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梦》
第11节

作者: 黄国晟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行李不重。”
  “还说不重,那么多的米和书本……”母亲唠叨,“有时候,要到那务墟上买碗瘦肉汤啊!身体好才能读书好。”母亲担心说,“身上够钱吗?”
  “会的,够钱了。”他说,其实他口袋里根本就没什么钱,也极少到那务墟上买过一次瘦肉汤。说起瘦肉汤,那是可让钟灏铭止不住食欲的佳肴。在那务中学,条件好一点的学生可以隔三差五地吃上鸡蛋,这些鸡蛋放在铝饭盒里面,和着米饭一起蒸,或者将鸡蛋打烂放在一个口盅里,搅浑加水,或伴随着黄豆一起烹蒸。至于条件更好的,每当中午一下课,他们就一手握着自行车的手把,一手将蒸好的盒饭高高举过头顶,按响车铃,飞驰到墟上的那务食品站门口,买上一块钱一盅的瘦肉汤(有时候会是猪杂汤)。他们在津津有味在享用佳肴的时候,包括钟灏铭在内,学生们大都像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在圣诞之夜,在火柴的焰光中泛起对白桌布上那一盘烤鹅的强烈憧憬。

  “还有面包,想吃就买吧!”母亲说。
  说起面包,钟灏铭的口水就又流了出来。每天上午,第二节课的下课铃声一响,学校的广播就准时播起邓丽君名曲之一《几多愁》:“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而这首幽怨、悠扬的歌曲一旦播出,就拨动了钟灏铭几多愁绪。在这时候,学校门口总会准时地出现摆卖面包的一些小商贩。那面包用优质面粉做成,以椰丝、花生、芝麻和白糖做馅。由于刚刚出炉,面包蒸汽直冒。闻一下,香气扑鼻;咬一口,美味无比。看着同学们大都蜂拥过去买面包,站在教室门口的钟灏铭就踌躇了,他多想每天都能享受得到这顿饕餮盛宴,尽管面包也就只卖一毛钱,但是,阮囊羞涩的他,每天多掏这一毛钱,谈何容易?可而今,为了免除母亲过多的惦挂,他就只能回答:“有的,有得吃。”

  “这就好,这就好。”母亲念着。

  “你又送儿子上学,走这么远!每个星期天都是这样啊!”同村中的六叔,趁墟(赶集)回来,看着母子俩,笑了笑说。“哦!”母亲笑笑回答。
  这样又走了五分钟,钟灏铭再催促母亲说:“你可以回家了。”“再走一会吧!”母亲依依不舍。
  母子俩又继续并排走了一段路。
  日期:2013-09-13 09:16:16
  两母子这样走的时候,已经离村一公里了。天色渐暗,越是进入夜晚,就越是寒冷。北风加大之后,路面扬起的尘埃就更多。钟灏铭对母亲担心了起来,他就转过身,对母亲说:“我送你回家吧!”
  “你说什么了?天快全黑,这么冷,你晚上还得上自修课,明天也要上课,不能耽误时间。送我干什么?我有的是时间……”母亲不迭地嗔怪。
  母子俩却就在路上站定了,推搪了起来。最后,还是母亲再送钟灏铭一程。
  相比夏季,冬日晚上黑得早。当夜色快要完全笼罩大地的时候,路上的能见度继续偏低,在这个没有月亮的傍晚,在一个以煤油灯为唯一照明工具的年代,各处村庄的人们大都已回家吃着晚饭。钟灏铭现在所行走的,是从丘陵之间辟出的一条没有路灯的蜿蜒山路,面对这条山路,母亲可谓再熟悉不过,为了对家庭有个帮补,是母亲,只要不遭逢狂风暴雨,母亲每天早上都到附近的山里砍柴,然后挑到八公里外的那务墟市去卖。一路上走走停停,蹲蹲歇歇,得步行两个小时,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全身都是盐分。而这一担柴就只能卖得2元钱。这种打柴营生,母亲做了十几年。

