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评明帝国的灭亡》
第7节

作者: 泪痕春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作为帝国制度基础的农耕技术和小农经济,经历了许多进步,出现了新的作物品种、新的栽培技术、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地租形式、更精密的土地产权制度等等。不过,这种生产方式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终究有自己的极限。

  在帝国承平日久,人口增加之时,农业依赖的土地资源便日渐紧张,帝国各阶层对土地资源的争夺也日趋激烈。资源竞争导致了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在竞争中获胜的官僚地主和平民地主获得大量土地,另一方面,在竞争中失败的大量人口沦为佃户、雇农、奴仆、流民、乞丐、疍民、土匪或盗贼,他们造反的机会成本很低,帝国崩溃的风险也因此加大了。
  对生产资料的激烈竞争,一方面破坏了帝国赖以生存的小农经济制度,另一方面,又把大量人口逼入了在生存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的官吏集团,加剧了帝国官吏集团膨胀和腐败的原有趋势。这又像火上浇油一样制造出更多的流民和造反者,迫使帝国通过更过分的搜刮聚集力量进行镇压,因而更大幅度地偏离儒家对基本秩序的规定,直到每次搜刮所激起的反叛暴力超过新聚集的帝国镇压能力。于是秩序崩溃,天下大乱,生产性活动大面积停止,人民在战乱和饥荒中大批死亡,土地荒芜,人口锐减,自然资源相对宽裕。此时劫掠的利益低于维护秩序并从事生产的利益,生产开始恢复,各暴力集团小范围的割据局面形成,各暴力集团相互攻杀吞并,最后建立新的帝国。”这是中国改朝换代的原因吗?

  =======================
  《潜规则》、《血酬定律》的作者吴思先生,就我感觉,他对宋代以前的历史并不熟悉;所以,他试图总结出这样一个规律。问题是,中国许多王朝的衰亡,似乎都不是如此的。最经典的就是,两晋南北朝那历史;似乎与这种规律完全沾不着边。
  笼统的去讲,吴思先生总结的规律,应该是能成立的。但是,它毕竟太笼统了。

  因为,每个王朝,都有它的共性;但是,每个王朝,细看时,都也有它的特殊性。甚至都是官僚政治非常发达的宋、明、清,他们的灭亡,也是各式各样的。
  比如,宋朝的灭亡,与明朝的灭亡原因;显然是不同的。明王朝是被农民起义掏空,甚至灭亡了;才被异族征服的。而无论北宋、南宋都是直接亡于异族入侵。
  再比如,满清的灭亡,与明朝的灭亡原因,似乎也是不同的。明王朝是被农起义掏空、甚至灭亡后,才被异族征服的。而满清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显然被满清成功镇压了。但是,面对无处不在的革命思潮(参与的主体的,通常与农民无关),满清终于无力抵抗了。
  日期:2013-12-07 09:09:52
  我看万历皇帝被文官集团骂的那么惨,这好像是历朝历代很少有的,清朝人读这段历史都表示不敢相信,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
  这个原因比较复杂,并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简单的去说。
  第一是因为,官僚集团在维护自己利益时,永远是打着维护老百姓利益的旗号。所以,他们永远可以用冠晚堂皇的理由,去反对皇帝的各种行为。我前面说的到矿税,就是试图证明这一点。
  第二是因为,官僚集团已形成了巩固的联盟(他们之间有矛盾,也永远是内部矛盾,在维护共同利益时,意见从来是统一的),所以他们人多势众,又控制着话语权,就可以把各种歪理邪说当成真理的去宣扬。我上面写的,官僚集团攻击皇帝昏晕,所以官员变得越来越少了,就是这种经典例子。
  第三是因为,皇帝不愿意背负独裁、专制的名声。所以,面对官僚集团这种肆无忌惮的行为,一直不敢放开手去打击。如果明帝国的皇帝,一直就是天启那种执政手段,谁也不敢肆无忌惮非议皇帝的。不要说非议皇帝,就是非议魏忠贤,也没有人敢非议。因为,满清是以异族征服中原,所以他从一开始就习惯性的镇压各种反对声音,而官僚集团自然不敢跟皇帝、政府那样肆无忌惮。当然了,官僚集团虽然不敢公开非议皇帝、政府,但是皇权、政府也永远奈何不了官僚集团。

  第四是因为,明帝国灭亡了,所以,各种非议明帝国、明帝国皇帝的内容,都被无限放大了。整体的用意呢?无非是证明明帝国是一个昏晕、残暴的政府,明帝国的皇帝或昏晕、或残暴,总而言之,大家应该珍惜满清统治下的幸福生活。
  日期:2013-12-07 09:34:47
  先生指出了万历皇帝不能开放矿禁的原因是受制于强大的官僚集团的共同抵制,那后来的雍正皇帝“官绅纳粮,一体当差”等更明显损害官僚集团利益的政策又怎么能执行呢,这里的主客观原因是什么呢?
  ====================
  就我理解,应该是因为客观原因。具体原因,因为我对那段历史,从来也没有深入思考过。所以,我也具体说不出原因。
  我们常常有一种错觉,因为满清开始后,中国与世界文明的差距越来越大,所以就认为满清时代的中国,一直停滞不前,甚至是倒退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觉。我们对清朝的历史,容易走两个极端,一个是无限赞美清朝(尤其是某些历史学家,表现的最为露骨);一个是无限贬低清朝(现在网络非常流行这种观点)。
  但是,总的来说,满清二百年,中国的各方面一直在进步。中国落后于世界文明,是各种原因造成的。举一个例子,上海、香港、哈尔滨、大连、青岛,在中国以前的历史上,真的很重要吗?显然不是的。但是,后来他们的发展速度,显然远远超过了中国普遍地区。当然了,这个例子,也许未必很贴切。我只是希望通过这个例子,证明一个地区的发展,是受制于众多原因的,并不是当地人民、政府如何如之何,就能实现的。

  日期:2013-12-07 09:50:44
  关于曾、李、左等人在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后,不造反是不是应该还有一个原因,清朝统治者能理性的处理与他们的关系没有逼人太紧,如果真要学习康熙的做法三藩之乱会不会重演呢?
  =======================
  应该是如此的。
  总的来说,历史对慈禧的评价过低。似乎是她是一个阻止历史进步的老妖婆。真实的情况,显然不是如此简单。
  在那种风雨飘零的背景下,慈禧让满清长久的保持了普遍意义上的稳定。而且,在她统治的期间,中国也是一直在发展。关于这一点,网上有一篇嘲笑我朝太祖、我朝太祖时期的文章,说得最淋漓尽致了。总而言之,在慈禧太后的领导下,中国取得一个接一个的辉煌成功。
  我下面试着摘抄向段。
  慈禧为中国带来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洋务运动轰轰烈烈,中国第一条铁路、第一艘轮船、军舰、国第一座钢铁厂、第一所大学、中国第一批留学生、中国最早的改革开放、第一个国有银行......不都是她老人家当政时产生的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