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
第59节

作者: 猪猪然2011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二个:秦国。
  楚国不行了,还有秦国。秦军战力天下第一,又有魏、韩两位不敢不从的小跟班相助,足以战胜齐国。于是,燕昭王整日只盼秦国能击败齐国,到时候自己便可坐收渔翁之利。
  结果,秦国还没动手,齐国倒先动手了。公元前298年,就在燕昭王继位有十年出头时,齐闵王任命匡章为大将,伙同魏、韩、赵、宋等国,一起向秦国宣战。

  秦昭襄王(秦惠文王之子)那边听说这事后,又惊又怒:可恶的魏、韩小儿,一会顺从我,一会又反叛,等秦军获胜后,看寡人如果处置你等。
  不用说了,双方再次在老地点函谷关下相遇。
  齐军使出全力后,果然不同凡响。一场恶仗打下来,秦军大败,联军获胜后,牢牢控制住了函谷关,不久后,联军向西继续推进,又是连连获胜,吓得秦国割地求和,将这些年所侵占的魏、韩两国函谷关以东的土地还了回去。——这在商鞅变法之后,还是第一遭。
  后来,齐国见削弱秦国的目的已经达到,才停止了西进的步伐。毕竟,秦国与齐国相隔太远,打下来的土地全是魏、韩两国的战利品,见好就收吧。

  第三个:宋国。
  连秦国都不行了,还能指望谁呢?还好,还有一个宋国犹自在和齐国作对。
  公元前329年,早在齐宣王还在世时,宋国国君的亲弟谋反,最终赶走了其兄长,造反成功。继位者,便是宋康王。
  宋康王上位后,心想道:在春秋时,我宋国也是一个大国,如今怎可屈居于那七国之下,于是,他自称王爵(之前历代宋国国君一直是公爵),意图挤入“战国八雄”之列。
  称王容易强国难,宋国与强大的齐国接壤,宋康王刚上任时对此也颇为忌惮,尽量配合着齐国东征西讨欺负一下软弱的魏、韩、楚等国。随着一系列战争的获胜,宋国的领土日益膨胀起来,与之一起膨胀的,还有宋康王的雄心。
  ——自从寡人继位后,宋军百战百胜;齐国是强国,宋国如今也是强国,怕它作甚。
  有了这个念头后,宋国在此后不断寻找机会与齐国产生摩擦,终于爆发了小规模战斗,结局对宋康王来说也很完美:宋军获胜,抢得了齐国五座城池。

  齐闵王听说了这事后,大怒:小宋国,还怕你了不成!
  他之前一直将主要精力放在秦、楚、燕等国身上,对宋国相对友好,论其原因,只是因为:宋国太弱,他瞧不上。
  ——燕国这几年势头良好,本想将他收拾过了才轮到你,可你既然要强出头,那就来吧!
  公元前288年,齐国开始伐宋。事实也证明了宋国实力根本不足以作齐国的对手——三年时间不到,公元前286年,宋国灭亡,宋康王狼狈逃往魏国。

  就在这一时期,齐国势头达到了巅峰:齐闵王与秦昭襄王各自依仗着强盛的国力傲视群雄——并称为“东西二帝”。
  “帝”者,高“王”一等也。
  日期:2013-08-31 19:56:30
  第五十二回,大起兵五国伐齐,济西战燕军初胜
  何为不可战胜?这便是不可战胜!
  看着这几国个个被齐国收拾得服服帖帖,燕昭王心惊胆战,对“上将军”乐毅感叹道:“寡人继位时,曾立誓要扫平齐国,可如今齐国这等强盛,看来寡人昔日之志,不过是痴心妄想罢了。”
  “末将不才,愿为大王讨伐齐国。”
  燕昭王听后疑惑道:“之前寡人数次想委任将军率军伐齐,将军都说不可,怎的这时却主动请缨?”
  “之前时机未到,如今时机已至。”
  燕王再问道:“先前,尚有秦、宋等国掣齐国之肘;如今,齐国四方皆平,怎的将军反说时机到了?”
  “那时,魏、韩等国只知惧怕秦国,未曾想过若齐国强势崛起,也是一害,因此那时若请他们出兵相助,必不肯相从;这时非但魏、韩个个心惊胆战,秦、楚等国谁不惧怕齐国,若大王请他们出兵相助,必一呼即应——举天下而攻之,岂能不胜?”
  燕王听后大喜道:“原来如此!寡人这就修书送到各国国君处,商议合纵伐齐一事。”

