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戚继光现象--俞大猷必须力挺,戚继光可以休矣!》
第14节

作者: 敖岸102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所以,不是“仍然没有脱离”,是不能脱离。富国与强兵本来应该一体。农、战用具能够一体化的部分,能够一体化当然其社会效率更高。
  日期:2014-07-07 15:11:37

  * 38-42自然段讲述鸳鸯阵
  对于狼筅的缺点,黄先生为戚继光找了一个很好的理由:“鸳鸯阵的战术,也是针对这些士兵的特点而设计的。他曾明确地指出,两个手持狼筅的士兵不需要特别的技术,膂力过人就足以胜任。而这种狼筅除了扫倒敌人以外,还有隐蔽的作用而可以使士兵壮胆。”但是这个理由并不能解释戚继光自己也承认的狼筅的缺点。(参见前文《鸳鸯阵》)而且,戚家军成军后,实际上也是“职业化”的军队,当然要用军队的标准而不是农民的标准来要求他们。

  * “所以戚继光订立了一条甄别应募者的奇特标准。凡属脸色白皙、眼神轻灵、动作轻快的人一概摈诸门外.”
  首先,黄先生把史料弄混淆了。戚继光制定的标准,只有三条:“凡城居者不用、尝败于敌者不用、服从官府者不用”。(《戚少保奏议﹒练乌伤兵议》、《戚少保年谱耆编》)黄先生所列见之于郑若曾的《江南经略》卷一﹒上﹒选兵:列出选兵八可用、七不可用,并不是戚继光的选兵标准。
  其次,戚继光的标准明显有偏见。作为一个现代的学者,而能赞赏这样的条件,只能说明是基于对戚继光的崇拜,而不是基于一个学者的冷静思考。这种情况贯穿于整篇文章。任何时候,狂热的崇拜都会蒙蔽我们的眼睛。

  * “他认为一个士兵如果在作战时把平日所学的武艺用上10%,可以在格斗中取胜;用上20%,可以以一敌五;要是用上50%,就可以纵横无敌。”
  不同意这个观点的人肯定不止我一个。
  * “(集中攻击)加于对方组织重点之上,则其配转运活的枢纽既被消灭,其全局必迅速瓦解。而对付倭寇这样的敌人,只要日本人被击败,中国方面的胁从者大多就会放下武器投降。”
  黄先生还是没有弄清楚“倭寇”的组成情况啊。
  日期:2014-07-07 16:01:16
  大明水师从鄱阳湖水战开始,到郑成功光复台湾,大明朝立国近三百年,大明水师却未曾遭遇一败,简直是常胜军中的常胜军,事实上大明水师确实是中国古代史乃至世界古代史上最强大的舰队,郑和下西洋的辉煌人所共知,斯里兰卡之战活捉其国王,大扬华夏国威。
  大明水师在露梁海战即使到了腐败的明朝中后期,大明水师依然两战澎湖,将荷兰水师击败,17世纪末更是一举收复台湾,打的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 狼狈而逃。
  明朝水师舰队规模之大,装备之精良,战斗力之强大,都为中国历代之最,明朝水师配备有各式样战船百种,其主战炮舰载炮四十多门,远超过同时代西 班牙无敌舰队和英国皇家舰队的规模,堪称世界第一舰队!
  日期:2014-07-07 22:35:50
  * “仙游之役……这是一次决定性的战役,使整个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日本各岛的来犯者,至此才承认在中国的冒险没有便宜可占,因而逐渐放弃了继续骚扰的念头。剩下的海盗绝大多数已属中国人,他们在浙江福建一带也难于存身,之后就流窜到广东境内。用不着多说,本朝的抗倭战争业已大功告成,剩下的残余海盗当然有待于继续荡平,不过这已经属于中国的内部问题而不是国际间的战争了。”