  而今,展现在钟灏铭前面,是一处上坡路,经过山坡,会向左拐;然后,他的身影,就将隐没于山丘之间。在钟灏铭再三催促之下,母亲只好停止脚步,准备转身回家了。于是,母亲就站在原地,看着他在寒冷之中一步一步地走向前方;而他每走几步,就回过头来,北风吹动他的头发和衣领,他一边回头,一边对着母亲大声说:“你回家吧!天这么冷,”母亲虽然不断“哦哦!”地应允,但始终站在原地,纹丝不动;又或者,她往回走了两三步,就又转过身来,对着钟灏铭前进的方向,站在那里痴痴地望。他背着沉重的行李,艰难前行,一边走,一边继续回过头,同时向着母亲挥手,他简直是以肩膀在前的方式向前推进,或者说是用肩膀和行李的重量来带动身体。他忽然整顿一下行李袋的背带,按了按被背带勒痛的右肩,将行李袋换至左肩,然后挺了一下胸脯,再昂然向前举步。就在他快将走过山丘那处拐角,也就是快将隐没身影的当刻,尽管视线已为夜色所掩盖,但他猛地一回首,却仍能清楚地看到,而且也分明能从心底深处感觉得到,母亲仍然木木地站在原地目送着他。他赶忙将右手往眼眶一擦,那如断线珠儿的泪水,就止不住地掉向路面。

  很多年以后,钟灏铭不再经历这样每周一次母子相送的泣别场面,那是在很多年之后的九月,他离开了那务中学,去到粤西第一重点中学——高凉中学就读高考补习班,因为两地相隔130公里之遥,他就一直住在校内了。那年六月,造化弄人,他因高考预考仅仅的一分之差,就这一分之差,是命运的风向标,是前途的分水岭,让他仰问苍天,让他椎心泣血,他痛失了当年参加高考的宝贵资格。

  在1986年10月的一个上午,阳光明媚地洒在高凉中学校园内,校外清绿的树枝树叶伸入了教室的窗台,小狗在树下两目半闭地闲卧,鸟儿们在树间欢快地奔走鸣叫。在高凉中学教学大楼三楼,补习六班的学生正在上着上午第四节的英语课。坐在教室靠走廊边倒数第二排课桌的钟灏铭,作为学习委员和英语课代表,应英语老师的要求,他正站着在全班师生面前背诵马克?吐温的英文版短篇小说课文《百万英镑》。钟灏铭发音准确,朗朗上口,不曾间断,背得如春蚕吐丝,抑扬顿挫。同学们一边看着课文原文,一边如兔子般竖起耳朵,凝神静听。

  忽然,透过窗边,是谁正背着一个胀鼓鼓的白色纤维袋,在教室走廊上艰难地前行。秋风吹动了这妇人夹带几根银丝的头发。这中年人一边走,一边用目光搜索着教室。讲台的老师见状,忙走出教室问:“大婶你有什么事吗?你找谁?”大婶将肩上的东西放下,喘了几口粗气,站定之后,胸脯仍急速地起伏,她回答:“我是来送米的,我找钟灏铭。”
  “钟灏铭!”同学们就传颂着这个名字,大家都将眼光投向了钟灏铭。

  这时,钟灏铭止住了背诵,走出走廊。其实,刚才他一见到窗口出现的人影,他就依稀地感觉到是母亲了,所以,在老师走出课堂的同时,他已离座出门。这时,老师已回到课室,对学生们继续授课,走廊上就剩下了面对面站着的钟灏铭和母亲。他看到,由于母亲将这一大袋沉重的大米从一楼背到了三楼,已气喘吁吁。秋后的日子,尽管已过了酷暑,但长途而来的母亲还不断地散发着酷热,大汗淋漓。母亲穿一身蓝布格子衣服,一条白中显黄的大毛巾紧贴脊背插着,以便随时吸汗。毛巾的一半,就从肩上搭到胸前来。这时,母亲将毛巾全都抽了出来擦面。当她终于见到钟灏铭时,就像乌去散尽后太阳毕现,她一脸的愁绪霎间随风消尽,脸上乐开了花。钟灏铭鼻子猛地发酸,问:“这么远,你怎么过来啊?我可以在这里买米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