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客户经理手记——我所经历的跑路企业》
第26节

作者: 黄金战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2-05 09:53:16
  二、信贷泡沫之二 ——我所接触的温州商人
  温州出事之后,温家宝火速赶到温州救火,还制定了温州金融改革方案。时隔两年,效果怎样?现在浙江成为全国银行的重灾区,温州的不良率在全国最高,成为在总行挂号的难题,有的基至成立了专门的处置小组。中央出手都救不了温州?对,是这样的。因为中央也没有找到症结所在。
  从媒体上的观点来看,温州信贷环境出现问题,主要原因一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被迫借高利贷(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命题),二是是民间资本没有出路,民间资本没有得到很好的规制,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要求有两点,一是要求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注入流动性,二是加快金融行业的发展,成立更多的村镇银行云云。我不在温州,但是据我所观察到的温州企业,这两个问题根本没有说到点上,温州问题解决不了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信贷破沫破裂,而且这个泡沫的形成、膨胀、破裂和上海钢贸是一个模型,只不过上海钢贸集中于一个行业,而温州集中于一个地区。

  日期:2014-02-05 10:10:43
  温州的中小企业是最发达的,早在其他地方的人还没有开化的时候,温州人己经大发其财了,这里形成了全国、全世界若干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至今也没有其他地方能够替代,比如低压电器、泵阀、皮革、制鞋、服装、包装印刷等等,而且一些行业的龙头企业都出在温州。温州的实业最发达,温州人的经营头脑也是最发达,和温州人打交道大费脑筋。
  温州人抱团,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温州商会是全世界组织最多的商会,几乎全国各地都有温州商会,而且商会之间联系密切,组织严密,而且浙江省政府有专门的机构对接各地的温州商会。
  温州人在闯世界的过程中,对于商业精神口口相传,几乎每个温州人都对温州人的创业精神耳熟能详,经常有人和我说温州人的“两板精神”——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温州人的“四千精神”——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不但是商业精神,而且感觉他们和怎样和政府打交道、怎样和银行打交道,都形成了固定的套路,无论走到哪里,屡试不爽。
  日期:2014-02-05 15:27:17
  聪明的温州人

  温州人的资本运作水平,的确是一流,他们把政府、银行玩弄于股掌之间,可以说是新一代的红顶商人。
  有一个汽车项目,在浙江一直没有什么发展空间,于是计划向其他省份转移。这是一个招商引资项目,在来之前,先和当地政府谈条件,一是土地出让价格不能高了,其实不敢说白给也差不多;第二,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资金,进行先期孵化;第三是其他税收等配套优惠措施等等。就这样,就把浙江的二手设备搬了过来,七零八凑地攒了一条组装线。当地政府又给钱、又给地,这样工厂就开起来了。这样算起来,企业基本没有什么投资,只是弄来了一套二手设备,说白了还是当地政府投资。紧接着,土地证办出来后,又拿土地证抵押贷款,虽然政府相当于白给,但是到了银行,就按市场评估,于是大批量的资金又到手,这是用的银行的钱。工厂运行起来之后,规模宏大,政府支持,和在浙江的时候不可同日而语了。于是紧接着,将公司包装,然后整体打包卖给一家大型的汽车集团,两三年的时间,几个亿的现金轻松到手。

  日期:2014-02-05 15:49:14
  为什么说温州的金融问题属于信贷泡沫破裂,不妨拿出比较知名的眼镜大王胡福林跑路的事来。信泰集团成立于1993年,员工3000多人,公司是温州眼镜行业的龙头老大,年产量平均达到2000万副,同时也是温州第一个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眼镜品牌。值得注意的是,信泰集团起家的眼镜产业,2010年产值只有2.7亿多元;2011年跑路前的8个月,也才1.2亿多元。就是这么一家企业,银行贷款8个多亿,民间借贷更是高达12亿。当然,胡福林主要涉足的,除了眼镜业,还有新能源行业。

  不到3亿元产值的企业,光银行贷款到了8个亿,还反过头来说是融资难的问题,这也太搞笑了吧?
  有温州出问题之前,温州的金融环境一直很好,银行基本没有不良贷款。企业之间的信用也很好,很多老板说,找老乡借个钱,几十上百万,几分钟就打过来,连个条都不用写。良好的信用环境,无限膨胀的信贷需求,这就刺激了银行不断地加大信贷投入,哪怕企业没有把钱用到主业也不断地投入,只要能还本付息就是好企业。在泡沫膨胀的过程中,所有人都感觉很好,都放松了警惕,都觉得自己赚了很多钱。既然是泡沫,迟早是会破的。

  现在,温州哀鸿遍野,企业之间找不到担保了,企业间更拆借不到资金,温州的整个信用体系己经崩溃,与前几年之前形成的反差,可谓天壤之别。泡沫破裂之后,再把他吹起来,那是谈何容易。
  日期:2014-02-05 16:02:09
  那温州人贷了那么多款,到底把钱投到哪里了呢?不用说大家也知道。首先,温州当地的产业都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很少,而且都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的原始积累早己完成,不需要太多的资金。这些行业,竞争也过于激烈,基本到现在都成了微利行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闯天下轻松赚钱的时候己经过去了。
  去年的时候,有一次翻开省浙江商会的会刊,我勒个去,全省哪里有几个正儿八经干实业的,会员企业除了干房地产的就是干投资担保的,以实体企业出现的会员单位不到10%。这些还都是外出的浙商,本土的浙商也应该是差不多情况。温州炒房团,温州煤老板,什么东西涨钱是炒什么,早在温州信贷出现问题之前,温州炒家己经声名狼藉。炒这些东西都需要资金,哪里来的钱,信贷资金首当其冲。就和上海钢贸商一样的情况,以实体名义贷款,贷出的款都投到了高风险领域,成了社会游资,成了热钱,一旦经济下行,泡沫立即破裂。

  日期:2014-02-05 16:21:54
  温州的问题,推而广之,也许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
  首先,实体经济升级困难。温州的实体经济己经发展到一个相当的程度,浙江一直是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温州又是浙江的翘楚。但是转型升级,谈何容易。德力西、正泰,己经是非常不错的企业了,但充其量也不过三十年的历史,和100多年历史的西门子、博世相竞争,相差的还是很多,而且有很多问题不是一个企业能解决的,比如创新体制,比如知识产权,是整个国家制度设计的问题。中国企业的超越,大家经常挂在嘴边的,比如阿里巴巴,比如腾讯,那都是新兴产业,不需要太多的积累,一群人守着电脑就能完成,可是在传统的制造业领域,历史形成了差距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赶上的。而且, 国际分工也早己形成,中国注定了是在国际产业链的末端,承担了低端产品的制造和高端产品的劳动密集领域的分工。这个国际分工,不是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就可以改变。美国最牛B吧,科学、技术、管理、人才、资金、制度一样不缺,但是最豪华的车还是出在德国,美国人再厉害也干不过德国人,因为早在美国汽车工业起步的时候,德国人己经完成了国际分工。

  其次,实体经济的资金外出寻找出路。实体企业向上转型升级困难,但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不会让自己的钱躺在银行睡大觉。中国人生性是这样,自强不息。这么多资金一定要寻找到出路,于是看到哪里赚钱就投哪里。
  第三,破沫经济迅速膨胀。房地产,民间金融,这属于典型的破沫经济,对于提升国力一点用处没有。于是过多的实体资金投入到这里。天涯里的论述己经很多了,不需要赘述。
  最后,破沫经济破裂,实体经济受到连累。
  温州的今天,推而广之,也许就是整个中国经济的明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