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评明帝国的灭亡》
第2节

作者: 泪痕春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而在官员们装逼的呼喊声中,人们总觉得,官员们是非常关心老百姓的。因为,官员们都是哭着喊着的在反对皇帝加税;无奈皇帝在几个奸臣的怂恿下,一门心思的就要加税。事实上,一笔并不重的税,最后变得如同洪水猛兽,主要就是这些装逼的官员造成的。
  而在官员们装逼的呼喊声中,人们常常认为自己的不幸,是这笔税收本身造成的;却忘了,他们的不幸,更大程度上是收税环节上造成的。
  不要说在纯粹的小农社会中了,就是在有收音机、电视、报纸、电话、汽车、火车普及的社会中。官员们完全违背中央政府文件精神,肆意乱收费的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
  比如,在若干年前,中央政府天天都是发布文件精神,禁止官员们乱收费(用官话说,那就是三令五申减轻农民负担)。但是,这种乱收费的现象,却是屡禁不止。更神的事,还在于有一个村民,把中央政府的文件满村张帖(当然都是中央禁止乱收费的文件),最后,竟然被当地官员抓了起来,而且定的罪名就是破坏政府工作。
  因为天高皇帝远。什么叫政府,我就是政府;什么叫王法,我就是王法!敢不听老子的话,老子现在就法办你。
  在电视、电话、汽车、火车普及的社会中,官员在干事时,都是这种无法无天的样子。在明末那种社会,就更不用说了。
  日期:2013-12-03 17:07:01
  我为什么,用装逼这个词,来形容反对加税的官员呢?
  因为,一切是显然的,反对加税的各级官员,如果真的忧国忧民;这笔税也不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换而言之,如果官员真有什么忧国忧民之心。他们就应该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税收过程中的转嫁问题上(或乱收费问题),而不是税收本身。因为,真正让社会底层困苦不堪的原因,是赋税的转嫁问题(或乱收费问题),而不是税收本身。
  如果非议这笔税收的官员,都真的关心老百姓死活,这笔税收本身,哪会产生那种灾难性的后果呢?
  税收可以发生大规模的、普遍的转嫁,主要是因为既得利益集团,拥有信息上的优势;更拥有组织上的优势,所以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偷税漏税,却把相关的费用转嫁到中层、底层百姓身上;更有甚者,还要借此大发国难财。
  更关键的是,面对这种问题。无论所谓的东林党,还是所谓的邪党,都表现出了麻木不仁的态度。
  因为,无论东林党、还是邪党、抑或是阉党,都也是官僚集团的一份子;他们谁也不会损害官场共同利益的。他们之间争得你死我活,通常只是因为分赃不同均罢了。
  你看吧,东林党也好,邪党成员也好,阉党成员还好,对于官员这种近于抢劫式的乱收费问题,从来都是不闻不问的。翻开历史书,你见过哪个东林党成员,曾就相关问题大作文章呢?好像没有,事实上,那是真的没有。
  如果不涉及人事问题,东林党、邪党、阉党通常都是和睦相处的;通常都是英雄所见略同的。
  所以,这种真正威胁百姓利益的问题,大家最都也是浮皮潦草的提一下,但是,永远也不会有下文的。
  日期:2013-12-03 17:07:53
  [注1]万历四十六年,“亩加三厘五毫,天下之赋增二百万有奇。明年复加三厘五毫。明年,以兵工二部请,复加二厘。通前后九厘,增赋五百二十万,遂为定额。”
  崇祯四年,“乃于九厘之亩复征三厘,共增赋税百六十五万四千有奇。”

  [注2];明代1石米重120斤, 但明代的“斤”比今天的“市斤”重一些,据文献和考古证明,明代1斤约合今天1.5733斤,接近1斤6两。那么,1石就等于120斤×1.5733,约合现在的188.8市斤。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及其整个中晚期,米价涨了。1石米的价格浮动在7钱至1两银子之间。
  以上内容,出自网文《明清物价初探》作者不详。
  我们按一石米一两银子算,一斤米需要多少钱呢?是0.0053两银子。一分二厘银子,也就能买2.3斤米。
  我们按石米七钱银子算,一斤米需要多少钱呢?是0.0037两银子。一分二厘银子,也就能买3.3斤米。
  [注3:明帝国政府在加辽饷时说,每亩纳税一分二厘,就可以收650万两白银。只要我们简单的算一下这道算术题,就可以知道。帝国在册需要纳税的田地共有5.4亿亩。
  日期:2013-12-04 15:02:55
  感谢王不招、韦理想2009、交流真空接触器 、V桃花心木V 、昆汀印象、历史的小姑娘、边走庹宗康、财神爷关二哥、枯声、刘亚扬、苦守的苦手、bj303、brilliant2011、夜空长明灯、岭南陈氏、安逸晨2013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第二节 矿税的故事 就是一个童话故事

  不知道人们注意到没有,面对皇帝征收矿税,整个明帝国官员都是纷纷行动起来。
  在这件事上,明帝国的官员瞬间打破了党争的界限,因为无论是邪党成员,还是东林党成员,都是上窜上跳的反对皇帝征收矿税。更主要的是,无论有良知的官员,还是有良知的太监,都是积极反对皇帝征收矿税。
  谁说,自古正邪不两立,那是因为大家没有共同的利益,如果大家利益一致,正邪也会联手合作的。
  据说有一次,万历皇帝病的快死了,所以良心发现,于是就告诉首辅沈一贯,现在就停止征矿税。并且让太监,把停止征矿税的圣旨写好,交给了内阁。看到这个圣旨,所有的官员都感到非常高兴。
  没想到第二天,万历皇帝病好了。醒来后,马上就叫太监急召沈一贯,要追回那道圣旨。沈一贯不想交还这道圣旨。结果,皇帝派的太监来了一拨又一拨,前后一共来了十来拨。有的太监甚至把头都磕得出了血,总而言之,您不交还圣旨,我们回去交不了差。沈一贯无奈,只好交还了这道圣旨。
  而当时,司礼太监田义一直在和皇帝据理力争,总而言之,君无戏言,哪有说改就改的道理。万历皇帝气得都抽出了宝剑,总而言之要就地正法田义。但是,田义仍然毫不畏惧的劝谏万历皇帝,但是,田义却发现沈一贯已把废除矿税的圣旨交了回来。
  后来,田义一见沈一贯就唾他:“你只要稍稍再坚持一会,矿税就能撤销了,你为什么如此胆怯呢?”
  沈一贯不是东林党员(沈一贯是浙党大佬;浙党也就是传说中的邪党),但是他也是积极反对皇帝征收矿税,皇帝派二十来拨太监,而太监把头磕得直流血,才把废除矿税的圣旨从沈一贯手中取回去。
  田义非但不是东林党员,还是一个让人割了小鸡鸡的太监,还是传说中的司礼监(坐头把交椅的大太监)。但是,在反对征矿税的事上,田义比沈一贯更勇敢无畏。总而言之,面对皇帝拔出鞘的宝剑,也依然绝不退缩。
  至于中央地方的官员,反对征矿税的人和事,就多的更数不过来了。总而言之,翻开当时的历史,反对征收矿税的官员,那是成群结队,但是支持征收矿税的官员,好像还真没有见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