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戚继光现象--俞大猷必须力挺,戚继光可以休矣!》
第1节

作者: 敖岸102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6-27 22:44:58
  1.1 戚继光简历
  戚继光(1527-1587年)字元敬,号南塘,又号孟渚。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原籍河南卫辉。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依例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三十二年,任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三十四年,调任浙江都司佥事。旋进参将。分守宁波、绍兴、台州(今临海)三府。三十六年以劾免官,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州、金华、严州(今浙江建德东北)三府。嘉靖四十年,戚继光大败倭寇于台州,以功进都指挥使。四十一年,奉命率师增援福建,捣毁倭寇巢穴横屿(今福建宁德东)、牛田(今福建福清南),直至兴化(今福建莆田南)等地,进都督佥事。四十二年。再次领兵入福建,在福建巡抚谭纶的指挥下,与俞大猷、刘显联合攻克平海(今莆田东南),进都督同知,又升为总兵官,镇守福建和浙江金华、温州二府,都督水陆诸戎务。四十四年,俞大猷率水兵,戚继光将陆兵,于南澳剿平广东汉奸吴平。四十五年,进职兼管潮、惠二府并伸威等营戎务。

  隆庆二年(1568年),戚继光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今河北蓟县)、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务,后又为总兵官,兼镇守蓟州、永平、山海诸处,并督帅十二路军戎事。
  万历二年(1574年)升左都督,七年加太子太保,录功加少保。为当国大臣高拱、张居正等倚重。戚继光在蓟州十六年。万历十一年被调任广东总兵官。十三年以年老多病,谢职归家,十五年病逝。
  日期:2014-06-27 22:45:57

  1.2 戚王氏
  史料中关于戚继光原配王夫人“万户南溪王将军栋女”
  (《戚少保年谱耆编》)的记载,比较靠谱的有五件事。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是:
  ① 吃鱼事件。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戚继光十八岁时与王氏结婚。“尝市一鱼,三斩待饪,朝进首,午进尾。问有余,曰:‘亡矣’。则以臑在腹而阴自奉,心嗛之。暮以鱼腹馐,家严色沮,曰:‘子枵腹以望吾腹,甘苦可无同乎’!家慈曰:‘妾佚君劳,君良妾苦,礼也。’乃心德内子,方诸孟光。深相敬让”。(《戚少保年谱耆编》)
  ② 首饰事件。“家慈既归。后同寅相顾者留饮无资,家严方计窘无措,俄而盘飨具暨。客去,入问其由,乃家慈撤簪珥质办者也。”嘉靖二十七年,“时仲叔柳塘公未婚,家慈脱簪珥为叔纳室李氏。”(《戚少保年谱耆编》)
  ③ 新河事件。嘉靖四十年,“时家慈居新河,精壮悉从征,人心汹汹,手足无措。家慈乃命开兵甲火药之藏,守者难之曰:‘无将军令,谁敢擅动封钥?’家慈曰:‘事急矣,吾自任之。’于是令城守士卒及妇女悉假兵装,布列城上,旌旗丛密,铳喊齐閧。贼悬望之,疑有备,不敢逼城。”(《戚少保年谱耆编》)
  ④ 白刃事件。“一品鸷而张,先后有子皆不禄(考:有子皆早夭,非讲座所言之无子),少保阴纳陈姬,举祚国、安国、报国,沈姬举昌国,杨姬举辅(考:‘辅’当为‘兴’)国。御人露诸姬多子状,日操白刃,愿得少保而甘心。少保衷甲入寝门,号泣而称祖祢,乃大恸。一品亦弃刃抱头痛哭,乃携安国子之。”
  汪道昆(《孟诸戚公墓志铭》)
  ⑤ 归家事件。“安国既受室而殇,一品解体,囊括其所蓄,辇而归诸王。”(《孟诸戚公墓志铭》)
  《戚少保年谱耆编》是戚继光的儿子们所著,向来认为是研究戚继光的第一手资料。《孟诸戚公墓志铭》作者汪道昆是戚继光至交好友,在死者为大的《墓志铭》上所言,有相当的可信性。实际上,二者皆有的事件记载,惊人地相似。
  从上述资料可见,戚王氏是一位贤慧、勇敢而且通情达理的人。对戚继光及其大家庭也是竭诚相待,确实有孟光的风采。尤为可贵的是在新河城的“空城计”,为新河之战的胜利争取了宝贵的时间,避免了新河城的涂炭。说明戚王氏具有勇敢、有主见的独立人格。大量的野史和传说说戚继光惧内,恐非讹传。问题是这位“孟光”式的人物,是怎样变得“鸷而张”的?以致后来“解体,囊括其所蓄,辇而归诸王”?要知道,这对一个封建时代的女性,是何等的决绝!

