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惊梦(《明末那些事儿》之二),历史上最纠结惨烈的“三角虐斗”》
第60节

作者: 赤脚踏沧浪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6-02 09:55:39
  【116】
  第十一章 和不成,惟有战(3)
  ▲▲河南的局势
  相对于山东战场,河南的局势更为复杂。
  虽然称作“河南“,但黄河以北还有属于河南省的几块地盘,那就是怀庆、卫辉、彰德三府。
  趁着局势的混乱,八九月间,摄政王多尔衮委任文臣武将先后到达河南,基本控制了河南省黄河以北三府(即豫北)。大顺军当然不甘心轻易退出河南舞台,仍牢牢控制着河南西部一些地方(即豫西)。
  除了豫北和豫西,河南其它地方则都是南明政权的势力范围,众多英雄豪杰结寨自固,心系大明。此时,开封、汝宁一带有营寨一百多处,势力最强的是刘洪起;洛阳一带列寨数十个,势力最强的是李际遇;南阳一带也有数十处营寨,势力最强的是萧应训。其中刘洪起“志在效明”,与明朝河南巡按陈潜夫联系密切,也最愿为朝廷出力。
  今年九月初,陈潜夫入朝,向弘光帝呈献了一份颇具战略眼光的奏疏。大意是:
  “中兴在进取,王业不偏安,山东河南地,尺寸不可弃。山东河南各地英雄豪杰占山据寨,大的营寨数万人,小的营寨上千人,都翘首引颈企盼官军。如今江北四镇的兵马不下数十万,应调遣他们兵分两路,一路从颍州、寿州出发向西进兵,一路从淮安、徐州出发向北进兵,让天下人都知道朝廷中兴大明的决心,中原的百姓自然会欢欣鼓舞,看到希望。

  至于河南一带,我也进行了联络,十日之内就可以召集到十几万忠勇之士。朝廷只要稍给一些粮饷,让他们填饱肚子,我就可以率领他们冲锋陷阵,配合江北两路大军,恢复河南五郡。五郡恢复以后,以黄河为界固守,养精蓄锐,整顿兵马,待到时机成熟,再继续北进,不仅江淮一带能永葆安宁,甚至还有可能一统华夏。”
  这是活跃在战斗第一线的军人对全局形势做出的合情合理的战略分析。陈潜夫最后忧心而尖锐地指出:如果内斗不休,“不思外拒,专事退守”,长此下去,江南一带将很难保住。
  这是向弘光朝廷狠敲的一记警钟,无奈南京君臣无人理会。因为南明北使团已经出发,他们唯恐出兵河南、山东,会影响与清廷和谈的大局。
  兵部尚书、大学士马士英不仅拒绝了陈潜夫的建议,还起用自己的姐夫、“老惫不知兵”的越其杰担任河南巡抚。

  日期:2015-06-02 15:59:17
  【117】
  第十一章 和不成,惟有战(4)
  河南数百个营寨的地方武装,在陈潜夫的联络、劝谕下,都表示愿意归附弘光政权。此时,南阳一带的豪强萧应训率兵从大顺军手中收复了桐柏、舞阳、泌阳等州县,他派遣儿子萧三杰到开封报捷请功。
  河南巡按陈潜夫热情隆重地接待了萧三杰,设宴为他庆功,并给与他做官的凭证。萧三杰大喜过望,受宠若惊,乘兴又去拜见越其杰。
  河南巡抚越其杰却认为萧应训不过是个啸聚江湖的绿林好汉,归附朝廷无非想捞个官做,见萧三杰登门求见却两手空空,连份像样的礼物都不带,于是就摆起了巡抚大人的架子,声色严厉地斥责萧三杰是“贼”。
  萧三杰强压一腔怒火,哭泣着离开巡抚衙门,恨得牙根直痒痒,从此他对南京朝廷心怀不满,萌生异心,这为以后形势的发展埋下了一颗危险的种子。
  陈潜夫平时经常巡视各个营寨,每次众头领都鼓乐喧天、彩旗飘扬地热情欢迎和欢送他;而越其杰偶尔路过营寨时,各位寨主都紧闭寨门,没有一个人出来搭理他这位巡抚大人。
  越其杰又尴尬又气恼,认为这都是陈潜夫背后搞的鬼,两个人越来越难以相处,后来越其杰干脆向姻亲马士英告状,诬陷陈潜夫孤高自傲,破坏团结。马士英大学士不问青红皂白,竟然相信了,一怒之下召回了陈潜夫,派出凌駉前往河南担任巡按御史。
  不久陈潜夫因父亲病故辞官回家守孝,河南的局势更加糜烂不可收拾了。
  除了山东、河南,让弘光君臣焦头烂额的还有四川的局势。
  崇祯十七年年初,张献忠率领水陆大军三十万,木船万只,进入四川。六月份攻陷重庆,杀害了弘光帝的叔叔、瑞王朱常浩;八月份占领成都,蜀王朱至澍投井自尽。

  南京的弘光帝闻听消息,大哭一场,可干着急没办法。他实在派不出军队前去消灭张献忠的大西军,只能任命几个光杆钦差前去整合当地残存的明军人马。
  崇祯十七年(1644)八月,弘光帝朱由崧任命崇祯朝大学士王应熊兼任兵部尚书,佩戴经略川、湖、云、贵四省督师金印,赐尚方宝剑便宜行事,全力对付张献忠。同时,任命四川宜宾(名酒“五粮液”的故乡)人樊一蘅为川陕总督,云南昆明人马乾为四川巡抚,共同协助王督师开展工作。
  王应熊是四川重庆人。别看他的头衔高得吓人,手里却无兵无饷,只是一个空头督师。接受任务的王督师不敢怠慢,散尽家财,招募了两千名体格健壮的汉子,满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豪情,穿过湖广,前往四川。
  至于战争的最后结果,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