  在这里,黄仁宇先生选择性地失明了。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四月,平海卫大捷之后,五月,谭纶就上书朝廷,采取水陆设防、恢复水寨、轮戍、分路防御的办法以期加强福建防务,并推举戚继光为总兵官,汪道昆为按察使。(《谭襄敏公奏议﹒卷1﹒倭寇暂宁条陈善后事宜以图治安疏》)十月,戚继光正式任总兵官,同时倭寇陆续在福建沿海登陆,十一月初七,倭寇万余包围仙游,(《谭襄敏公奏议》言:真倭万余,戚继光《戚少保奏议﹒上应陈言乞普恩赏疏》言:几二万,《戚少保年谱耆编》言:二万余。)并时时进攻。至十二月二十五日,戚继光发起进攻。期间近2个月,仙游城中只有戚家军200人,民兵250人,而能坚守,县尹陈大有带领全城军民,功在第一!

  【其间,戚继光吹嘘福建的防务,而倭寇登陆无阻,预测敌情,而仙游仅派兵200;战后将功据为己有,并吹嘘“自后倭寇脱归者,始知犯华不利状,于是乎倭寇不敢复窥八闽矣。”(《戚少保奏议﹒上应陈言乞普恩赏疏》) 推其逻辑,前曰犯华不利,后曰不敢复窥八闽,然则戚继光不在的八闽之外,倭寇当可以复窥,则八闽之外的将领们为无能。这种贬低他人抬高自己的做法在戚继光非止一次。例如“平海卫大捷”,《戚少保年谱耆编》云:“总戎刘公显、俞公大猷尾贼距垒五十里,莫敢逼视,惟相戒以待戚兵”,“而在闽兵将,虽有俞总戎新收漳贼六千,以无节制而不能交刃;刘总戎所部,屡战屡挫。所恃为一方性命以捍御巨寇者,惟此新募南兵,为远近内外之孤注耳”。我在前文已讲到此战因果,不赘。类似事件尚有多起。】

  仙游之战,戚继光待援兵到达后于十二月二十五日向倭寇发起进攻,斩498级(《谭襄敏公奏议》,《谭襄敏公奏议》为斩倭级500颗。)追击途中,王仓坪斩177级;蔡丕岭斩160级,汤坑斩37级。共计872级。哦,对了,还生擒了1名通事。地方守备耿宗元部将胡仲膏斩11级。“时败倭尚有万余,”(《戚少保年谱耆编》。又、前云倭寇 2万余 -884= 1万余?)所以仙游之战只是击溃倭寇,解了仙游之围,可以称为“捷”而不能称之为“大捷”,更不是什么“一次决定性的战役”。

  【看看谭、戚是怎么自我吹嘘的:“假令拘于常调,时必持久,而后集兵,境内之事将不支矣……乃能用寡击众,一呼而辄解重围,以正为奇,三战而悉收全境……盖自东南用兵以来,军威未有若此之震,军功未有若此之奇者。是皆都督同知戚某,精忠殉国,妙略通神,宦成而志不渝,战胜而机益密,彻桑于阴雨之先,豫事而立,射隼于高墉之上,好谋而成……宜加上赏,用答元功。”(《谭襄敏公奏议》)】

  这万余倭寇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广东。“我兵追及两界,各贼尽气狂奔,已突潮州而南。”(《戚少保年谱耆编》)。
  日期:2014-07-07 22:36:14
  【接下来《戚少保年谱耆编》继续说:“倭初令从贼者探得潮州花腰峰(伍端绰号)等处山倭二寇跳梁,故欲出广东合党。会山贼已抚,只有残倭四百。该镇俞总兵提师一万,困逼已久……各倭…连夜入广东沿海,觅舟归国。白昼辄相愕曰:‘戚虎来矣!’始知犯华之不利也”。真实情况见下文。】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四月,平海卫大捷之后,俞大猷移镇南赣,次年改镇广东。嘉靖四十二年,倭寇“倭寇屯住潮(阳)、揭(阳)海滨,众号一万。”(谢杰《虔台倭纂﹒下卷﹒倭绩二》)四十三年初,戚继光王仓坪、蔡丕岭之战后,余倭万余逃至广东,相继进入潮、揭地区,四处剽劫,“屠戮焚掠之惨,所不忍言。”(谢杰《虔台倭纂﹒下卷﹒倭绩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