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宪王朝--袁世凯是怎样炼成的》
第34节

作者: 洹上野老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11-28 00:11:11
  如果一个成熟的政客在考虑问题时忽视一个宠臣,那他就不是个政客,至少是不成熟,何况此人又是会办军务的主要负责人。那么,下一个目标当然是,荣禄。
  荣禄姓氏为瓜尔佳,满洲正白旗人,祖父塔斯哈曾任喀什噶尔帮办大臣,于1830年死于回疆之乱,父亲长寿也没能长寿,与其大伯长瑞在勘定天平军时战死于广西,荣禄家族可谓一门忠烈,属于典型的根正苗红。
  荣禄和慈禧关系非同一般,二十多年前慈禧发动辛酉政变,荣禄作为侍卫统领,在诛杀肃顺的行动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如果说当时是叶赫那拉氏家族产业的创业期,那么荣禄则是这个集团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这么一说,我们明白了,原来早在慈禧还是小年轻的时候,荣禄就已经是她的铁哥们了。如今都慢慢上了年纪,一谈起以前,还是会情不自禁地忆苦思甜,两个人碰到一起,什么话也不用长说,一句“那时候啊”开个头,事情全部搞定,犹豫都不带犹豫的。

  所以说有“共同过去”的人都很铁,因为他们的青春和理想绑在了一起,一个人回忆,就顺便把另外一个人的也捎带了。从这个角度去看,有共同回忆绝对比“穿共同裤子”要牢靠得多。这就是为什么“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能成为“最浪漫的事儿”了。
  经人引荐,袁世凯结识了慈禧的宠臣荣禄。两个人见了面,一块晒晒太阳,喝喝咖啡,“随便”谈谈国家大事,“无意间”显露一下才艺,最防不胜防的是,正谈得投机时,袁世凯突然从怀里掉出几本已经翻译好的西方兵书来,还有那份拟定好的《练兵要则》,几个回合下来,荣禄觉得,这小子还挺有两把刷子。
  第二个目标搞定。
  果然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啊,但这还不行,袁同学觉得还不够,现在他还要用上第三只手。想想也是,办什么事都求个牢固嘛,既然宠臣都结识了,那宠这个臣的那位主人呢?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老太婆,很明显没有共同语言,没关系,共同语言是有了机会之后慢慢培养出来的,如果不努力,连培养的机会都没有,面都见不上,还谈个锤子的语言。嗯,我说的其实是恋爱。但,袁世凯面临的问题和这个道理一样。
  贸然接近肯定是不行的,人家连见都没见过你,突然间冒出来个人来,万一吓出个什么病,不砍你的脑袋已经是万幸了。怎么办呢?那就只好先约她的闺蜜出来吃饭,顺便昧着良心说她不胖给她买一大堆她平时最喜欢吃的东西,觉得不够还可以再顺便捎点别的,玩具熊啊,芭比娃娃啊,hello kitty啊,如此之类,直到她告诉你那女生的电话号码,临走你再提示一下她,回去不要忘记在那女生面前多说点你的好话,至此算大功告成。

  就是这个套路了,当然,身为资深小白的我也是按照电视剧情说的。
  日期:2013-11-28 10:29:18
  袁世凯想好这个办法之后,第一个想到的是李莲英。
  这个人总体说来虽然略有遗憾,但作为身残志坚的典范,权力和名气那可是大了去了。人家是什么人物,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家可是以梳头起家。果然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什么升官发财的门路都有。
  可自己平常和这号人玩不到一块,又没有什么共同话题可探讨的,跟李莲英更是不熟,怎么办呢?
  这时候,朋友多了路好走的道理就体现出来了。袁世凯还没想到是谁,阮忠枢笑眯眯地从门后的柜子里艰难钻出,拿着羽毛扇,向他款款走来。
  握手寒暄之后,阮忠枢直奔主题,说他正在李莲英的弟弟家里做家教,你要是有事,甭找别人,尽管告诉我,我给你传话。哪怕不是我这种关系,就是再复杂点,他弟弟同单元邻居的斜对过街坊王大妈家,我都能给你渗透了,你信不信?袁世凯说,那倒不用了,你这个关系已经很好了,不过,你刚才出场的方式倒有点创意,不失风度翩翩。阮忠枢飘然一笑,然后两个人一同商量对慈禧身边这位红人的渗透计划。

  他十二年前路上遇见的这个朋友终于开始发挥他的作用了。
  李莲英见到袁世凯说,作为一介……,说到这里想不出往下要怎么描述自己了,干脆开门见山,我这个人,没有别的爱好,就喜欢个古董和什么白花花黄橙橙的东西,唉,人一上点年纪,也就这点追求了。
  当然,袁世凯并没有马上回家扛一袋子花生和黄豆送他,虽然颜色一样,东西他还是分得清的。
  钱能办成的事儿,从来就不叫事儿。这是袁世凯的人生信条,怕的就是那些表面上什么都不吃暗地里却从不忌口的伪君子。
  碰上袁世凯花钱的特长,李莲英是他这里是最容易摆平的。虽然作为太监总管,可李莲英平时并不得人待见,尤其是在那帮翰林文官面前,他们都是寒窗十年一天一天熬出来的,你李莲英是靠梳头,自然都不把他放在眼里,气急了还会骂两句“阉人”,只有在袁世凯这,李莲英找到了自尊,甚至体会到了什么叫自我实现。

  无论如何,标书已投出,终算事情圆满,只等回家听信儿了。
  如果命运眷顾袁世凯,还会有人再帮他一手,凑成四只手,这样才保险。
  这个人,准确地说,是这封信,对袁同学获得练兵权的作用,是再大不过了。
  袁世凯能很快到吏部报到,就是因为这封举荐信。写信人说他对袁虽然接触不多,两个人也不是很熟,甚至有点陌生,但他觉得这个人“胆识优长,性情笃忠,办事皆有条理”,是个“方面中出色之员”,而且听说他还是将门之后,又有治兵练兵的经验和能力,为了不暴殄天物,作为一名老军人,他郑重推荐这位有为青年。

  从字里行间的种种迹象我们可以猜出,这个人不是已经和袁世凯闹掰的老李,而是此时唯一的湘军遗老、声名赫赫的刘坤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