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就是重口味:历史可以这样写·历史可以这样读》
第9节

作者: 公子齐迹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12-04 12:55:27
  白起是魏冉一手栽培提拔起来的,他也算是魏冉的人。魏冉走了,白起又该何去何从?
  白起不会走,因为他是秦国的战神!
  白起不是魏冉的白起,而是秦国的白起,是秦国的武安君,秦国需要他!
  魏冉也好,范雎也罢,谁是秦相与我白起何干,我只管率兵打仗,上阵杀敌!

  随着范雎远交近攻策略的实施,白起那冰冷的令人恐怖的剑锋将再次出鞘。
  在远交近攻政策的指引下,范雎拿下了魏国的怀、刑丘两座城之后,他又将枪口对准了韩国。
  魏国被秦国这几年几顿狠揍之后,领土或是被占或是被割,快没了,已经没有领土跟秦国接壤。魏国彻底不行了,韩国则倒了八辈子大霉,首当其中地成了秦国攻击的对象。
  范雎看地图时不经意间发现,秦国与韩国疆界相错如织绣,韩国部分国土已经深入到了秦国腹地,一旦天下有变,六国合纵攻秦,韩国将成为秦国的心腹大患,于是他进言昭襄王攻打韩国,让韩国做秦国的马前卒。
  范雎还发现,韩国领土南北狭长,东西纵深不足,只要将其拦腰截断,将韩国领土分成几块,然后再一一吞下,韩国亡矣。
  而且他还提出了一个新思路,“毋攻其地而攻其人”,不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而是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
  攻城你得流血死人,不留下几堆尸体很难攻进去,改为打野外歼灭战,也就赵军能与秦军一拼,其他五国不足一提。
  范雎这一招实在太狠了,东方六国的军队被砍光了,还靠什么抵抗秦国?如此,秦王扫六合的进程必然提速。
  魏国放走了范雎,不仅害了自己,六国跟着遭殃。
  韩国的末日到了,因为秦军的统帅正是武安君白起。
  公元前265年,秦军攻占韩国少曲、高平。

  公元前264年,白起攻打韩国陉城(今山西曲沃境),拔五城,斩首五万。自此,韩军有生力量基本被消灭,韩国的路走到了尽头。
  公元前263年,白起断绝韩国太行道。
  日期:2012-12-05 09:46:23
  公元前262年,白起伐韩国野王(今河南泌阳),野王军民降秦,秦军彻底切断了韩上党郡(今山西东南部)与韩国的联系,上党成为孤立之地,沦为秦国嘴边之食。
  上党一时成了全天下的焦点。
  上党,地极高,与天为党,故曰上党。上党是群山包围起来的一块高地,其东为太行山脉,西为太岳山脉,有“得上党可望得中原”之说。上党居高临下,俯视中原大地,东望赵都邯郸,一旦上党落入秦国之手,韩国亡矣,赵国危矣。
  而此时,韩国已无力派兵救援上党,韩桓惠王为求片刻的安宁,决定做个顺水人情,将上党割让给秦国,您也别打了,我直接送您,您退兵吧。

  韩王抛弃了上党,上党百姓却是民情激愤,拒绝降秦。
  上党郡太守冯亭,没有听从韩王将上党献给秦国的命令,而是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上党献给赵国。
  唯一有实力与秦国相抗的也就赵国了,上党要想不落入秦国之手,只能依靠赵国。赵国接受上党,秦国必恼羞成怒,放弃攻韩,转攻赵国,如此,韩国还有生存下去的希望。
  于是冯亭连夜派出使者出使赵国。

  赵惠文王已去世,现在的赵王是赵孝成王,得知冯亭要献上党于赵,赵孝成王不知道该不该接受,一时拿不定主意。
  平阳君赵豹的意见是,不要。接受了上党,便得罪了秦国,而且冯亭此举,是为了将战火引到赵国,赵国绝对不能上当。
  平原君赵胜的意见是,接受。上党是邯郸的西南屏障,落入秦国之手,秦便可俯攻邯郸,于我赵国不利,秦赵决战是早晚的事,占有上党,赵国胜算会更大,况且我赵军战斗力不比秦军差,近年来更是连败秦军。
  赵胜说的一点也不假,秦军虽可纵横天下,唯独在赵国连吃败仗,因为有廉颇和马服君赵奢在,秦军铩羽而归的次数比较多。

  赵孝成王又问平原君:“接受上党,秦军必来攻赵,主帅自然是武安君白起,谁能挡得住?”
  平原君答曰:“渑池会上,臣看到武安君头小面锐,眼瞳黑白分明,看东西不打转。头小面锐的人,做事果敢;眼瞳黑白分明的人,见事分明;看东西眼珠子不打转的人,执行力强。白起,只能跟他打持久战,不能跟他争锋。廉颇将军勇敢而体恤将士,忍耐力强,与白起打野战恐怕不行,但与白起相持的话不落下风。”
  赵孝成王最终听从平原君的意见,接受了上党。
  日期:2012-12-05 12:41:12
  赵国接受上党是长平之战的导火索,而赵军在长平惨败,因此有人说接受长平是错误的。
  自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成为秦国的基本国策之后,秦赵决战已不可避免,两国军事实力相差无几,孰胜孰负,谁也不清楚。决战之前,谁掌握的主动权越多,谁的胜算将更大。上党归秦,邯郸没了门户扼守,便赤裸裸暴露在秦军面前;上党归赵,赵国不仅可以以此作为抗秦的军事基地,而且更有利于三晋合纵,将对秦国的远交近攻产生巨大威胁。
  接受上党本身不算是个错误,但接下来赵国却是错误不断。
  虽然决定接受上党,但赵国并没有做好接受上党的准备,更没有意识到接受上党便意味着秦赵随即就是生死决战。
  平原君赵胜带领少数人马前去上党办理交接事宜。可能是因为军粮问题,或者其他问题,交接完成后,赵国并没有迅速派兵驻防,他们似乎不知道接受上党就意味着秦赵决战。

  打了这么长时间,流了这么多血,上党终于到嘴边了,赵国却突然来了个虎口夺食,秦国恼羞成怒,起兵三十万,攻赵。
  赵国是秦国最强大的敌人,军事实力与秦国难分伯仲,这次决战,让六国人闻风丧胆的武安君白起挂帅出征,是最合适的选择。
  但秦国这次的主帅却不是白起,而是王龁。
  武安君大名垂宇宙,率领秦军百战百胜,为什么不是他?

  此时的赵国,马服君赵奢已死,李牧还只是个孩子,名将只有廉颇,赵国一定会以廉颇为帅抵抗秦军。廉颇最擅长防守,如果得知对手是大名鼎鼎的武安君白起,他一定坚守,更不可能出来了。如此,白起只能强攻,而这又与范雎“毋攻其地而攻其人”的思想有悖。让名不见经传的王龁领兵,效果也许更好。
  还有就是秦相范雎是个小心眼,担心武安君立大功后盖过自己,爬到自己头上拉屎撒尿。便力劝秦昭襄王,不让白起出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