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人豪刘伯温》
第3节

作者: 燕山刀客A
收藏本书TXT下载
  相比这两人,朱元璋出身更苦,起点更低,低得真是没法再低,已经低到尘埃里了——贫农。他祖籍丰沛,和汉高祖刘邦勉强也算半个老乡,出生于濠州(安徽凤阳)。先后从事过乞丐与和尚两个不体面的职业,二十五岁那年,朱和尚经幼年好友汤和推荐,投入到了红巾军领袖郭子兴帐下。他作战勇猛,敢打硬仗,又比一般将领更有谋略,因此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并将义女马氏许配给他。在郭子兴死后,朱元璋逐步成为拥兵十余万的重要军事领袖,账下拥有徐达、常遇春、胡大海、李文忠等虎将。

  更重要的是,像老前辈刘邦一样,朱元璋对读书人既轻视又笼络,既利用又防备。既能供在高堂之上,又可玩于股掌之中。战乱之世什么最珍贵?人才!朱元璋的态度很明确,意志很坚定。他不允许自己手下的大将私自结交文士书生,一旦发现了必定严厉惩处。但他自己,却想尽一切办法,网罗有独到见解、能为已所用的读书人。

  谋士和美女,都是朱元璋的爱好。两者的共同点是:第一,发现了就要占有,不能错过;第二,自己占有不了,宁可毁掉,也不能让其落到别的男人手中。
  在渡江之前,他的同乡李善长、汪广洋就加盟了。攻占应天之后,又先后有杨宪、朱升、孙炎和夏煜等投奔。谋士队伍不断扩大,虽然不及战国四公子纳三千食客那样的规模,但朱元璋爱才惜才的口碑,已经在江南流传开来了。
  朱元璋理想远大,自从独立带兵开始,就将刘邦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而在他的眼中,善于调理各方面关系和筹集饷的老乡李善长,就是萧何的翻版,徐达智勇双全堪比韩信,而且,又是自己打小就交下的的死党,远比韩信忠心。
  不过,这个班子还欠重要一环,张良张子房在哪里呢?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北有蒙古人,还有方国珍、明玉珍、陈友定等一群地方势力,谁能替我扮演军师角色,为我分忧解难,替我出谋划策,谈笑之间,让战局发生转机,让敌人损兵折将,让我这个老大,不至于当得这么辛苦?
  我才三十二岁啊。为了军国大事,经常从黎明忙到深夜,生了三个儿子,居然没功夫给他们起名字。几个夫人也都明里暗里抱怨我冷落她们。每天风里来雨里去,不是打仗,就是为打仗做准备,我容易吗?
  李善长只能管理内务,无法胜任军师。汪广洋、杨宪之流,写写檄文表书还马马虎虎,说起行军布阵喜欢夸夸其谈,但却只是些纸上谈兵,博自己一笑还成,真听他们的,还不把我带坑里去?
  朱元璋知道,能充当军师的的人才,不是随便就能有的,不是抓一个就能用的,需要他耐心地寻找,慎重地选择。
  问题是,大敌当前,你等得起吗?时局紧迫,根本不给你从容挑选的时间。
  过去这一年,朱元璋为什么要把战略重点放在浙东,答案似乎很清楚了。这里风光旖旎,物产丰富,但是,朱元璋可不是来发展旅游业,更不是想炒房地产。朱元璋知道,从南宋起,这里就是读书人高度集中的热土,是重要的状元制造基地和培训中心,人杰地灵,人文荟萃,人才辈出。本丞相占领这里,就是为了挖人!
  果然,随着朱元璋兵马所到,主动投奔的读书人相当不少。但不是谁来都能混饭吃。得择优录用,唯才是举。正在朱元璋为招不到得力助手而苦恼之时,一封来自处州(浙江丽水)的密信,却让他相当兴奋。
  担任处州总制(一州之长)的孙炎来信禀报,经过他的多方调查与走访,确认当地有四位才华出众的饱学之士,不可多得,被尊称为“浙东四先生”,他们都和被朱元璋赶跑的元将石抹宜孙交往密切,但由于元朝死板的民族观念和用人制度,四人一直无法得到重用。如果这四人能加入我军,对将军未来的大业,应当会有很大帮助。
  孙炎特别强调,其中一位尤其出色,是至元元年(1333)的进士,他人虽已不在江湖,江湖上却有特别多他的传说。
  这四先生就是:宋濂、叶琛、章溢和刘基。对于这四个人,朱元璋其实一点都不陌生。他立即向孙炎回信指示,不管用什么办法,都得把这四人给请出来,特别是那个叫刘基的。潜台词就是,如果让他们落到张士诚那里,对我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你的后果更加严重!

