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人豪刘伯温》
第12节

作者: 燕山刀客A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2-15 13:02:43

  三、返乡治学
  人说三十而立,已经三十二岁的刘基,面对的是人生旅程上一个相当尴尬的年龄。说大,官场里大多数人还当他是年轻人;说小,已经在奔四的跑道上一路小跑了。这是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的关口。刘基决定辞官不做,回到家乡,隐居治学。虽然没有留下他与父母通信的记录,但以刘基的性格,很可能还是征求过二老的意见。
  刘基辞职了,用的理由也是够荒唐的:身体不适。想想那么多四五十岁的老干部还在带病坚持工作,你一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找这个借口就不合适了,说出来也没人信。但刘基是铁了心不想干了,上司也总不能硬逼着他,非挣那么点薪水不可吧。由此可见,元朝官员的自由度,比起后来的朱元璋时代可强太多了。
  刘基离开了官场,但他的进士身份并会被取消,在官场上也有了一些人脉,只要朝廷官员有缺口,他还是有机会再入仕途的,这扇门并没有完全关死。可见,无论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还是十四世纪的元朝,名分都是非常重要的!
  为官七年,刘基勤于政事,忙于公务,出去游玩的时机并不多。现在好了,无官一身轻,可以到处走走了。他自小就熟读初唐才子王勃的《滕王阁序》,对这位年华模溢却又经历坎坷的才子相当敬佩,因此与好友李鹳相约同登滕王阁,切实领略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观。也为这位二十七岁就过早离世的才子婉惜了一番。随后两人又结伴前往鄱阳湖。刘基大概不会想到,他会与这座湖结下不解之缘。

  .鄱阳湖古称彭蠡,“彭者大也,蠡者,瓠瓢也。”赣江、修水、鄱江、信江与抚河五条大河在这里汇聚,是南下入赣的必经水路。它北起湖口,南到三阳,跨度超过了三百里,分为南北二湖,南宽北窄,如果把万里长江看作是一条腰带,那鄱阳湖就是系在腰带上的宝葫芦。
  .天气晴好,湛蓝的天空中,零星地飘着几朵白云。两人雇了船,一路向北。极目四望,远处水天相连,望不到尽头。白茫茫一片,让人有置身大海之中的错觉。和煦的阳光下,游船徐徐向前。刘李二人站在甲板上,欣赏沿途的美景。一阵微风缓缓吹过,轻拂刘基的脸颊,一个浪花轻柔地打过来,溅到他的袍袖上,他感觉很舒服。湖面如同明镜一样干净,可以清楚地看见各种鱼虾在快活地游动。一群天鹅从湖中小岛上扑啦啦地飞起,排成整齐的人字飞向天边。

  游船继续向北行进,湖面越来越窄,不一会儿,天陡然变了,大片的乌云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猛烈的北风带起巨大的浪花拍打在船舷上,船开始在湖中左右摇晃,没过多久,黄豆大的雨点就落了下来,噼噼啪啪地打在甲板上。两人被迫到舱中避雨,交谈之中不免有紧张言语。而摇橹的师傅们却依然神态自若,老练地调整航向。显然这样的情景,他们已经司空见惯了,一点也不慌乱。

  刘基不禁感慨,人生与水上行舟何其相似,官场也如同这天气一样变化无常,什么事情都能发生。无论是阳光明媚还是狂风暴雨,都应泰然处之。
  不一会儿乌云散去,天光放睛。雨后的满面更加秀美,恬静如同待字闺中的少女。船上的人都松了一口气,继续向前,穿过汊口时,刘基突然想到,如果发生战争,敌人将这个汊口封锁,那恐怕就相当被动了。虽然现在天下太平,但怎能保证,未来不发生战争?.
  刘基与李鹳在鄱阳湖北岸分手,然后又独自游览了武夷山、铁牛关和铅山鹅湖等地。随后,就踏上了去往南田的路途。
  终于到家了,回家的感觉真好。无论在外面多么风光,还是觉得家里的床最踏实;无论在外经历多少坎坷,家里都是最可靠的港湾,能帮你承受任何风浪。外面的绫罗绸缎再漂亮,不如妻子亲手缝好的一件单衣;外面的山珍海味再,也比不上母亲烧的一道家常菜;外面的荣华富贵再诱人,也不如与亲人团聚的幸福感。来得是那样真切。
  离家七年,母亲已经日渐苍老,妻子的额头也有了些许白发。作为全家人的希望,当年他离开时,一家为人他祝福,现在他回来了,他们也没有任何怨言,没有把“不争气”“不负责任”的奖牌颁发给他。这样的情分,重感情的刘基能无动于衷吗?
  刘基觉得特别对不起自己的妻子,结婚近十年,自己陪在她身边的日子没有一千天。在外的七年,都是她在照顾父母双亲,而自己却没为家里做些什么。他想学医,看看能不能治好妻子的病,能让她完成当母亲的心愿。
  以前的刘基,总是得到全家人的格外照顾。他因为要读书,要写文章,要准备科举考试,家里的什么农活自己都不用干,他也真的是什么都干不了。现在回家长住,他不愿意再做昔日那个饭来张口的书生,不愿意让全家围着自己转,为自己做出牺牲,而是希望自己亲自参与农活,

  既然不能兼济天下苍生,先为家里做占事情也是好的。
  .刘基说干就干,身体力行。农忙季节,他跟随弟弟刘升下地插秧,播种施肥。平常日子,他在家读书写字之余,总是抽出时间养花种菜,喂养禽畜。在南方的闷热天气下,刘基经常忙得是满头大汗,有时甚至把手都磕破了,鲜血直流。让过来送水的妻子分外心疼。父母和弟弟都劝他不要干粗活,有这份心就足够了,可刘基却不这么认为,农活中自有一分乐趣,更何况是为自家干活。
  .刘基喜欢交际,不当宅男,他经常到邻居家串门,拜访村中的老工匠老艺人,听他们讲那过去的故事。如果在今天,刘基会成为一名优秀记者,能写出一篇篇独家报道。可惜在那个时代,没有版面给他发采访稿。对于园艺、钓鱼、养蜂、医术和占卜等等,他都非常有兴趣,并身体力行地实践。
  .毕竟是书生。刘基的农活不是白做的。别人做一回就是一回,他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别人做农活仅仅就是做农活,他将之作为活动筋骨,同时开拓思维的手段;别人把农活当成谋生的职业,而他则是将之作为观察和透视世界的一扇窗。
  几年之后,他就将自己学到的各类实用生活知识,编纂成了一本《多能鄙事》,共有十二卷之多,内容相当丰富。这本书还被光荣地收进了《明史·艺文志》之中 。后来的学者纪晓岚收进了《四库全书》之中,却对此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是书凡饮食、器用、方药、农圃、牧养、占卜之法,无不备载,颇适于用。然体近琐碎,若小儿四季关、百日关之类傅见胪列,殊失雅驯。立名取孔子之言亦发球属僭妄,殆托名于基者也。
  也就是说,因为这本书涉及的内容太多太琐碎,而且文字又不够精致,连纪大烟袋都怀疑,这不应该出自刘基之手。看来,老纪自己当四库全书总编,却对编与著的核心区别没搞清楚,这只是刘基编著的一部书稿,用的材料是别人掌握的,用的观点是别人主张的,刘基只是整理一下而已。如果刘基没有这么渊博丰富的知识,他后来的代表作品《郁离子》也不可能写得那样立意深远,让人信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