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评明帝国的灭亡》
第23节

作者: 泪痕春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12-14 08:31:17
  感谢那些都是浮云、超然的世外、超级大号负翁、苦守的苦手、郗家彬 、岭南陈氏、随便选一个、lagxxxx 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第五章 我给解读一下潜规则
  第一节 潜规则 代表了人民群体的利益
  为了让大家对潜规则,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我先引用几段侯会先生所写的《西门庆如何赚钱》里的文字。

  明代征收商业税的机构叫钞关,嘉靖时全国设有七个钞关,分别是杭州附近的北新关、苏州附近的浒墅以及扬州、淮安、临清、河西务、九江等处。小说里就不止一次提到临清钞关。
  第五十八回,韩道国从杭州购置一万两银子的缎绢货物,直抵临清钞关,派手下人来向西门庆报信。西门庆马上写了一封信给钞关司职官吏钱老爹,附上五十两银子,求他过税之时,青目一二。
  待韩道国回来,西门庆问及此事,韩道国说: 全是钱老爹这封书,十车货少使了许多税钱。小人把缎箱两箱并一箱,三停只报了两停,都当茶叶、马牙香,柜上税过来了。通共十大车货,只纳了三十两五钱钞银子。老爹接了报单,也没差巡拦下来查点,就把车喝过来了。西门庆听言,满心欢喜,因说:到明日,少不得重重买一份礼,谢那钱老爹。(第五十九回)
  明朝的税制,大致为三十税一;货物品种不同,税金也高低有别。西门庆价值万两的缎绢货物,至少应纳税三百两;而经西门庆一番暗箱操作,伙计采取了谎报品种、瞒报数量等非法手段,结果只纳税三十两五钱银子。加上行贿的五十两及事后对钞关官吏的重谢,西门庆花销不过白银百两。国家的税金损失,却达到百分之九十。

  小说第六十回,来保的南京货物也到钞关,派人来取车税银两。西门庆又写了私人书信给钞关的谢主事,同时送上百两银子、羊酒金缎礼物,请求此货过税,还望青目一二。依前例,这回的二十大车货物,至少漏税四五百两在这里,国家吃了大亏,税官得了小利,获利最大的,自然是西门庆。
  虽然,侯会先生所分析的,都是小说的里的内容。但是,《金瓶梅》作为一部伟大的古典小说,就是因为它对现实社会有着高度的写实性。更主要的是,我们用生活常识,也可以判断出来,相关的内容应该非常接近真实的社会。
  问题是,相关内容在各种官面文章里,很少会出现。就是伟大的东林党员,也不会抨击这种公开存在的贪污受贿行为;更不会建议皇帝,从相关问题入手,解决帝国的财政危机。为什么呢?因为,这一切就是传说中的潜规则。
  日期:2013-12-14 08:32:29

