不认识。是一个长得白皮细肉、胖乎乎的大姐姐。”向武快言快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