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真实版贫民窟,开扒你可能只在电影里见过的百味人生》
第45节

作者: 珠光宝气1025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6-17 09:34:43
  龙最近单位有点变动,在考虑自己找个出路,在试着自己开个某宝,等弄好了,请大家帮忙推广!不用买东西支持龙,愿意的话帮龙推广推广就好了,我研究了下,做推广好贵的,哈哈哈!哎呦,涯叔不会把我封了吧?
  日期:2015-06-21 13:12:31
  我上午去干活啦,下午睡起来更新啊,然后回复我亲爱的叶公!咦刚才还看见有质疑的叶公?有不同意见欢迎讨论!你们都好坏,悄悄的看,完了在心里和我交流!别这样嘛,跟我聊天嘛,你们不顶帖子,编辑看不见啊,哈哈哈哈!龙当然希望出书,但是出不了没关系!你们的陪伴比钱还重要,真心话。希望你们能见证我这一段的生活。
  日期:2015-06-21 18:13:48
  我的微信号,erjewelry,出来名字是珠光宝气1025,是和我一起的朋友之前用的,大家加这个,我们可以聊天啦。  然后我继续写文,一会见,大家快来加,有空我就和大家微信聊天
  日期:2015-06-21 21:48:38
  贫民窟之 美食汇 1

  这座城市作为省会城市的标志之一就是,汇全国的美食于一体,南北方的美食基本都有。厂子很古老,好几十年的历史了。老社区的角落破房子前一块空地,最先入驻的是一家过桥米线,一个古老的移动灶台,几张小小的折叠桌子和塑料凳子,还有写着过桥米线的移动灯箱。老板两口子都是四川人,不爱笑,都是干瘦的身材。过桥米线是一碗白花花的汤米线,飘几片青菜,没有味道,再来一个小碗,里面是鸡汤,浇了辣油,撒上一点香菜末,就可以过桥了。一口下去,有时候会咬到花生。花生是炒过的,非常香。如果你嫌麻烦,可以选择不过桥,老板娘会端上来一碗调好的米线。我上初中两口子就在这里做生意了,在普通米线卖两块甚至一块五的时候,两块五是个大价钱。我不是会品尝美食的人,却超级爱吃这过桥米线。偶尔妈妈会带我来,她借口不爱吃,我借口吃不完。一碗米线一瓶汽水,是我夏天晚上放学回来的期待。

  日期:2015-06-21 21:52:16
  没人想到这个米线的生意竟然会这么好。晚上路过的时候,凳子坐满了,甚至有人在等位置。老板两口子用方言大声交谈,不要葱花儿要麻辣,多点青菜儿不过桥,语气平淡不带一点感情。虽然是街边小摊,但是两个人却像是最专业的大厨,捞米线撒佐料,一气呵成。端碗的老板娘手下动作飞快,在热汤的温度要透过碗的时候,已经稳稳停在食客面前。浓郁的鸡汤飘来阵阵香气,能想象顺滑的米线加上辣椒油多么过瘾,我往往是要咽口水的。

  不多久,在角落的角落,来了一家馄饨包子。馄饨没有征服米线,包子却成了食客的新宠。一碗米线大家往往觉得不够饱,再来一笼小包子,沾点酱油醋,有干有汤。由于没有对米线造成威胁,米线和包子相处融洽。卖包子的是一个安徽小伙子,个头高大,单看外貌不像是卖小吃的。安徽小伙性格好,很高兴招待每一个食客,没有人要包子的时候,他还帮着米线摊端碗。我有了一点钱,带豆丁来。我吃两个小包子,他吃三个,我还要把小小的馅抠出来说不爱吃,放到他的碟子里。我咕嘟咕嘟喝掉米线汤,拨出来大部分米线给他。这让我养成了习惯,至今,我吃包子都会下意识地只吃皮。

  日期:2015-06-21 21:53:12
  开始有各种小吃往这个小角落钻了。同样是四川人的涮牛肚和豆皮,是一个矮胖的中年女人开的。还有两个新疆小伙子,弄了一个烤肉架。米线感觉到了危机,添置了几个桌椅。包子小伙帮着圈地,他们达成了共盟。牛肚不需要桌椅,她卖的是不占肚子的小吃,她顽强地守住一个一平米的空间,涮牛肚的灯箱擦得亮亮的。当然,一小盘子一小盘子的牛肚豆皮也顽强地守在米线的桌子上。新疆小伙脱了上衣,是一疙瘩一疙瘩的腱子肉。瘦小的米线老板和高大的包子小伙,联手也未必是长着异域面孔的新疆小伙的对手。他们每天天没黑就早早守在摊子上,来个过路人就用带着口音的普通话拉客,争先恐后的包子?米线儿?烤肉?还有矮但是穿透力极强的牛肚儿?如果老客没有点米线,或者两个人只点一碗米线,要空出肚子点其他的,米线两口子期待的表情就会立刻灰败下来。而被点单的各位,急急忙忙回去加工。我口水放了芝麻酱和蒜末的牛肚,豆丁会望着滋滋作响的烤肉。妈妈有点余钱,就会说我们点个烤肉牛肚吧?而我和豆丁都蹩眉摇手表示吃不完。这种情况极少,多数情况下是只有米线的。每当加餐的时候,我们会吃的缓慢而矜持。虽然十块钱的烤肉不够豆丁一个人解馋,五块钱的牛肚在芝麻酱里都冒不了头。妈妈把米线放进牛肚碟子里,她心痛吃不完的芝麻酱。我们是米线的忠实顾客。

  日期:2015-06-21 21:55:21
  战争爆发在炒面小伙来了之后。已经满满当当的角落,来了一个小三轮车。上面悬着的大灯箱写着,炒米,炒面,炒河粉。炒面小伙个头不高,胖胖的,是河南人。他带来了桌椅板凳,将角落又向外围扩大了一圈。他炒起面来,一把葱花下去,香气四溢。再抓把莲花白,把锅爆的滋滋响。他的河南话亲切,笑容满面,一碗面吃得人饱饱。这才是真正的对手。当米线老板不知道第几次看到老客去点炒面的时候终于没压住怒气,上前一步抓住了炒面小伙的破汗衫的领子。包子小伙,烤肉小伙也混战起来,平时的积怨一起爆发。肉对肉的声音很快被碰倒的锅碗瓢盆的声音盖住,又被四川女人独有的高分贝盖住。食客们端着碗站起来,茫然地看着这场混战。到劝架不住的时候,大家扔下碗跑走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