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啸九州——五胡乱华300年实录》
第16节

作者: 拓跋敕勒川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但有些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惯可以确定。首先,他们信奉拜火教,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其次,他们是高鼻深目,估计还是黑头发黑眼睛,与今天的阿富汗人或伊朗人外貌有些接近。
  羯族人是被匈奴人裹挟进中原的,因此他们的地位格外低下,不仅被匈奴人压迫,还被汉人的士族大户压榨。

  石勒的家境跟其他羯族人比起来应该是不错的,他父亲担任部落的一名小帅,由于脾气暴躁凶狠,管理手下的胡人往往不得力。有时,就由石勒代为管理,石勒总把那些比他大很多的胡人管理的服服帖帖。这段经历或许也锻炼了石勒的管理能力。
  当然,那时石勒不叫石勒,而叫匐勒,像他的父兄一样,他根本就没有姓氏。
  父亲在世的时候,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应该还算过得去的。
  公元288年,匐勒跟随家乡的大人到洛阳做点小买卖。估计是从家乡弄来土特产卖到洛阳,再从洛阳买些生活生产类物资回家乡卖。
  人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独上西楼强说愁。
  14岁的匐勒来到洛阳却有些郁闷了,不知是想家了还是想小女友了。倚在东门口忍不住就长啸了一声。人类长啸究竟是怎样一种情形,是像战马一样嘶鸣?还是像草原狼一样引颈长啸?反正那动静不会太小。不然,政府官员王衍不会在人来人往、声音嘈杂的大门前听到。
  于是就有了前面那首诗。

  这里面应该有夸张的成分,王衍要是有未卜先知的本领,他日后也不会落到石勒手里,最后还被石勒干掉。
  匐勒少年时候生活状况应该还过得去,但他父亲去世后,家境便每况愈下了,不得不出去给人当佃农。
  佃农是半自由职业。这个半自由可不是今天这个半自由。它真的只有一半儿自由。佃农其实是半个奴隶,没有主人允许是不能离开土地的。就像终身卖身契一样,只能单方面解约。
  当然,不那么笨的主人应该会让佃农吃饱的,不然怎么干活儿啊。
  有一次,一群由散兵游勇组成的强盗袭击了匐勒效力的农庄,匐勒被抓走成了强盗的奴隶。
  或许开始的时候匐勒还有点用处,可以帮强盗养养马什么的,估计强盗们都不像王衍大人那样会相面,在他们眼里匐勒还不如一个牲口有用,甚至有可能想吃掉匐勒。
  反正匐勒后来逃了出来,而饿极的强盗们也追了出来。
  在一片荒野中,匐勒眼看要被抓住了,突然几只鹿跑过来,在强盗们眼里鹿肉肯定要比匐勒的肉好吃啊,他们毫不犹豫放弃了匐勒,追赶鹿去了。
  日期:2014-12-31 17:47:16

  二、
  匐勒逃脱后又继续去当他的佃农了,起码可以混口饭吃。
  这样到了公元302年左右,八王正在折腾呢,并州爆发大饥荒,大户也养不活佃农了,就不再约束他们,让他们四下离散了。
  匐勒跟着其他佃农们经过雁门关,打算到外地去谋生,结果却与其他佃农走散了,他又掉头到阳曲去投奔一个叫宁驱的人。估计匐勒以前给宁驱当过佃农,关系处的还不错,但面对大灾荒,宁驱恐怕也自身难保,没法收留他。此时,天下已经大乱,政府官员形同土匪,在他们眼里胡人贫民也是种商品,可以抓起来贩卖。匐勒刚一离开宁驱家,就被北泽都尉刘监盯上了,想抓住他贩卖,匐勒只好又逃回宁驱那里,宁驱把他藏起来。

