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就是重口味:历史可以这样写·历史可以这样读》
第8节

作者: 公子齐迹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一个宦官看到后,赶紧过来撵范雎,“大王车舆过来了,还不赶紧让开!”
  范雎扯开嗓子大声说道:“秦国哪有什么大王,只有太后和穰侯!”
  这句话真可谓刺到了秦王的痛处,说到秦昭襄王的心坎里去了。我自即位以来,只不过是秦国的摆设罢了,军国大政全部掌握在太后和穰侯手中,他们都以为天下的大王中我这个秦王最威武,可谁又能知道,我是有名无实。  
  日期:2012-12-02 20:38:51
  范雎之所以敢这么说,一定有办法帮我解决。

  昭襄王赶紧下车行礼,把范雎请进宫中,屏退左右,不顾他秦王的身份,跪在范雎面前,摆出一份十分诚恳的态度,向他请教。
  昭襄王:“请先生赐教!”
  范雎表现出一副很茫然的样子,“呵呵。”
  昭襄王:“请先生赐教!”
  范雎:“呵呵。”
  “请先生赐教!”
  “呵呵。”
  范雎故意不回答,昭襄王急了,“先生难道不愿意教寡人?”

  范雎这才说道:“臣怎么敢不跟大王说,臣只不过是一个羁旅之臣,将要跟大王谈的都是关系到国家社稷骨肉至亲的大事。臣很想为大王效忠,可是又不了解大王心意,所以刚才大王三问于臣而不答。臣并非害怕向大王进言,臣也知道,今天向大王进言,明天就有可能被诛杀,但是臣不能回避不答。如果大王能用臣之言,臣死不足惜,不过臣担心的是,天下人见臣尽忠而不得好死,会不敢再来秦国。”

  范雎看到昭襄王听得出神,突然话锋一转:“大王虽为秦王,但上畏太后之威严,下被奸臣所迷惑,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大则宗庙覆灭,小则性命难保。这正是臣多担心的。如果能以臣的死换来秦国大治,臣虽死犹生。”
  昭襄王再次跪倒在地:“先生说哪里话!先生能来秦国,是上天对寡人的恩德。先生不要顾忌,上到太后,下到大臣,有什么话先生尽管说给寡人听。”
  虽然范雎通过他那张天下无敌的嘴赢得了秦王的信任,但太后专权一事,还不能提。这个女人操纵秦国国政长达三十年之久,可谓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铲除的。而且秦王手中没有实权,一旦被太后和穰侯知道了,后果不堪设想。
  日期:2012-12-03 14:20:10
  此事只能从长计议,范雎将话题从秦国内政转移到了秦国的对外政策上。

  范雎对秦王深深一拜,秦王回拜。他继续说道:“大王之秦国,兵勇百万,战车千乘,能攻能守,此王者之地也。民怯于私斗而勇于公战,此王者之民也。大王有这两样,足以制伏诸侯,成就霸业。但秦国却闭关十五年,不敢出兵山东,这是穰侯的错误,也是大王的失策。”
  昭襄王赶忙说道:“愿闻其详!”
  范雎还是害怕隔墙有耳,没有把穰侯专权的危险说出来。而且穰侯又是秦王的舅舅,人家是亲戚关系,而你跟秦王才见过一面,秦王未必敢听你的废掉穰侯。
  范雎还是不谈内只谈穰侯的对外策略:“穰侯越过韩、魏攻打齐国钢、寿,是失策。出兵少了,伤不到齐国,出兵多了,则有可能被三晋断掉后路,对秦国有害。当年齐泯王南下攻楚,大破楚军于垂沙,得地千里。但是齐国最终却没收获尺寸之地,白白便宜了盟国。因为齐军攻占的土地跟齐国并不接壤,只能送给盟国。而盟国并不会因此而感激齐国,照样参加五国伐齐,结果齐国惨败。齐人质问齐王,谁应该对此负责?齐王才醒悟过来,都是孟尝君的对外策略惹的祸。齐国之所以惨败,是因为讨伐楚国而养肥了韩、魏。秦国万不能重蹈齐国的覆辙。大王不如远交近攻,攻占一寸是一寸,攻占一尺是一尺,一寸一尺都是大王的,不会让别人占了便宜。穰侯远攻齐国,实在是荒谬。韩、魏地处中原腹地,为天下中枢,大王要想实现霸业,必须首先结好韩、魏,至于楚、赵,楚强则结好赵国,赵强则结好楚国,这样,楚、赵两国必然正想讨好秦国。秦国与四国结好,齐国必然会主动讨好秦国,只要齐国依附,就可以吞并魏国。”

  范雎说得酣畅淋漓,昭襄王听得心旷神怡。
  这就是著名的“远交近攻”。从此“远交近攻”成为秦国的国策。
  日期:2012-12-03 22:05:36
  范雎没来之前,秦国想的只是霸业,还没有找到一统天下这一伟大方向,直到范雎提出了远交近攻。
  范雎被昭襄王拜为客卿,六国亡国的梦魇来了。

  范雎为秦国揭开了一统天下的序幕,并为秦国制定了一统天下的宏伟蓝图。他最初的设想是按这样的顺序灭掉六国:魏、韩、楚、赵、燕、齐。不过由于那场秦赵决战,后来的历史变成了:韩、魏、赵、楚、燕、齐,也就是那句有名的“喊赵薇去演戏”。
  秦昭襄王即位已经有三十六个年头了,这三十六年,他是郁闷的,他是痛苦的,内有宣太后,外有穰侯,虽然是天下最强大之国的元首,可他的生活是没有阳光的。正是范雎的到来让他不再感到孤独,范雎让他看到了希望。
  得到了范雎,昭襄王如鱼得水,两人的关系越来越亲密。
  经过几年的筹谋,公元前266年,范雎觉得夺权时机已经成熟,便再次进言昭襄王:“臣在山东时,只听说齐国有孟尝君,没听说过有齐王。臣还听说秦国只有太后、穰侯、华阳君(宣太后同父弟)、高陵君、泾阳君(两人为宣太后儿子,是昭襄王的亲弟弟),没听说过有秦王。国家的权力必须有国君掌握。如今太后专权从不过问大王,穰侯出使从不报告大王,华阳君、泾阳君、高陵君进退从不请示大王。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长久存在下去的。善于治国的国君必须牢牢控制住权力,掌握权威。而穰侯的人却打着大王的旗号,行走在诸侯间,横行天下。秦军已然成了穰侯的私人军队,秦军打下来的战利品全进了穰侯的囊中。崔杼、淖齿掌管齐国,齐王被吊死;李兑操纵赵国,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现在秦国的大小事都是太后、穰侯说了算,他俩就是秦国的淖齿和李兑。国中上至高官,下至大王身边仆人,都是穰侯的人,臣非常为大王担心,恐怕大王百年之后,秦国之主不再是大王的子孙了。”

  范雎句句说得昭襄王胆战心惊,直冒冷汗。
  在这样下去,自己和秦国就真的完了,不能再等了。秦昭襄王听从了范雎的谋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囚禁太后,下令将穰侯魏冉、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逐出关外,收回了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力,并拜范雎为相,封应侯。
  叱咤风云的魏冉就这么走了,去了他的封邑陶,从此淡出了历史。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