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坏人还坏的好人——袁世凯 是窃国大盗还是为强国不择手段的奸雄?》
第1节

作者: 陈江玉落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8-11 12:35:00
  无论再怎么骂他,中国历史都不可能绕过此人。
  总督朝鲜、甲午海战、戊戌变法、八国侵华、创立新军、辛亥革命、南北和谈、逼迫清亡、帝国复辟、护国战争、护法战争……近代影响中国命运的大事件,一桩桩、一件件,都有他的身影!
  订立中国的第一个法定节假日,开创中国警察制度,筹修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废科举、办工厂,推广国民义务教育,取消外蒙古独立,否认麦克马洪线,维护中国领土完整……还是离不开他!
  他就是袁世凯!

  一个科举落榜生,在数十年间,由布衣而平步青云,他是中国近代最不受欢迎的人,朝鲜人恨他,日本人恨他,俄国人恨他,清政府恨他,革命党恨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却在强国林立、强敌环伺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学无术,自称奸雄,敢笑曹操不丈夫!
  这不是历史课本上的袁世凯,而是淹没在历史过往中的袁世凯。
  戊戌六君子究竟被谁出卖?宋教仁到底是被谁所杀?中华帝国到底缘何而建?与日本的卖国条约,始作俑者究竟是袁还是孙?
  袁世凯活着的时候,无人能与之比肩,他死以后,枭雄遍地,又无人能压制。

  他培养出了六个总统,十多个总理!
  李鸿章说:“足智多谋,规模宏远,环顾宇内者,无出袁世凯其右者!”
  伊藤博文说:“四亿中国人,无出袁世凯右者!”
  孙中山说:“深幸公为世界第二之华盛顿,我中华民国第一华盛顿。”
  黄兴说:“实乃中国第一人物。”

  ***说:“袁世凯是近代四大伟人之一。”
  袁世凯死前自评:“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
  他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
  徐世昌一语中的——袁世凯是比坏人还坏的好人!

  为国图强,不择手段的中国人!
  日期:2014-08-11 12:54:13
  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秋老虎尚在发威,帝都北京城内外酷暑难当,都察院里几位言官御史蹙眉而坐,大门外却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兵丁衙役们想要谨守职责,驱散人群,却早被乌泱泱的看客给挤没影了。
  “我今天就吊死在都察院门口!”人群中一个四五十岁的汉子大声喊道。
  刚挤进人群的看客不明所以,连忙问身边的人:“怎么回事?这汉子是谁?怎么要在都察院门口上吊?”
  “这是个进京告御状的安徽人,叫胡文忠,他是卖了自己的亲生女儿才凑齐来京的盘缠,但是写了状子却无人肯收,他这是要以死明志!”
  “天啊!他这是受了多大的冤屈,要卖女儿进京告状?还要自杀?”

  “他不是替自己告的,是替别人!”
  “啊?替谁?”
  “袁甲三!”
  “这人又是谁?”
  “你连他都不知道?现在大清闹的最凶的是什么人?南边的长毛(太平军)和北边的捻子(捻军)!长毛的几个王,各个能打!捻子的几十个头领更是杀人阎王!咱们的皇帝老子全凭两个人才能保住江山,哪两个人?打长毛要靠曾国藩!打捻子要靠袁甲三!”
  “嘶……这么厉害?”
  “那是当然!捻子在河南、山东、安徽闹的最厉害,这个袁甲三是河南项城人,自从他跟捻子交手以来,百战百胜,捻子的大小首领,被他杀了几十个!河南、山东、安徽都清静了,百姓们给他立生祠供奉他。后来,满大人和春、福济嫉妒袁甲三的功劳,就诬告他谎报军情、贪污军粮,皇帝老子就把派人把他抓了回来定罪。他走的时候,安徽淮北的百姓拦路堵留,不让他走,上面派下去抓他的人都没办法交差,还是他自己让百姓们散了的。”

  “哦!真是好官啊!怪不得这个胡文忠这般忠心!”
  谈论之中,胡文忠已经把绳子系在了都察院大门的门楼上。

  日期:2014-08-11 12:54:37
  “好汉子!”
  人群中忽然爆发出一声喊:“你要是死了,我们给你收尸!让都察院的官大爷们接状子!”
  “好!”胡文忠站在门槛上,用手攀着绳索,拍拍胸膛,道:“状子就在我怀里!袁大人是冤枉的,他没有谎报军情,更没有贪污粮饷,他爱民如子,爱兵如子!不信去问问河南、山东、安徽的老百姓们!我为了袁大人,卖了自己的女儿,赔了自己的命!”
  说罢,胡文忠将头往绳索里一套,从门槛上跳了下去,“咔嚓”一声响,胡文忠双手下垂,脑袋歪向一边,一双眼缓缓闭上——脖颈已经断了。没过多久,人也没气了。
  围观众人一片静寂,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也不知道是谁突然喊了一声:“接状子!”
  老百姓们便轰然喊了起来:“接状子!”
  “接状子!”
  “接状子!”
  “……”
  这一声声喊,清清楚楚都传进了都察院内里。

  日期:2014-08-11 12:55:27
  早就在屋中坐立不安的言官给事中孙观猛然一拍桌子,喝道:“来人!”
  一个皂隶飞快由外入内,点头哈腰道:“大人?”
  孙观厉声道:“怎么回事!那个胡文忠还没有走?怎么这闹的动静越来越大了!”

  “回大人,胡文忠吊死在大门上了!”
  “啊?”孙观一惊,旁边的监察御史曹登庸也惊声问道:“那个胡文忠真的自杀了?”
  “回大人,真的!”
  孙观和曹登庸面面相觑,另一个监察御史宗稷辰道:“两位老兄,你们一个是安徽舒城人,一个是河南光山人,捻匪祸害的就是你们的乡梓!袁午桥(袁甲三,子午桥)是什么人?二十九岁两榜进士,先任礼部主事,后升军机章京、员外郎、郎中、江南道监察御史,当今皇上登基后,午桥又做了兵科给事中,辅助圣上处理兵机奏章,稽查兵部,一上任就弹劾掉了一个郡王爷、两个巡抚!朝野震动!他的秉性、人品你我都清楚!最是刚直不阿的人,怎么可能去做贪墨的丑事?谁都知道他是冤枉的!你们两个不敢保他,我这个浙江人敢保!我明天就面奏皇上!”

  “宗大人!”曹登庸道:“谁不知道袁午桥是冤枉的?他现在被羁押在兵部,都察院早就收到了他的申诉。是他弹劾过和春、福济打败仗,和春、福济才怀恨在心,伺机报复的。但是,和春和福济都是满臣,圣上听谁的?现如今各省督抚在外面带兵打仗的,有几个是满臣?曾涤生(曾国藩)、左宗棠、袁甲三,这些能打仗的都是汉人!皇上他心里没底啊,这也就是寻个机会要把午桥给弄下来!”

  宗稷辰道:“我知道。但是不靠汉人能行吗?和春、福济能比得上袁午桥?你们信不信,袁午桥这一走,河南、山东、安徽三省的局势一定又会糜烂!”

  “已经糜烂了!”曹登庸道:“我听说被袁午桥打散的捻匪,趁着午桥入罪,重新在安徽蒙城雉河集会盟,公推张洛行为盟主。和春、福济接连败仗,顶不住了!”
  孙观道:“那就趁这个机会,向皇上建言!有百姓为午桥请愿,甘心自杀!和春、福济弹压不住局势,三省糜烂!就这两条,一定能震动皇上内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