  果然不出乐毅所料,各国国君听闻燕国有意担当伐齐主力后,一起响应。赵、魏、韩三国态度最积极,行动最神速,很快各派出数万兵马赶赴燕国助阵;不久后,秦国为报函谷关之仇,也出动大军向东北赶来;只有楚国那边稍有顾虑,和孟尝君当日筹划的一样:口头承诺出兵,实则按兵不动,意图坐收渔翁之利。
  乐毅见有四国军队陆续抵达燕国境内,恭喜燕王道:“有这几路兵马相助,战胜齐国易如反掌,大王可下令出兵了。”
  燕王犹豫道:“楚国兵士尚未赶到,将军是否再等等?”
  乐毅毅然道:“时至今日楚军仍未到达,可见其非真心相助我大燕。此前齐国曾二次合纵伐秦,先败而后胜,为何?只为齐军首次出兵时,欲赖他国之力,不肯尽力一战之缘故。眼下,四路军马既已到达,我方就该立即主持伐齐一事,且开战时,我燕军将作为绝对主力,责无旁贷。若是指望他国军队奋勇厮杀,我燕军尾随其后坐等好处,则大王昔日之志,再无实现的可能。”
  燕王听后恍然大悟道:“将军可立即点兵选将,速速出兵。即日起,全燕境内的所有兵马,任由将军调用。”
  乐毅得了燕王旨意,迅速集齐早已操练成型的十万燕军,与其他各国兵马相会。由于此次“合纵伐齐”是燕国主谋,且燕国出兵最多,因而各国公推乐毅担任联军总主帅。乐毅推辞不过,便纠合了各路兵马,总计有三十万之众,浩浩荡荡杀奔齐国而去。
  此时是公元前284年,燕、赵、魏、韩、秦五国联军伐齐战役正式打响。
  日期:2013-09-01 10:52:04
  就在大军开拔不久后,乐毅又对各国主将答礼道:“乐毅已入燕国有十余年,未曾建过大功,如今虽冒昧受了上将军一职,其实心中有愧。为答谢诸位将军盛情,乐某愿独领燕军担当先锋,先行攻入齐境,诸位可随后赶来。”其他各国将军大多畏惧齐军声势,见乐毅有此提议,毫无异议。于是,乐毅提起本部十万燕军,一马当先攻入了齐国境内,屯兵于济水(今山东省济南西北附近)以西。

  初时,齐闵王自攻灭宋国之后,辟地无数,逐渐志得意满,自以为齐军天下无敌。孟尝君等人屡次劝齐闵王勤修仁政,减少征伐,齐王不肯听从,反而将孟尝君逐走。而后,又听说数十万联军合纵伐齐一事,齐王不禁大怒。怒完后没过多久,他阅罢边境传来的急报,又转怒为喜道:“区区十万燕军,也敢孤军深入么。”
  他立即下令齐军主动迎战。这时齐国颇能用兵的大将匡章已过世(率军攻入秦国函谷关的那位),因此只得另行卓拔他人,最终,由大夫触子统兵二十万前去迎敌。

  济水距离临淄只有数百里,没几日,燕、齐两军便对峙于此地。
  齐军经过孙膑、田婴、匡章几代名将锤炼,又有济水辅助防备,本该无战败之理。偏偏齐闵王想想不对劲,又让下人赶去前线给触子送去书信一封,结果坏了大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