  考:戚继光纳陈姬是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隆庆元年生祚国(1567年)、万历七年生报国,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纳沈姬,万历二年生(1574年)生昌国,万历二年纳杨姬,万历十一年(1581年)生兴国。戚安国生卒年不祥,应生于隆庆二年(1568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之间。“受室而殇”,是结婚后才死的,非讲座所说“早夭”,这与地方志的记载相符。也就是说在戚继光的晚年。此时戚继光应该已经离开蓟镇(万历十一年),朝廷正在清算其贪污等事项。

  仅从(《孟诸戚公墓志铭》)看,似乎戚王氏抛弃戚继光是因为戚继光阴纳诸妾,隐瞒近二十年,及继子死亡的原因。但是联系戚继光的为人,以及戚王氏离开的时间,事情可能没有这么简单。但戚王氏对戚继光已经彻底的绝望,是可以肯定的。
  戚王氏为什么会对戚继光彻底的绝望呢?
  日期:2014-06-27 23:28:34
  1.3陈文治
  我们先放下戚王氏的问题。
  关于陈文治,诸籍无载。仅《戚少保年谱耆编》有三条记载:

  ①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时有郡吏陈文治,係嘉禾人,以舞文弄法为问,谪充戌军前。家严阅其人非行伍类也,因试其书移,遂留之幕下。比问其所长,则善策《周易》,乃收为记室。于是凡出军,所卜无不奇中。而因以军功历跻副戎。然为人气量偏狭,后以位高金多行贿制府,谋代家严,以机露而罢。无何,黑谷失守,掩败为功,遂为台省所劾,卒于圜舍。其所卜亦自无验也。”
  ② 嘉靖四十年(1561年)夏四月,寺前桥之战后,花街之战前,“时家严宿梁王舖,夜寐,肌肉辄动,乃急起卜诸幕吏陈文治,对曰:‘噫嘻!兹卜也,一何奇也!夫寇之西,其诱我也。虽众,无所用之意,当有事于台。请成军而南,其必济乎’。梁王距宁海止一舍,无回兵之理。再卜,仍如前,遂于次辰发兵。……抵暮又命文治卜战,则断以明日日中大战大克,当阵亡者三人。家严计桐巗去台七十里,而桃渚去台百八十里,势难相及,以所言为诳,而文治执之愈坚。乃于二十七日丙辰昧旦,部兵自桐巗急趋台州……是战也,得之先算,故径遏其趋,且噍类无余。乌人作气,自此捷始。”

  ③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戚继光第二次义乌募兵后,与俞大猷、刘显共同取得兴化大捷之后,五月初十日,“百户陈文治占以壬寅日申时贼来就我,当奏太平之捷。”果然。
  陈文治简直就是一个军事天才,“凡出军,所卜无不奇中”,他对战局的洞察是何等的深刻,其对局势的把握,远在戚继光之上。寺前桥与花街之战,是义乌兵练成后的初战,“是战也,得之先算,故径遏其趋,且噍类无余”。这一战的首功是陈文治!“乌人作气,自此捷始。”这次战斗,使义乌兵有了信心,意义重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