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评明帝国的灭亡》
第17节

作者: 泪痕春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然了,也因为这是潜规则,所以我相信,许多人被杀,其实很冤枉。因为,面对潜规则,许多官员只是被动的卷入。因为,大家都可以因此获利,你想当一块茅坑的石头,挡着大家的道,你还能继续混吗?所以,在当时背景下,一个只要坐在相关的官位上,肯定都会被卷进来,不论你愿意不愿意。
  如果说空印案,还有着云遮雾罩的意思。那郭恒案,就是一目了然了。因为,这就是中央地方官员联手侵吞官粮。
  当然了,这种案子,实际上也是标准的潜规则案例。总而言之,相关官员,几乎毫无例外的都被卷了进去。于是,这两个看似毫不起眼的案子,让大明帝国整个官场顿时陷入白色恐怖之中。据说,因为这两个案子,而被杀的官员、豪强大户,就有七八万人。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可以说有一个算一个,都被杀掉了。
  日期:2013-12-11 11:20:14
  从明初这两个大案去看,官员与百姓(主要是强势百姓)联手,与政府争夺税收的博弈,已渐渐拉开了序幕。我们知道,帝国稳定之后,经济就会一直处于上升阶段。总的来说,社会的整体经济份额会变得越来越大。
  现在的问题是,这部分多出来的份额,应该怎样处理。总的来说,相关利益不归政府,就归社会。基于政府的利益,自然想继续增加税收;基于社会的利益,自然希望政府不要再加税了。因为,政府现在的钱够多了。
  空印案里的官员们,具体在搞什么鬼,我们很难还原了。但是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官员肯定会借此机会,适当的侵蚀帝国的赋税,或是阻止政府加税,然后与强势的老百姓瓜分相关利益。否则,中央地方的官员拿坐在一起,联合作假账,这是想干什么呢?

  什么只是为了工作方便,这恐怕也就能哄个幼儿园的小朋友。
  皇帝高高在上,所以他只能看着各种报表分析社会。如果大家都按规定填写报表,这种报表虽然未必可信,但是,其中搞鬼的空间就比较小;而且就算搞鬼,应该也很容易发现蛛丝马迹。
  因为,众多地方官员,拿着在当地填好的报表,到中央政府一块汇总。就算他们想捣什么鬼,也无法弄得严丝合缝。在这种背景下,地方官员敢捣鬼时,受到限制就比较大。
  问题是,如果中央地方的官员坐在一起,商量好之后,再一块填各种报表;这种报表的可信度就太低了;更主要的是,众多专业人士坐在一起,商量好了作假账,皇帝从账面上,估计永远也看不出问题。
  如果皇帝就是看着这种报表工作,估计就只能像傻子一样,被官员们玩的团团乱转。这也就是朱元璋发现相关问题后,马上就一抓到底,不惜展开大屠杀的主要原因。
  这个空印案为什么会被朱元璋发现呢?我估计,主要原因恐怕就是皇帝查账时,渐渐发现这账也太严丝合缝了,严丝合缝的都有些离奇。
  因为,朱元璋从小就在底层社会长大,所以,在他的印象中,恐怕就是,当官的没有一个好东西。如果说,在大明帝国,官员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朱元璋也许会相信。但是,如果说当时的官员都会变成好东西,这可实在让朱元璋无法相信。所以,这种看起来,一点问题也没有报表,本身就有问题。因为,这种一点问题也没有的报表,是建立在官员们都愿意遵纪守法的基础上。问题是,官员们都遵纪守法,这本身就是在讲童话故事。

  于是,皇帝自然要问有关部门,这种严丝合缝的账是怎么做出来的?这一问,有关部门自然是越解释漏洞越大。最后主管官员,自然只能说,这是中央地方官员,坐在一起,对好了数字,然后再填写的。所以,它自然严丝合缝了。
  主管官员,在皇帝的严查下,敢说出这种事情真相。大约也是自恃,这是有关部门官员,集体参与的事情。换而言之,你不服就把我们全法办了。如果换一个皇帝,自然只能认栽。因为,真把相关部门的官员,全部法办了,这本身就是一个神话故事。但是,遇到了朱元璋,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于是,空印案,郭恒案,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小案子,就让七八万官员、富豪死于非命。
  面对这种事实,不要说传统的历史学者了,就是泪痕这种另类的历史爱好者,也会觉得,朱元璋实在太残暴了。
  日期:2013-12-11 11:22:35
  后来,空印案类似的行为,自然会死灰复燃的。否则,整个官场就不会一边倒的认为,空印案是明初一大冤案。
  而后来的皇帝,自然只能看着大家精心设计出来的假账管理国家,最后的结果呢?就是帝国的政府资源,都被既得利益集团,一点一点的倒腾光了。
  许多人总觉得崇祯太无能了,好像让他坐在崇祯的位置上,就能改变历史的走向。其实呢?就我理解,谁坐在崇祯的位置上,恐怕也会无可奈何的。因为,帝国的政府资源,早已让既得利益集团倒腾光了。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按理说,以明帝国的家底,想调动十来万大军,那就跟吃一盘菜一样简单。
  想当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张士诚在江南打仗时,哪一次主力对决时,不是率军二三十万?要知道,当时的朱元璋连江南还没有统一。
  后来,明帝国统治着大江南北;按理说,无论土地、人口、物资,都比从前多的去了。结果呢?后来明帝国想调动十万大军,都得把帝国折腾的鸡飞狗跳。
  为什么会这样呢?显然是因为,帝国的军事资源,都被大家瓜分殆尽了。所以,当帝国政府想调动十万大军时;必须得考虑许多问题。最紧要的问题是,相关的军费问题,怎么解决?因为,供养军事系统的经济资源,早已被大家掏空了。

  面对这个问题,有人提议,应该用皇帝的私房钱解决。
  对此,万历、天启皇帝没有做过明确答复。崇祯皇帝显然做过明确答复,那就是,帝国的军队,从前是靠什么维持的?
  难道,大明帝国的军队,一直就是靠皇帝的私房供养?换而言之,相关的经济资源,现在都哪里去了了?对此,无论东林党、还是阉党余孽,都是王顾左右而言它。总而言之,这事说起来,那可是小孩没娘,说起来话长了。因为,在我们前任的前任、前任的前任、前任的前任、、、。总而言之,早就让人给搬空了。现在讨论相关问题,已毫无意义了。事已至此,皇帝就把私房钱拿出一部分,让军事机器暂时维持运转吧。

  开始,皇帝还相信官员的这种忽悠,后来,天启皇帝说了。我操你大爷。你们天天叫我拿私房钱。问题是,我爹拿出二百万两白银的私房钱,结果呢?据有关部门调查(当然是邪恶的太监集团),前线的士兵,一毛钱也没有见过;上上下下的文武官员,却是因此发了一笔小财。当然了,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皇帝不想掏私房钱的借口。但是,从生活常识去理解,估计也不会离事情真相太远。
  这样折腾来折腾去,最后帝国政府只能说,为了帝国的根本利益,所以希望老百姓吃饭时,都省上一口(以帝国的庞大土地基数,一亩地多交二三斤米的赋税,就可以筹上五六百万两白银)。换而言之,除了加税,谁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
  待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