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就是重口味:历史可以这样写·历史可以这样读》
第24节

作者: 公子齐迹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3-04 12:54:18
  宇文护:史上“屠龙”第一高手
  这是一个乱世。
  乱的一塌糊涂。
  人们惶恐度日,朝不保夕,连皇帝都有随时挂掉的危险。

  这个时代的掌权者不仅喜欢杀人,而且喜欢杀皇帝。男人杀皇帝,女人也杀皇帝,而且一杀就是连着杀好几个,皇帝成了最苦逼的职业。
  这个连皇帝都杀的乱世,是有一个女人开启的。
  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了北方,结束了五胡十六国的混乱局面。公元490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亲政后,继续推行改革,全面实行汉化。
  种种迹象表明,北魏国力越来越强,统一天下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然而这一切,却毁在了这个女人手中。
  这个女人就是北魏胡灵太后。
  胡太后能活下来,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因为当时的制度不允许她活。
  汉人在周朝时期形成了一个传统,“母以子贵”或者“母凭子贵”。可来自大兴安岭的鲜卑人没接触过汉族文化,他们并不信奉这一套,他们的北魏政权中流行的是恐怖的“子贵母死”,生下的皇子一旦被立为储君,其生母将被立即赐死。
  在别人看来,这是一件相当奇怪的事情,难以理解,甚至不敢相信。可在鲜卑人眼中,这很正常,是非常有必要存在而且必须严格遵守的一项制度。
  皇帝的嫔妃们几乎全部都来自贺兰、独孤、慕容等大家族,家族势力庞大,将来她们所生的皇子即位,必然会产生太后和外戚干政的情况,如果新皇帝能力太差,还可能导致外戚专权,甚至干脆把皇帝拉下马改朝换代。
  为了防止此类恶劣事件发生,鲜卑人便发明了惨绝人寰的“子贵母死”制度。从北魏第一任皇帝道武帝拓跋珪到第九任皇帝宣武帝元恪,他们的生母全被赐死,无一例外,九个人都是由其他妃嫔抚养成人。

  有人说这项制度起源于汉武帝刘彻。秦皇汉武,常常并称,两人都是一代雄主,相当了不起的人物,年少即位,摆脱太后干政,清洗朝中权臣,开创伟业。刘彻十六岁即位,却一直生活在太皇太后秉政的阴影之下,这对他影响很大,晚年他立只有七八岁的小儿子刘弗陵为太子,同时杀了他的母亲钩戈夫人,理由是主少母壮,防止钩弋夫人变成下一个吕后。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立子杀母。可最后西汉还是亡于外戚之手。

  北魏的子贵母死并非简单效仿汉武立子杀母,而是为了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专制社会转变。北魏建国之初,妇女的地位还相当高,干预朝政,操纵国柄,甚至被称为女国,为了变成汉人那样的宗法专制帝国,打破母权制,道武帝拓跋珪杀死了刘皇后,开创了子贵母死这一制度。
  虽然残忍,但没人同情被赐死的女人,正是因为她们的死才避免了类似吕后、邓绥这种女强人的产生,没有帝后势力干预,国家才会长治久安。
  日期:2013-03-05 13:07:34
  北魏的后宫笼罩在这种恐怖的“子贵母死”的氛围中,于是产生了一种可能让其他朝代的女人无法理解的奇特现象,皇后和嫔妃们都不敢怀孕,宁愿生女孩也不要男孩,坠胎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直到今天,重男轻女的情况还很严重,而那时的她们却是重女轻男。虽然她们的使命是为皇室延续血脉,但生下男孩可能会因此而丧命,死亡面前,谁都会感到恐惧,生命显然比使命更重要。因此没人敢生孩子,生下来是女的还好,要是男的,就玩完了。
  这直接导致了北魏第八任皇帝宣武帝元恪一直没有子嗣。
  这个时候,一个女人勇敢地站了出来,她就是胡氏,即未来的胡灵太后。

  胡氏有个姑姑,是个尼姑,一个非常不简单的尼姑。她经常进宫跟宫里的妃嫔交流佛家思想。这个尼姑并未看破红尘淡泊名利,很有心计,一有机会便夸赞她的侄女貌美如花。宣武帝得知后,便召胡氏进宫,一看才知道是那尼姑在吹牛,胡氏并非绝世美女,但宣武帝还是把她留在了宫中,不过也没封赏她。
  胡氏出生时,她父亲曾经找人给她算过命,算命人说:“贤女有大贵之表,方为天地母,生天地主,勿过三人知也。”意思就是说她将来能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太后。
  如今她已经进了宫,可是皇帝不待见她,甭说母仪天下了,连能不能生存下去都是个问题。胡氏不甘心,她相信算命人说的话一定能实现。
  胡氏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女人。
  得知其他妃嫔都不敢生孩子之后,她认为这是自己的一个机会,决定赌一把,赌注是自己的生命。一旦成功,她就能得到她想要的权力,万一失败,她必须付出生命。既然想赌,就要破釜沉舟,大胆豁出去。
  胡氏跟其他妃嫔说:“你们怎么能因个人生死而使皇室绝后呢?”她信誓旦旦地说道:“我一定要为皇上生个儿子,即使死,也在所不辞!”她把翻身的希望寄托在了未来的孩子身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