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掌柜——我开客栈这些年》
第57节

作者: 海盗2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12-24 18:29:55
  三十六
  吃完米线,我们从黑龙潭顺着水流,沿来时的原路返回。
  “你们是在哪儿拍戏啊?”Amy问。
  “木府。”我朝她坏笑,“就是我们第一次……”
  “嗯,嗯,我知道啦!”她打断我,抢着说道,“沐王府小郡主,沐剑屏在此!老公,看剑!哈哈。”

  说着,她用右手比了一个剑指的姿势,超可爱。
  “什么啊,”我说,“你把金庸《鹿鼎记》里面的沐王府,和丽江的木府,搞混淆了吧!”
  “啊?难道不是一个吗?”她问。
  “此木非彼沐,两码事。”我跟她解释,“明太祖朱元璋的义子,叫做沐英。他骁勇善战,被封为黔国公,镇守云南,死后才被追封为黔宁王。他的府邸,就是金庸小说中的沐王府。而丽江的木府,是纳西族的领导人,木氏土司的府邸。土司和封王,在级别上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打个比方,沐英的沐王府,相当于以前的云南省政府;而丽江的木府,则相当于那时的丽江县政府。”

  “哦,哦,是这样啊。”她点头。
  “而且,明朝初年黔国公沐英,管辖云南的时候,纳西族的土司,还没有姓木呢。”我补充道。
  “啊?不姓木?”Amy问,“那姓什么啊,难道是改姓的木?”
  “在朱元璋时代之前,纳西族是没有姓氏的。”看她睁大了双眼,很惊奇的样子,我说,“那时候,是采用的父子连名制。”
  “什么,父子连名制?”她的眼神告诉我她闻所未闻。
  于是我耐心的继续向她普及知识:“没有姓氏的少数民族,很多都采用父子连名制。就像我们玩的成语接龙一样,儿子名字的第一个字,通常就是父亲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比如在大理国之前,洱海地区的南诏国,就是一个由彝族人建立的国家。南诏国的创始人叫做皮逻阁,儿子叫阁罗凤,孙子叫凤迦异,再往后分别是异牟寻,寻阁劝……”
  日期:2012-12-24 19:13:22
  “嗯,嗯,我懂了。”Amy说,“那丽江的纳西族呢?”
  “纳西族以前也是没有姓氏的。不过他们的父子连名制,和彝族朋友有一些不同。”我继续介绍,“纳西族的土司,爷爷叫阿胡阿烈,爸爸叫阿烈阿甲,自己就叫阿甲阿得。到了阿甲阿得的时候呢,他在明洪武16年,去南京觐见朱元璋。因为自己还没有姓氏,所以请皇上赐姓。”
  “哦,哦,”Amy接话道,“朱元璋,就给他赐姓的木吧!”
  “是的。——刚开始,阿甲阿得是想跟着皇上姓朱的。”我接着说道,“但是刚才我们说到的沐英,即便是朱元璋的干儿子,也没有姓朱。明朝是朱姓封王,沐英生前的级别是公,在死后,才追封的王。一个土司级别的少数民族首领,朱元璋肯定也不会赐姓朱的。所以,朱元璋想了想,把自己朱字上面的一撇一横去掉,一个木字,赐给了阿甲阿得。——这就是纳西族第一个有姓氏的土司,木甲得。”

  “哇,里面还有这么多故事。”Amy感叹道。
  “是啊。”我继续说道,“木甲得回到丽江,很高兴,自己家的人,全部都姓了木;但是,他统治的老百姓,还是没有姓氏。于是他去到田间地头考察,发现老百姓很辛苦,因为丽江的阳光很毒辣,大家干活的时候都戴着帽子,背着背篼。于是他灵机一动,把木字上面加一撇,成为禾苗的禾,代表头上的帽子,再在禾字右边加个口,代表背篼。从此以后,纳西族的老百姓,就姓和平的和了。——是不是很形象?”

  “嘻嘻,真的是哦!”她想想,点点头。
  “再后来,纳西族的姓氏继续增加,形成了木、和、李、杨四个大姓。”我继续介绍,“但是后面的三个姓,都是从木字衍化而来的。因此,以前丽江有个说法,叫做‘官姓木,民姓和’。——当然,1949年解放以来,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光荣伟大的我党,取得了政权,纳西族的这两个阶层,也直接掉了个个。解放后丽江历任的政府领导,基本都是姓和,其中的杰出代表和志强,还担任过云南省省长,留下很好的官碑。”

  “嘿嘿,老公懂的可真多。”她表扬我。
  “那是!也不看看是谁的老公!是吧?”我说。
  “嗯!嗯!”她可爱的不断点头。
  “少数民族风俗,有趣的不少。”我说,“老公再给你说一个,幼子继承制?”

  “什么,”她显然不知道,“幼子继承制?”
  “对啊,幼子继承制。”我说,“包括我们汉族在内的很多民族,都是长子继承制。父亲要是不在了,也都说‘长兄为父’,对吧?”
  “嗯,对啊。”她点头。
  “但有些少数民族,却是采用的幼子继承制。就是由年纪最小的儿女,来继承家业。——不止我们中国的少数民族朋友,几百年前的大英帝国,也是采用的幼子继承制。”
  “哦,哦,为什么啊?”Amy问。
  “原因很多,各有不同。”我笑笑,“不过我个人觉得最有道理的一条,是因为很多地方的朋友,婚前性观念开放,性行为大方。——所以,很多男人不敢确定,婚后第一胎的孩子,到底是不是自己亲生的!”
  “哈哈,你乱说!”Amy挥起粉拳打我。
  “是真的!”我笑着,跑开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