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部金融史2——贫富之刀》
第53节

作者: 天圆地方的困惑
收藏本书TXT下载
  即使1000钱的价格,绝大多数人仍旧是缴纳不起,那一年,不知多少人倾家荡产,“卖妻儿,甚者或自缢死”。宋孝武帝当政最后一年(464年),富庶的浙东数郡发生旱灾,朝廷不但无力赈灾,反而照旧收租。结果,灾害程度不及古代一半,饿死者却是古代数倍(病未半古,而死已倍之),富庶的京师也是饿殍遍野……

  西汉年间,皇权缔造了“皇帝-封建官僚-小农”的社会框架:这是一个倒“丁”字形的社会结构,封建官僚站掌控了绝大部分社会财富,其余的人都处在低端,顶层和低端之间没有任何缓冲带。如果顶端的人选择了掠夺,所有的人同样会选择虚伪和卑劣,这才是获得财富最有效的渠道。这样的社会框架不会也不可能提供创新空间,重大创新的历程必须依靠帝国全体臣民在点滴试错中积累。
  刘宋时代,“皇权-封建官僚-小农”的社会结构再次出现在江南一地。士族高门势力被迅速清洗,寒门素族以军功起家,十几年间占据了所有朝廷要津,也迅速把触角伸及社会每一个角落,从货币、土地到税收,皇权推行的所有政策都被异化为抢劫的工具。
  不同于西汉的是,刘宋本就是一个偏安江南的王朝,国家时刻面对来自北方异族的挑战,根本没有前世的财富积累。皇权对财富的获取机由掠夺变为抢劫——不仅仅是对社会底层的抢劫,也包括皇族和封建官僚集团之间互相抢劫。刘宋皇室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命运最为悲惨的皇室,开国皇帝刘裕共有男性后代158人,这158人中有114人死于非命:子杀父者1人、臣杀君者4人、兄弟相残103人、为外人所杀者6人。皇室成员如此大规模自相残杀,此前从未有过,此后也再未发生。

  在皇权的逻辑里,权力才是真正的手足,只要有钱就会满街都是兄弟。一旦皇权开始抢劫自己的支持者乃至宗室,帝国就基本丧失了统治能力,强者在皇权之下都会沦丧财富,何况苍苍蒸民?
  衣服破尤可补,手足断不可续!

  日期:2013-01-16 20:36:34
  全民高利贷
  刚刚建立的刘宋王朝必须依靠封建官僚,又不能让封建官僚过分掠夺百姓。刘宋末年,宋明帝为了搞平衡、平民愤,经常对封建官僚施以残酷的刑罚,不但让人血本无归,还经常搞满门抄斩、虐杀之类的娱乐活动。显然,这不是平衡跷跷板的方法,如此,封建官僚和天下黎民都被搞的血本无归、家破人亡。
  无论是谁,要想彻底逃出这个循环,只有一个选择——自己成为皇帝。
  刘宋右军将军萧道成为刘宋王朝出生入死,仍不见容于宋明帝,于是,萧道成选择了拉杆子造反。十年经营,公元479年,萧道成终于废黜了刘宋末代皇帝刘准,创立了又一个新王朝——萧齐。

  萧道成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曾经发下宏愿“我治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土同价”。萧齐同样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只存在了27年,其兴也忽焉,其亡也勃焉。
  关于萧齐王朝,我们同样从货币说起。
  成功的货币制度都是相似的,一定会顺应经济发展需要;恶劣的货币制度却各有各的卑劣,无论大钱、小钱、通胀、通缩,货币改革的同一个梦想都是抢劫财富。
  萧齐王朝仅有一次铸币记录,即永明初年所铸的“南齐五铢”。从出土文物推断,南齐五铢重量与刘宋四铢钱相仿,重量在3.5克左右。
  同样重量的货币到了不同皇帝手里,却能发挥不同的作用:刘宋王朝的四铢钱是类似于“大钱”的虚值货币,造成了通货膨胀;南齐五铢同样是一种“大钱”,却制造了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通货紧缩。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萧齐王朝只有一次铸币记录,南齐五铢铸造量相当小,所以,也就出奇的值钱。萧齐官价规定,一枚南齐五铢的官价可以换30枚左右完好的五铢钱,实际流通中,南齐五铢的抢劫能力又远远高出1:30的兑换比例。如果以南齐五铢计价,永明年间,一石米的价格仅为几十钱,一匹绢的价格也仅为300钱,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萧道成“黄金与土同价”的愿望。
  物价下跌虽然可怕,更可怕的是,萧齐王朝维持了刘宋年间的货币税率。刘宋年间一亩地要缴500钱作为税款,萧齐年间仍旧要缴纳500钱。此500钱非彼500钱,物价下跌一倍,税款就多出一倍。刘宋永初年间一匹布的市价是600钱,永明年间一匹布的价格却只有100钱,凭空多出了5倍税款。
  何况,萧齐官府只收未经减凿的钱币,税收又何止增加了5倍?
  萧齐王朝一直在有意维持通货紧缩的局面,如果想打破通货紧缩,官府随时可以铸造大钱。因为,真正拥有南齐五铢的人是皇族和封建官僚,通货紧缩越严重,他们手中的财富就越值钱,靠货币掠夺财富的能力就越强。
  黎民百姓确实没钱,税款缴不上怎么办?
  答:高利贷。
  日期:2013-01-16 20:37:51
  南朝墓葬中经常可以看到借贷契约,令人惊讶的是,除了王公贵族的大墓,相当一部分小康之家的墓葬中也可以见到借贷契约。这些契约记载了借贷事由、时限、利率,借债者多是自耕农,一般数额不会超过30文,以半年为限,年化利率平均为200%,是货真价实的高利贷。
  如果债务人到期无力偿还贷款,还可以延长归还期限(今天这种业务被称之为“展期”)。如果延期几次之后,作为抵押的田宅会被债务人收走——那应该是家中仅有的田宅。最后的结果,是债务人以自身作为抵押再次举债,自己沦为奴婢或者部曲。很遗憾,墓葬中的契约无一例外在债主生前都没有得到偿还,也许这些债务已经永远不可能被偿还。之所以这些借据被放入坟墓,是因为债务人在债权人入殓之前要继续签字画押,人们相信在另一个世界里,已经死掉的人仍旧可以向阳世索债。

  按货币经济发展程度推断,南朝货币总量当远逊于汉代;按商品化程度推断,南朝商品化程度又远不如后来的宋代。汉代、宋代当然也有高利贷存在,只不过,汉代高利贷者“子钱家”仅限于大商人,借钱的人一般也是王侯甚至皇帝,至于普通人,您就是想借高利贷,人家还嫌麻烦。宋朝小农高利贷最为普遍,但高利贷者是官府。
  唯独乱世偏安的南朝,高利贷规模居然如此之广,实在令今天的经济学家瞠目结舌。《南史》这样记载当时的情况,高利贷“子息滋长,督责无穷”,虽然“财物布在民间”却“为患遍天下”。当然,通常情况下高利贷会以土地作为抵押,一旦债务到期不能归还,债主就会夺其田宅,债务人则沦为佃农(期讫,便驱券主,夺其宅,都下东土百姓,失业其一)。
  这里要说明的,不是高利贷利率有多恶劣,也不是失去田宅、沦为奴婢的百姓有多么悲惨,而是全民高利贷背后一个更为可怕的逻辑。

  货币的本质就是寻找高收益、高回报,获得收益的渠道有很多种,为何大家都选择“以钱生钱”的高利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