  孙炎清楚老大的脾气,当然不敢马虎。做这类游说工作,他经验丰富,有很多成功案例。如今升了官,底气更足,把握更大,积极性也更高了。
  经过他的邀请,四先生中有三个很快被说服,答应出山为朱元璋工作了,这让孙炎心中有了一些些满足感。但其中有一个态度非常坚决,无论孙炎怎么软磨硬泡,说什么也不肯出来做官。孙炎已经派人跑了两回,都被他挡回来了。
  不仅如此,他还转交给孙炎一把宝剑作为答谢。
  而这个人,偏偏是老大最看好的刘基。
  难道我的级别不够,非得老大亲自去请吗?老大交待的事情办不好,让我怎么敢回南京?
  孙炎无比悲催地看着这把剑,越来越失望,越来越伤心:你是不是看我完不成任务,送一把剑让我自杀呢?
  看来,三顾茅庐的宿命是无法避免了,而且,只能成功,不许失败。
  如果三请依然无法如愿,孙炎下定决定,准备甩手不干,亡命天涯,他实在不愿意这样回南京,这样面对老大那双能把一切看透的眼睛。
  这想到这里,孙炎恨不得愤怒地呐喊:
  刘基,你太欺负人了!
  刘基有什么本事,能把说降专家孙炎逼上绝路?能让朱元璋如此看重,要孙炎以他的名义三番去请?为什么刘基不愿意投靠朱元璋?他的顾虑来自哪里?而他为什么又能从大元的进士和五品官,转型成为大明开国第一谋臣?要解答这些问题,让我们把镜头切回七百年前,切到到刘伯温的老家,从他的出生开始说起。
  日期:2014-02-08 16:10:13
  一、名门之后,起点高才是真的高
  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六月十五,已经到了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江浙行省处州府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今浙江省文成县)一个耕读世家里,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一个新的生命来到了这个世界。
  让全家人高兴的是,女主人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大小子,很招人喜爱。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里,男孩承载着光大门楣、振兴家族的期望。.而女孩,却总会给人以替别家养媳妇的感觉。
  孩子的父亲刘爚已经年过四十,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而如今的他,却是三十而栗,四十不获。他们家虽祖祖辈辈都是汉族,但因为一直生活在江南,只能叫南人,成为蒙古人、色目人和汉人之后的第四等公民。[ 元朝时, 南人泛指长江、淮河以南的原南宋统治之下的各地土著民族人民以及少量南迁的汉人。 汉人是在南宋时期,未受到南宋实质管辖的北方人,包括原本金、西夏(被认为是色目人)境内及今四川、云南两地区人与高丽人,地位高于南人。但“汉人”并非全都是现代民族意义上的汉族人,还包括女真、契丹、朝鲜等北方地区半汉化的民族。 色目人(“各色名目之人”)意色目相异,异样相貌之人,是元朝时中亚、西亚、欧洲民族的统称,也是元朝的四类民之一,一切非蒙古、汉人、南人的都算色目人。]而他的职业更为悲催,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却得不到朝廷重用,仅仅在处州府的遂昌县取得了一个教谕的差事,大致相当于今天分管高考的县教育局副局长。知道蒙古人怎么给职业排序吗?八娼九儒十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