  宁驱自己没法收留匐勒,就让匐勒去投靠都尉李川。这样,匐勒再次上路了。走到半路上匐勒便走不动了,没吃的,天气又冷,真是饥寒交迫,已经没有力气去投奔李川了。
  就在匐勒快要冻饿而死的时候,又一个贵人出现了。这个人叫郭敬,应该也是匐勒以前的雇主,跟匐勒感情也很深厚。但他此时的状况比上一位宁驱还差,不太帮的上他。匐勒一看到老主人,忍不住哭了,郭敬也流下眼泪,他把自己并不多的食物分给了匐勒一点,又给了匐勒几件衣服。

  匐勒的难过或许是难过自己的没用。这一年,匐勒已经年近30了。当年,不光王衍大人看好他,连父老乡亲也说:“此胡状貌奇异,志度非常,其终不可量也。”郭敬也应该是看好他的人们中的一个。但匐勒令他们失望了,连肚子都吃不饱哪有什么志度非常。
  与刘渊之类的高富帅不同,匐勒应该没什么远大理想,虽然郁闷的时候也会仰天长啸。但生活的艰难早已消弭了少年时澎湃的激情。如果能够吃饱肚子的话,匐勒恐怕就不会成为日后那个万人瞩目的一代帝王。
  那一天应该是匐勒活了那么大,最快乐的一天。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人生两大幸运,匐勒一下就碰到两个。对匐勒来说郭敬是他的大恩人了,他却一贫如洗无以为报。尴尬之际,匐勒给郭敬出了个点子:今年大饥荒,很多胡人佃农都快要饿死了,把他们带到山东卖掉,既救了他们的命,又能换点银两。
  这个主意貌似缺德,损人又不利己。但当时的情况,匐勒急于想报恩,而且在冻饿的快要死掉的时候,他应该真的觉得,哪怕卖身为奴也比饿死荒野要好。

  事实上,官兵也是这么想的。建威将军阎粹就向当地的父母官刺史司马腾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把各部胡人抓到山东去卖掉以换取军饷。在汉人官员眼里,胡人真得跟牲口没什么不同。已经不仅仅是“非我族类”了,根本就是“非我人类”。司马腾本来就是个吝财之人(后来也死在吝财之上),听了阎粹的建议十分赞同,立刻将自己的手下分头派出,到处去抓捕胡人。
  这个时候,匐勒一定是吃饱了,失去自由对他来说已经变成一件恐怖的事情。所以他小心翼翼地赶路,想尽办法避开官兵。结果人算不如天算,他最终还是被官兵给逮住了。与其他的被抓住的胡人一起,两人带着一个木枷,被驱赶着运往山东。
  官兵像驱赶牲口一样,对他们打骂侮辱,体力差的都能死在半路上。机警的匐勒跟一个叫郭阳的士兵攀上了关系,这位郭阳是郭敬的远亲。这一路上匐勒又累又饿,甚至还得了病,在郭阳的照顾下,总算挺了过去,赶到了山东。郭阳有公差在身,没法放了匐勒,但他帮匐勒找了个好人家。
  日期:2015-01-01 22:05:31
  三、
  匐勒被卖到山东冉平一个叫师欢的人家里。匐勒勤勤恳恳干活儿,也深得师欢好感。师欢家的老人觉得匐勒面相不错,看起来根本不像奴隶,反倒有人主之相。师欢也觉得匐勒相貌不俗,再加上他诚实肯干,会来事儿,就免了他奴隶的身份,让他像以前一样做一个佃农。
  在中国历史书籍中,描写历史人物惯用这种笔法,什么美姿容、雄杰大度、性拓落高亮,什么双手过膝双耳垂肩……弄得枭雄跟山魈似地。
  但除了个别夸张溢美之辞外,大多数的描写应该还是有道理的。
  因为古人就是喜欢以貌取人。那个年代的朝廷命官,不能说个个是帅哥,但起码你得长得相貌堂堂,不能像今天,长了张雷公脸也能位居高官,在古代这些雷公恐怕只能被派到阴曹地府当公务员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