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
第14节

作者: 猪猪然2011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其实就算吴军能临时扎些木筏子之类的简易工具,想渡河也不可能。因为在沈尹戍领兵来到之前,汉水南岸早有重兵把守。
  守在汉水以南的楚军将领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老熟人:囊瓦同志。
  话说当日楚王有令:囊瓦数次作战不利,暂留军中戴罪立功,不得擅自回朝。
  这可就真要了老命了。
  因为楚王的命令刚传达了没几日,吴军方面就开始全面进攻。结果囊瓦的十万大军才刚刚退却到汉水一带时,就听说数万吴军已经跟疯子一样蜂拥而来,北境的楚军大败特败,已经在纷纷南逃。
  虽然不能回朝,但是不代表不能逃跑。本着好汉不吃眼前亏的原则,囊瓦当机立断,带领着所有部下迅速渡过汉水,撤退到南岸。

  在这期间,他做了一件相当绝的事情:抢船。
  没办法,眼看吴军如此厉害,自己又是屡战屡败。纵有天大的胆子,哪里还敢再与对方交战?于是他收集齐了北岸的所有战船,抢渡汉水,跑得飞快。
  吴军虽然所向披靡,但毕竟是一路打过来的,哪跟得上囊瓦这般逃窜速度。等到阖闾、孙武等人终于抵达汉水时,囊瓦所部已经全部撤离成功。
  只是可怜了汉水以北的其他楚军——由于吴军执行的是突袭战术,不是歼灭战术,因此很多北部边境的楚军都躲过一劫,成功逃到汉水北岸。结果他们到了那里正暗自庆幸时,一看却都傻眼了:广阔的汉水北岸,百里之内竟然空无一船。
  很快,大队的吴军随后也赶到了这里。于是,北岸的上万楚军或被歼灭,或主动投降,无一人幸免。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吴军在扫清了北岸的楚军残部后也无船可渡,只能望江兴叹。
  如此看来,在沈尹戍到来之前,囊瓦的防守工作还算卓有成效。不过他心中并没有丝毫的欣喜,只有无尽的苦闷:早知吴军如此厉害,何苦要去招惹他们。不然的话,现在每天在宫中贪污受贿,享享清福,那该有多好?唉,只求大王能大发慈悲,赶紧下令让我回朝便好。
  就在他陷入苦闷时,好消息传来:楚王已经诏令四方的楚军前来相助。于是他重新振作起来,翘首盼望着其他将领赶紧前来相助。
  沈尹戍率领两万援军最先赶到。加上囊瓦所部,南岸的楚军这时已达十二万之多,足以稳守阵地。考虑到沈尹戍的领兵才能远不是囊瓦能比,这时的吴军不要再说靠游泳来横渡汉水了,就算战船齐备又能如何?
  而吴军的窘境还不止于此:除了眼前已到汉水南岸的十二万大军外,其他各路前来勤王的楚军也正在陆续赶到——楚国乃是泱泱大国,疆域五千里,动员二十万大军又有何难!
  相对应的,吴军依然只有五万人,其中还包括蔡、唐两国的乌合之众。兵力绝不可能再增多,粮草倒是每日在减少——吴军的形势已急转直下。
  日期:2013-08-29 15:19:28
  既然吴军已经无能为力,自然该轮到楚军反击了。
  沈尹戍抵达汉水后,见囊瓦所部十万大军守在这里分毫未损(跑得够快),大喜。既然如此,就不需要再等待其他各路援军了,反击行动开始!
  上一回沈尹戍的计策之所以失败,正在于他过度自信,守株待兔一般等着吴军上钩;这次他吸取了教训,决定主动出击。
  他与囊瓦商议道:“眼下吴军困在江北求战不得,正是我等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我楚军可兵分两路:末将领军一支迂回到吴军身后,焚烧他们滞留在蔡国一带的战船;令尹大人可另率军一支,继续在此地镇守。等末将完成一切后立即由北向南前来会合,那时吴军骤然间遭受我二人夹击,战不得战,退不得退,岂不是瓮中捉鳖?”

