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逻辑》
第2节

作者: flp713
收藏本书TXT下载

  现在可以给大家普及一个基本常识——目前人民币发行的信用基础是:土地。
  日期:2013-11-06 18:52:43
  为了顺利实现人民币信用基础的转型,90年代,老朱制定了3个关键政策促进土地市场的迅猛发展:
  94年分税制
  95年土地出让金归地方所有
  98年取消福利分房与银行对个人买房提供按揭。
  这3个政策建立了这样的逻辑:地方政府你别指望税收收入了,去卖地皮吧,地皮卖出去后怎么办?盖楼卖给消费者——我已经取消福利分房创造出巨大的“刚需”,也让银行用按揭放大了消费者的购买力。

  2002年——2012年
  是外汇储备增长最快的10年
  是人民币发行最快的10年
  是土地市场最红火的10年
  是房市发展最快的10年
  为什么人民币10年增发6倍,超过GDP2倍却没引发恶性通货膨胀?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10年政府释放了价值数十万亿的土地,在这些土地上盖了数十万亿的房子,土地+房产吸纳了超发的货币。
  甚至可以这样理解:当政府释放了数十万亿的土地+数十万亿的房子(巨额的物资)后,如果不发行巨额的货币,市场就会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经济发展就无法持续。
  现在我们可以明白社会主义经济的特点:在公有制背景下货币是以国家全部资源为支撑。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经济体政府货币发行潜力远超过资本主义经济体,对经济的控制能力也远超过资本主义经济体。
  典型案例:前苏联崩溃后,卢布信用也突然崩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货币发行的公有制基础被抽走了(国家大部分资源私有化了,无法给货币提供支撑)。
  再说说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中国是非完全市场经济,是对关键要素(资源、资金)管制背景下的市场经济,这种管制或者国家直接控制或者通过国有企业垄断控制,这一方面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力,另一方面形成一种独特的利益链——越靠近要素的产业利润越高(这种管制也是权力能够寻租的体制基础)。
  在这种管制体制下,土地市场化就成了货币发行的最主要的基础。
  现在我们得到第一个结论:人民币的发行基础是土地。土地市场化(土地释放)的过程也是人民币增发的过程。只要政府还有足够的土地出售,同时资本市场也愿意购买土地,人民币的信用就有可靠的保证。在这个意义上,只要政府不断释放土地,货币增发就是一种必然。而且这种增发不会引发恶性的通货膨胀。
  明白了经济逻辑的第一个链条:人民币的信用基础,下面我们来看看第二个链条:土地市场与土地财政。
  日期:2013-11-07 09:16:27
  三中全会的事情不要急,不把经济逻辑与链条输理清楚,你们怎么可能知道改革的真正路径与方向?

  大规模的土地出让是公有制基础下的中国特色经济现象。这种经济现象在90年代的分税制以及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发展成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土地财政。
  最近有个所谓的383方案炒得很火,据说方案设计者是很器重的某位智囊。我对这类小道消息一般都没多大兴趣,简单的用逻辑分析就知道这个方案也就最多是个方案而已——比如:推动集体土地入市,推动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同地同权等等。可能吗?嗯,土地财政在最近几年中确实饱受诟病,一大批专家出来呼吁什么——土地财政让房地产绑架了地方政府,要想房地产调控有效果就必须取消土地财政。愿望很好,但是可能吗?

  随便举一组数据:2012年,地方土地出让收入3万亿,关联房地产税收1万亿。而同期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1.7万亿(不含土地收入)。别看这个11.7万亿盘子很大,但是架不住花销也多啊,比如社保,目前国家在社保上面每年大致财政要补贴不到2000亿,就这2000个亿已经让财政吃不消了,延迟退休的风声频频出来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可以想象,一旦土地财政的收入大幅度下降,期望通过公共财政收入来弥补这块高达3—4万亿的缺口,是完全不现实的。

  所以,基本可以得出第一个结论:土地财政虽然饱受诟病,但是,它在地方财政中的支柱性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变化,甚至,国家的经济改革——特别是土地改革基本前提就是不能动摇土地财政的地位。
  而且土地财政在中国经济的作用还不仅仅是绑架了地方政府主要收入这么简单。

  土地财政在中国经济至少有3个关键作用:
  人民币的信用基础。我们的国土资源部长可以说是央行行长的后台老板,人民币还有多大的发行潜力,人民币能否保持币值稳定,国土资源部比央行更有发言权。
  地方债务的抵押物与还款保证。目前地方债务公布出来的已经超过20万亿。如此庞大的债务,其主要抵押物是土地,还款保证则只能靠土地财政。土地财政一旦取消或者受到大的冲击,全国80%的地方政府立刻变成第二个希腊。
  吸引投资或者招商引资的基础。目前我国税收以间接税为主,也就是税负直接承担者是企业,高额的税负以及主要由企业承担的税收体系却能吸引海外与民间持续的投资热情——主要的原因在于地方政府能给予大型企业巨额的土地补贴。有兴趣的同鞋可以自己去搜索一下,现在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不给企业或者投资者弄块(低价甚至是免费的)地皮——个地的招商局基本可以解散了。对企业而言,我投资企业或者项目不赚钱没关系,只要有块几百亩的地皮就足以获得丰厚的利润了。而地方政府为什么能够用土地补贴企业——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有土地财政的收入为支撑。民间投资对经济重不重要?那是怎么形容都不过分——拉动经济三架马车,我国主要靠投资拉动,一旦民间投资萎缩,仅靠政府投资,中国经济早熄火了。

  土地财政是一种工具。工具本身不应该给予价值好劣判断,关键是使用工具的方法。未来可预期的是:土地财政的使用中央可能会更多要求地方向民生倾斜(保障房、社保等)
  现在我们可以得到第二个结论:土地财政在中国经济体系的地位不可动摇。明白了经济逻辑的第二个链条:土地市场与土地财政,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经济逻辑的第三个链条:房地产。

  土地是支撑人民币信用的基础。房地产又是支撑土地市场与土地财政的基础。没有房地产市场就没有土地市场与土地财政。那么,房地产这面红旗还能扛多久?
  PS:这是昨天晚上更新内容,今天早上一看被删了,我擦,什么地方敏感了?
  日期:2013-11-07 09:42:04
  本来按照进度今天应该讲房地产的,看到有些人提出质疑,那么我就先回答一些问题:
  关于人民币的信用基础:有人提出来,人民币的信用基础是外汇储备。我首先想问问质疑的人:你都认真听课没有?人民币从一开始都是一种资源本位的货币。TG从边区政权开始,就不曾拥有过什么外汇储备。也就是最近10来年,中国加入世贸后,我国的外汇储备才急剧增加,好吧,就算现在中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大致是3.6万亿左右,换算成人民币不过20来万亿,与我们广义货币供应100万亿的大盘子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