  潜规则的特点就是,它是违法犯罪的行为,但是它半公开的存在于相关领域;虽然谁也知道它的存在,但是,它很少出现在官面文章中;它即使出现在官面文章中,也是为了向世人展示它的力量(换而言之,谁也只能看看它,却无力解决它)。
  我们通常认为潜规则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官员的道德堕落。其实呢?潜规则可以公开存在,并且难以打破。主要原因就是,潜规则不但代表官员的利益,更代表广大人民群体的利益。否则,相关的非法行为,永远也不会成为公开的秘密,并且普遍性的存在于社会上。
  比如,我这里所说的逃税行为。相关官员、相关百姓都是获利的。因为,官员可以收到黑钱;相关百姓可以逃税。甚至说得再大点,广大人民群众也是得利的;因为商品交的税少了,相应的物价就降低了。
  事实上,所谓的潜规则,通常都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
  因为,从表面上看,遵守潜规则,那就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事。当然了,深挖下去,他们获取的利益,肯定有人买单(肯定有人会受害)。否则,潜规则就可以堂而皇之的端到桌面上了。相关内容,我后面会详细分析,这里我们先把相关问题放到一边。
  我们必须得知道。如果相关的贪污腐败,只代表某些官员的利益,它永远也不会成为所谓的潜规则。因为,相关的贪污腐败,只代表某些官员的利益,那不论出现在什么地方,也会成为过街老鼠,并受到人人喊打的。既然如此,相关的贪污腐败,哪有资格成为传说中的潜规则呢?
  日期:2013-12-14 08:54:02
  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看看万历皇帝征收矿税就可以知道。
  矿税只代表皇帝和一些税监的利益。所以,你别看皇帝高高在上,也别看税监直接对皇帝负责。都也没有人把他们的当头蒜的。换而言之,你敢收黑钱,大家就会联合起来,把你搞臭、搞坏、搞死。因为,如果大家收黑钱时,都连个基本的规则也不讲,这个社会还不乱套了?
  收黑钱,讲究的就是你情我愿,如果霸王硬上弓,那就叫抢劫了。收黑钱,那就是潜规则;抢劫那就是犯罪了。
  许多人在骂潜规则时,那就叫传说中的不讲理。
  比如,许多人在骂社会时,常常说,现在办某件事需要花几千块黑钱,办某件事需要花几万块黑钱、、、、。
  如果遇到关系好的人,也这样说,我常常都开玩笑的说,就需要花这么点黑钱?太少了!如果我当了官,我都明码标价,翻了十几倍。
  因为,如果是这样,肯定没有人花黑钱了。
  我们常常骂社会、骂官员、骂体制。但是,我们常常忘了一件事,国人有事,第一个念头就是怎样托关系、怎样找门路,怎样花黑钱;而且会这样干事的人,常常都被大家视为本事人。而那些愿意遵守规则、秩序的人,常常就被人讥笑为没本事。在这种氛围中,指望社会、官员、体制变好,那不是扯淡吗?
  有许多事,那是有官员操控着,我们可以把责任归于官员、体制头上。有许多事,傻子也可以看出来,与官员、体制无关。比如,需要排队的事,大家都是习惯性的插行、哄挤。在这种环境中,一个人如果真乖乖排队,那是排到牛年马年,也没有一个结果。

  人们习惯这样干事,只有官员操控,人们自然会习惯性的拉关系、托门路、花黑钱。总而言之,我必须得挤到前面去。在这种背景下,官员想收黑钱,自然非常容易。如果大家都顺顺排队,都愿意按规则来,官员想收黑钱,那就难了。
  日期:2013-12-14 09:09:33
  幸亏万历是皇帝,所以,虽然被大家骂的要死要活,却依然能厚着脸皮继续干。换个普通官员也敢这样不讲规矩,肯定早死一百回了。
  而那些税监,虽然直接对皇帝负责。但是,也是一再被愤怒的群众打死。翻开相关的历史,我就会看到,税监的办公处所,一再受到人民群体的冲击;税监一再被人民群众打死、打伤。以至我朝史官在写这段历史时,总认为,从这里可以看到中国早期无产阶级的力量。
  税监为什么会被愤怒的群众一再打死、打伤呢?打死税监的人民群众,为什么在官方的记录里,也是正面形象呢?我们常常认为,这是因为税监太贪污、太腐败了。其实呢?主要是因为,皇帝和税监不讲潜规则。
  打死税监的人民群众,通常都是正面形象。更主要的是,面对这种恶性事件,所有的官员,通常都是呼吁皇帝,应该严惩税监。
  换而言之,看到人民群众这样冲击政府机关、打伤公职人员。官员们都是异口同声的说,这都是想关公职人员,欺负老百姓的结果。所以,政府应该严惩相关的公职人员。就是所谓的邪党,甚至大太监,也都可以表现出这种高尚的觉悟。
  总而言之,老百姓是非常善良守法的(不只是武大郎非常善良守法,就是西门庆也非常善良守法);只要政府、官员能给他们一丁点活路,他们就绝不会闹事的。现在,政府、官员竟然把他们逼得四处闹事,肯定是政府和官员的错,所以我们绝不应该追究老百姓的错。因为,老百姓永远也没有错。
  面对这种事实,只有万历皇帝气得连饭也不吃了。总而言之,我是皇帝啊!你们玩我时,也得给我点面子啊。这样玩我,你们不觉得过份吗?总而言之,老子不吃饭了。看到皇帝这种表现,大家都觉得皇帝饿死活该,因为,你把税监撤回来,不就没事吗?何必玩这种苦肉计呢?最后,皇帝一看大家都一副带理不理的样,皇帝也只有开始吃饭了。就好像小朋友,拿撒泼耍赖钳制别人,一看大家都不理他,自然就不会撒泼耍赖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