  该策略绝对符合兵法要义:以正合,以奇胜,可说是既稳又狠。难怪楚王当日听了后欣喜若狂。
  囊瓦虽然官位在沈尹戍之上,但他知道人家是带着楚王的嘱托前来,算是“钦差大臣”,才能又比自己要高得多,哪还能反驳?当即连连点头,表示愿意配合沈司马好好打这一仗。沈尹戍见囊瓦答应的干脆,放下心来。第二日便立即率领两万部下绕开吴军,走水路向蔡国方向进发。
  凭借之前多次的拙劣演出,囊瓦“酒囊饭袋、无能之辈”的名声楚国上下已经无人不知,因此沈尹戍的副将见主将如此安排,心中不安,便提议道:“将军的计策固然是好,但囊瓦却不足以担当重任。不如另选他人为将来镇守汉水,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沈尹戍听后面露微笑。
  是的,囊瓦无能、窝囊、而且还胆小如鼠,但却是最佳的选择——别的将领或许才能要远胜于他,但面对着半数于己方的吴军,难保他们能按捺得住。万一楚军主动渡河进攻:败了,楚国势危;胜了,吴军主力也能撤走。负责镇守的将领只有从头到尾坚守不出,才能让本司马的计策完美执行。
  “这么看来,还有谁比囊瓦更适合担当此任?”

  副将听了心悦诚服,但还是有一点担心:“万一我军成功迂回到吴军后方时,囊瓦他畏首不前,不肯派兵前来夹击怎么办?”
  “一旦吴军听说战船全部被毁,必定大乱;到那时,就算他囊瓦不领兵前来相助,各地楚军也已都赶到,二十万大军还怕无能战之人?我之所以不动他囊瓦的十万大军,正是为此。”说完后,沈尹戍凛然地望向天空。
  犯我大楚者,必击杀之!汉水,就是吴军的葬身之地。
  日期:2013-08-29 15:19:47
  第十一回:吴军连撤三十里,楚军渡江犯兵锋
  汉水北岸,吴军大营旁的高山上。
  连续多日来,孙武都在这里眺望对岸的楚军大营。

  他观察了楚军这段时间内的表现后,有所感悟,便径直赶去吴王那提议赶紧撤军。
  虽说吴军缺乏船只不得过江,但毕竟最终目标郢都就在眼前,阖闾岂能甘心就此前功尽弃?他狐疑地看着孙武,不敢相信这就是吴军此战的最终结局。
  孙武看着面露难色的吴王,焦急道:“唯有赶紧撤军,才能保留渡江灭楚的最后希望。事不宜迟,请大王赶紧下令。”
  见孙武这么说,吴王虽然心中疑惑也只好下令全军撤退。
  汉水南岸,楚军大营。
  “报!对岸的吴军已经开始大举撤退。”楚军这边也不乏探子。
  “此乃吴军的诱敌之计,休要理会。”囊瓦知道吴军的厉害,不肯相信。
  第二日,楚军探子们惊疑地发现:之前还旌旗遍布的汉水北岸,已经空无一人。他们不敢怠慢,赶紧再去向囊瓦汇报。
  “吴军前几日还耀武扬威,怎能突然间全撤走了?休要理会。”囊瓦还是不信。
  只可惜,囊瓦不信,有人信。
  话说囊瓦帐下有两员副将:一位名叫史皇,另一位名叫武城黑。这二人骁勇善战,不比囊瓦胆小如鼠。眼看主将囊瓦每次都是不战而逃,他俩也都觉得脸上无光,有心与吴军决一死战,一雪前耻。
  面对探子们不断传来的情报,两人商议后一致认定:吴军这时贸然撤退,肯定是已经察觉了我军的意图,如果再不赶紧追击,沈司马危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